小时候吃不了读书的苦,长大就要吃生活的苦,你认同吗?

源远流长元蔓蔓


有时候吃不了读书的苦,长大后就要吃生活的苦,我很赞同这个观点。

前不久,看到一则报道:小美在高考时交了白卷,高考后她曾试图出门打工,但学历不高,加上没什么专业技能,找工作的路异常艰辛,发出“压力特别大,老觉得对不起父母”的感慨。后来几经周折,这名考生进入了一家技校就读。她现在觉着自己有点可笑。以前不想读书,觉着读书辛苦?现实的生活却严肃地告诉她,不读书的人生会更苦。

可是现在许多孩子却吃不了学习的苦。

曾经看过一篇关于在校大学生的报道,即将面临大学毕业的老岳,在高中时就是一个十分标准的网瘾少年。高考之前,爸妈为了防止他分心,连手机、电脑,甚至电视都不给碰。上了大学后觉得进了“保险箱”,想把以前没有玩够的游戏都玩回来。在游戏里建了群,为了把群发展好,他把越来越多的时间花在了游戏里。从此,逃课成了他的家常便饭,没日没夜在寝室蓬头垢面玩游戏,外卖盒堆了一地,期末考试除非别人“帮忙”,否则不挂科就成了怪事。四个后,室友都拿到了满意的offer时,除了游戏没有任何爱好的他,连毕业都成了问题。

为什么孩子吃不了学习的苦呢?

知乎中一位点赞最高的答主是这样回答的:

生活的苦难可以被疲劳麻痹,被娱乐转移,无论如何只要还生存着,行尸走肉也可以得过且过,最终习以为常,可以称之为钝化。学习的痛苦在于,你始终要保持敏锐的触感,保持清醒的认知,丰沛的感情,这不妨叫锐化。

生活的“苦”大多是可重复性的。而人的适应能力非常强,持续地经历同样的苦时间久了,痛苦的体验和效应会逐渐减弱,让人进入习惯性无助的状态。这种状态虽然不是特别舒服,但久而久之也不会特别难以忍受。

但是学习的“苦”是非重复性的。学习本就是认知边界不断扩宽的过程,需要你主动思考和汲取,而学习的内容往往是循序渐进,不如生活的痛苦那样重复,所以你无法进入麻木的状态,而是需要不断面对新的知识和学习目标。

生活的“苦”可以通过眼前的娱乐来自我麻痹,让自己对痛苦的感知渐渐丧失。而学习“苦”却只能在长久的学习积累中,慢慢感受到知识带来的好处和力量。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如果小时候不吃学习的苦,长大后就会吃生活的苦。

1.不努力学习,今后也有可能找到一份好工作,但概率却很小。如果认真读书了,学的知识多了,找到好工作的概率就会大很多。想想每年那么多毕业生都找不到工作,如果你不读书,以后怎么和大学生竞争呢。现在很多工作都要求各种学历,你没有学历连门都进不了。

2.等你开始工作了,你就明白了,相对工作的苦,学习算什么呢?今天不努力学习,明天就要努力工作了,工作累,挣钱少,女朋友比别人丑,家人嫌弃,处处要求人。

3.如果小时候不努力学习,长大了想学习也没有机会了。因为年纪大了,记忆力也差了,想到记住知识就很难了。

结束语:如果小时候不努力学习,将来就会后悔。如果小时候读书尽力了,今后才不会后悔,也更有机会过上比别人好的生活!

共同探讨教育中遇到的问题!


微课堂桃子老师


小时候吃不了读书的苦,长大了就要吃生活的苦,这话还是很有道理的。

1.读书不刻苦。我国古代有许多刻苦学习的故事:凿壁偷光,囊萤映雪,扣悬梁,锥刺股……故事中的主人公最终也是学有所成,获得了成功。现在,大多数的孩子也能认真学习,学习成绩不错。有少数孩子学习很刻苦,即使先天素质不够好,也能获得成功。可是也有一部分孩子,学习怕吃苦。只要一学习就头疼。如果让他(她)玩,马上就来神。学习怕吃苦,即使学习,也是走马观花,囫囵吞枣,怎么能把学习搞好?可能是一些人对专家的快乐学习产生了误解。快乐学习是指在学习过程中保持一种快乐的心境,老师设置一个快乐的情境。或者是孩子学习成功的愉悦心情。并不是说孩子轻轻松松就能把学习搞好。这种情况也可能有,那一定是神童。

2.长大生活艰辛。也许有人说,从小学习不好,长大生活也很幸福,不愁吃,不愁穿,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这种情况也有,多数是官二代,富二代。我们小老百姓的孩子,可没有那么幸运。你从小不刻苦学习,不把学习放在心上,整天只知道玩,家长、老师说的话根本听不进去,有的孩子没有上完初中,就辍学了。有的孩子跟着社会上的人鬼混,不学好,有的还走上了犯罪的道路。有的孩子没有上完学,要知识没知识,要能力没能力,只能做一些重体力活(并不是说重体力活就不好),工资低,工作环境差,甚至连男(女)朋友也找不到,这与小的时候不努力学习有很大关系。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希望孩子们从小就刻苦学习,,做一个对家庭,对社会,对祖国有贡献的人。


张志学689360


小时吃不了读书苦,长大后生活起来,一般没有吃过读书苦的人顺,档次没有吃过读书苦的人高,这已被历史和现实证明了的,是不言而喻的真理。

现实生活中,从我的父亲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中,力荐我一定一定要好好读书可以看出,我的父亲不识字,亲身经历,深切地感受到没有读书的痛苦,从我幼时起,就看到父亲为了写幅春联求人,以及不知上下联,正反的尴尬。为此还不得不请人吃饭。这些都成了我读书的动力,我成了全村第一个高中毕业生,后来的生活,也确实比没读书的过得好点,工资也会有点差别。

读书是要吃苦的,不吃苦就坐享其成是不现实的。社会上有部分人,没读书或读书不高,有时跟读书高的人比待遇,是有点不合适的。人家读书吃苦时你没看到,享受适当高点你看到了。要有正确的比,比的方法不对,会产生过激言语,怨天忧人,就是不怨读书时的自己,造成不利社会,不利自己身心健康的负面影响,值得自省。

从小吃得读书苦,长大不吃生活亐,无疑是对的。然而,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生活中确有个例,但是即便这样,这个个例也一定吃过学做事的苦,除非不是正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