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成敗都定在了初三升高一的暑假,把握時機受益終身~


許多成敗都定在了初三升高一的暑假,把握時機受益終身~


每年中考一考完,很多孩子的學習狀態就懈怠下來了,第一件事就是想這個暑假去哪裡,該怎麼放肆地玩。

家長一方面心疼孩子,也想讓孩子好好放鬆放鬆兩個月,另一方面覺得反正到高中,高一內容學校老師都要講,暑期沒有必要再去花時間和錢去銜接新內容……

可是,進入新高一,當您的孩子落後別人,跟不上學校快速節奏的時候,到那時,您的孩子花更多時間精力和金錢都很難追趕上來。

這時候孩子落後的不僅僅是成績,還有信心和自我認識。

高中學習向來有難度高、壓力大、時間緊的特點,不僅遠勝於小學,也與初中學習不可同日而語。

我們可能還記得小學升初中的時候,會有一大撥優等生突然掉下來,變得平庸,那種唏噓與不甘讓學生、家長和老師都印象深刻。很不幸的,這種優等生突然平庸會在高中再出現一次,並且比小升初的時候更加猛烈。那些原來重點初中全班前幾名的學生,帶著輕鬆與自信開始高中生涯,卻不想優等生墜落的噩夢已經開始了。


許多成敗都定在了初三升高一的暑假,把握時機受益終身~



初中優生為何在高中墜落?

為什麼初中時候很優秀的學生,到了高中很多就學不好了呢?

第一,難度差別

小學的難度是,稍微仔細點、口算題不要算錯,稍微認真點,背誦幾個生字詞,就可以高分了。

初中的難度是,要認真聽講,認真理解公式和公式推導,並且認真做好老師佈置的作業,在做些擴展訓練,就可以考高分了。

而高中呢?高中的難度是,不論你怎麼認真,就是有你聽不懂的地方;不論你怎麼瘋狂刷題,總是有大量你沒見過的陌生題目。高中的難,是難到你想哭,難到你絕望——這絕對不是個誇張的形容。高中老師會知道,很多學生在碰到無論如何總是學不會的題目複雜解法時,真的是可以悲傷、絕望得痛哭流涕的。

許多成敗都定在了初三升高一的暑假,把握時機受益終身~


第二,學習策略與難度的不匹配

有不少人提議我去講小學生的學習策略課,因為教育要越早越好。我都說暫時不要,為什麼呢?因為小學生學習策略,真的體現不出來什麼效果。

你想想,小學的那點難度,隨便玩玩學學就能接近雙100了,還要什麼學習策略?就像沒有人去研發什麼“呼吸策略”一樣,因為完全體現不出來效果啊,不學也沒什麼影響啊。

到了初中呢?難度稍微大了一點,但是也只是稍微大一點點啊。初中生要想學好該用什麼學習策略那?基本上就是上課認真聽講(小學時候上課不認真聽講也可以學好)、多做些習題把常見題型都見完(小學時候也不需要刷題就能學好)。然後就沒了,你就基本上能學好了。至於思維能力?你能做到把新學的公式自己推導一遍、弄懂它是怎麼來的,就算是你有不錯的思維能力了。

好吧,小學6年加初中3年,99%的學生就是這樣過來的。

但是到了高中,你所有的常規方法都沒用了。認真聽講?很重要,但是認真聽講了也不夠;多做題?很重要,但是大家都在瘋狂的做題,做到半夜1點,你還能怎麼多做題?

要想高中學的好,一個全新的、從未被考慮過的關鍵詞出現了——學習策略

從小學到初中,都是隨便玩玩學學,或者認真聽課做題就夠了,大多數學生根本就沒考慮過學習策略這件事情。他們的認知方式都很原始,他們的思維能力也基本上沒怎麼被培養過,6+3=9年,都是在靠原始的本能學習。

但是到高中,高難度的內容已經遠不是你靠本能學習就能解決的了,它需要科學的學習策略和高超的思維能力去應對除去少數天才自發的掌握了部分策略和思維方式以外,絕大多數人在學習策略和思維方法的領域,都處於接近0的水平

比如,絕大部分學生還停留在連結構化思維都弄不清楚的階段(反正學校也不教),而結構化思維在我的策略體系中,只不過是一個最基礎的、威力有限的入門水平而已。

所以,那些不懂學習策略和思維方法的學生,只能繼續死拼蠻力,寄希望於熬夜苦戰。而極少數懂得學習策略和思維方法的人,則可以一路高歌猛進,節節提升。

許多成敗都定在了初三升高一的暑假,把握時機受益終身~


沒有高效的學習策略,高中學習,真的是一部災難片。

第三,初高中銜接問題

另一個高中的分水嶺,是從初三到高一的突然難度跳躍讓很多學生不適應。高中的內容是有強烈的連貫性的,一開始的基調沒打好,後面容易發生滾雪球的災難。

許多成敗都定在了初三升高一的暑假,把握時機受益終身~


比如,高一數學時基礎函數,而高中數學的所有內容基本上都是以函數為基礎的,要是高一的函數沒學好,後面高二高三的內容就全都要出問題。比如物理一開始是運動學,而後面的力學、電磁學等都會和運動學結合起來出題。

許多成敗都定在了初三升高一的暑假,把握時機受益終身~

長沙思而學東塘校區


因此,要充分利用起暑假的時間,打好銜接的基礎,銜接此時所能起到的作用就是:引導學生了解高一數學在整個中學所佔的位置和作用,使學生明確高中數學內容體系特點和課堂教學特點,引導學生掌握學習方法,儘快適應高中課程的學習和過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