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樣的套路,熟悉的味道:李亨照抄李隆基的登基之路

李隆基晚年因寵愛楊貴妃,然後又重用楊國忠,李林甫等奸臣,把個大唐搞得大廈將傾,安祿山、史思明發動了安史之亂。李隆基在長安是待不下去,於是聽從楊國忠的建議,打不過我們就跑吧,於是李隆基帶著一票人馬就往四川跑。

一樣的套路,熟悉的味道:李亨照抄李隆基的登基之路

這群人跑到馬嵬坡時,又發生了兵變,當時兵變的訴求是處死楊貴妃還有楊國忠,要不然軍隊就不肯再走了。這時李隆基連自己心愛的女人也保不住了,於是楊貴妃上吊死了,楊國忠也被殺死了。按理說這下可以走了吧,但是這時這幫人不知道怎麼走了,因為原來逃跑路線是楊國忠制定的,說要去四川,現在楊國忠被殺了,那往哪逃呢?下面的人就爭吵開了,有說要不殺回去吧,有說要不去隴右吧,眾說紛紜,這時有一個人站出來說,要不我們先去扶風吧,到了那我們再討論。眾人一聽覺得這主意不錯,因為扶風這個地方四通八達,哪裡都去得,於是就準備動身。

一樣的套路,熟悉的味道:李亨照抄李隆基的登基之路

但是這裡剛要出發,一幫老百姓就把路給堵了,拉著李隆基的馬繩就說了,皇上呀,你這是要去哪裡呀,長安那是你的家,皇陵那是你的祖墳之所在呀,你這一走,這大原大好河山可就白白拱手讓人了呀,你讓我們這些百姓怎麼辦。李隆基就說了,我這不也是沒辦法嗎,我找到了安頓的地方,我還是會來收拾舊河山的,還是走了。

這是太子李亨也要跟著走,老百姓於是又把太子的馬給拉住了,說現在皇上走了,太子你也要走,那誰來領導我們呢,而且這時老百姓越聚越多,一下子就到上千人,這下太子是走不了,但是李隆基還在前面等太子呢,太子說,皇上走了,我得跟著呀,要不然就是不孝呀。老百姓就說了,你領導我們去平亂,等把安史之亂搞定了,你再接他回來,這樣也是很符合孝道的。

一樣的套路,熟悉的味道:李亨照抄李隆基的登基之路

太子沒辦法,只得派人去向前面等他的李隆基說,我走不了了,老百姓放我走呀。李隆基一聽,長嘆一聲,說道我這才出長安幾天呀,先是愛妃被逼死了,現在太子也要與我分道揚鑣了。於是李隆基只好上路。

太子看皇上走了,那自己又不能跟著,於是只能再找個地,他爸爸不是往南跑了嘛,他就往北跑,這時他想到了一個地方,這個地方就是當年他掛名朔方的節度使,而且朔方這個地方離長安也近,商議已定就往朔方去了。朔方當時的節度使是郭子儀,但是此時郭子儀正領兵在河北打仗呢,而此時朔方的主事人叫杜鴻漸,這個杜鴻漸是當年開元年間有名的臣相杜暹的侄子。這傢伙是一個聰明絕頂之人,一聽太子要來了,高興壞了。

一樣的套路,熟悉的味道:李亨照抄李隆基的登基之路

各位肯定會奇怪,為什麼杜鴻漸一聽太子要來他這,他為什麼這麼高興呢?太子是誰,那就是未來大唐的老闆呀,現在未來的老闆跑自己這一畝三分地來了,而且現在天下大亂,自己跟著太子,那今後算起功勞來那就是有從龍之功呀。於是杜鴻漸立馬前來迎接太子,並把自己這裡有多少人馬,有多少糧草全部整理上報給太子,意思就是說,這些都是你的了。太子一看,恩,這小子是個聰明人,會來事,於是就在朔方落下了腳。

李亨 落下腳後,第一件事不是說去討賊,而是稱帝,當時杜鴻漸等就勸太子登基,李 很說這怎麼行呢,我爸爸還在呢。杜鴻漸說了,太子你不考慮你,也得給那些跟著你一起逃的人呀,他們跟著你一路逃,如果讓他們看不到前途,這人心就會散了,人心散了隊伍可就不好帶了呀。就這樣太子推辭了五次後就在靈武登基了,這就是唐肅宗。

一樣的套路,熟悉的味道:李亨照抄李隆基的登基之路

我們再說唐玄宗一路跑,最後到了普安,然後就下了個詔,這個詔說了兩個事,第一我對現在天下大亂負全責,第二叫他的那幾個能幹的兒子帶兵平反。結果這令剛發佈出去,唐肅宗的使者就來了,說你兒子在靈武已經登基了,現在尊你為太上皇了。李隆基一聽傻眼了,怎麼感覺這幕這麼熟悉呢,當時他就是這樣把他爸唐睿宗弄到太上皇位子上去自己才上位的,現在自己的兒子學得倒挺溜,把自己也弄成了太上皇了。

這是唐玄宗應該怎麼做呢?唐玄宗立馬就說了我兒這是順應天勢呀,我前幾天發佈的那道命令不算,你們都去靈武找皇帝去吧,還把自己的宰相也攆去了。然後說你們有事都去找皇上,然後再通報給我,等收回長安後,連通報都不用通報了,於是就這樣完成了權力的交接。

一樣的套路,熟悉的味道:李亨照抄李隆基的登基之路

史海講經人:現在我們來分析下,唐玄宗真的願意就這樣把權力交出去嗎?那肯定是心不甘情不願的呀,皇帝這個位子坐到死都願意呀。但是為什麼李隆基又會這麼爽快呢?這其實就是李隆基偉大的地方,他將國家的利益看得比自己的個人利益高。試想如果李隆基當時不承認肅宗,那就會在大唐造成撕裂,甚至會搞成四分五裂,這對於當時要團結一致平叛是極為不利的,搞不好大唐江山就得易主,所以李隆基表現出了一個傑出的政治家的成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