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首发:感受数学魅力,分享课改快乐

感受数学魅力,分享课改快乐!

______年组教研活动总结

纵观我们目前的数学课堂,常常看到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问题,课堂上举手林立,气氛显得异常活跃,但在这热闹、活跃的背后,数学课是否还缺少点什么?

原创首发:感受数学魅力,分享课改快乐

快乐的课堂,才是孩子们所向往的!

随着全面推进和加快素质教育的步伐,我们的陈旧教育方法和观念应该重新定位了。让学生在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中,主动思考和探索,学生的整体素质才能提高。

根据四年级学生充满好奇心,渴望参与探索知识的愿望,我们四年数学组几位教师经过认真研究,决定把“在自主探索活动中,体会成功经验”确定为年组教研活动主题。

进入课程改革已经有好多年头了,我们听到最多的恐怕就是如何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和如何转变学生的学习方法。既让学生在学到数学知识的同时,又能让学生得到多个方面能力的提高,才是我们课堂教学研究的有效策略。在学校领导的认真督导下,我们四年数学组的四位教师能够认真开展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探索课改课堂的新模式,不断完善和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自从新学期补充杨慧老师这个新鲜血液后,年组真正形成了老、中、青三代人同时谱写课改教育新篇章的感人场面。这次教研活动,年组共推出三位老师参与学校统一安排的教研课,分别是杨慧老师执教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王春艳老师执教的《积的变化规律》和王正勋老师执教的《乘法估算》。

通过全程参与本次教研活动的备课、听课及课后反思,我对本次年组教研活动进行如下总结:

一、 注重数学课堂教学的情境化、生活化

新课改实施后,对数学课堂教学产生了强有力的冲击。课标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因此在课堂中注重情境创设,适度使数学生活化,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杨慧老师在教学《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时,较好地把学生引入到身临其境的特快列车和普通列车行驶的轨道和环境中去,自然地引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在自主探索活动中,体会学习的乐趣,学生在经历和体验中学习了数学,而不是从教师处直接获得相关结论,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真正地感受到了成功的经验。所以说,如何让数学教学适度生活化、情境化而又不失浓厚的数学昧,给学生留下相对深刻的数学感悟,才应当是我们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必须思考和加以改进的问题。

原创首发:感受数学魅力,分享课改快乐

学生们的跃跃欲试!

二、 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

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科学地思考问题,可以促进学生情感与态度的发展,不断追寻解题的途径,进而有效解决实际问题。王春艳老师在执教《积的变化规律》一课时,通过对一组口算练习的导入,让学生很轻松地进入到课堂上所要教授的内容。教师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学生进行大胆的猜想,借助小组合作、交流、探讨出积的变化规律与谁有关,并通过学生的自编题目来验证积的变化规律。貌似简单的设计,却产生“妙笔生花”的效果,巧妙地让学生经历了一次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课堂上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学会了一些数学思想和解题方法。学生也经历了“猜测---验证---结果---”这一特点突出的教学模式,这对学生体会成功的学习是有积极意义的。

三、感受数学的魅力,分享成功的快乐

担任两个班教学任务的最大好处就是可以通过第一个班的教学,发现一些问题后可以进行教学环节的再处理,那么对于第二个班的学生来说就是最大的受益了。通过这次教研活动我的感触更深,在四年一班进行试讲时,我出示了这样一道题目:如果车票和门票合计29元,四年级一共需要购买205张套票,估算一下需要准备多少钱?学生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讨论后,一共设计出四种不同的方案。

尽管学生在课堂中能融入生活化的数学问题,但在课堂中仍然感觉部分学生对此不屑一顾的状况。

下课后我进行了反思,如果老师把题目中的数字略微改动,给学生制造更大的“悬念”,那么学生还能不能更有效地融入情境化的问题中呢?于是我在四年四班的数学教学中把例题中车票和门票合计29元调整为车票和门票合计26元。没想到一个数字的改变,竟然在课堂中掀起了一浪高过一浪的汇报声中。学生经过小组讨论、探究,居然呈现出九种不同的设计方案。在设计不同的购买方案中,学生们不再是不屑一顾的眼神,而是全神贯注于课堂的探究之中,教室里气氛非常活跃,这说明学生的学习正在“兴头”上。学生在自主探索活动中,感受到了数学的魅力,教师也在分享学生成功的快乐啊!

原创首发:感受数学魅力,分享课改快乐

让更多的孩子走进奇妙的课堂!

如果说学生们能从新课改的路上看到了“春天”,那么作为他们的领路人,我们不是也在与他们共同分享课改的快乐吗?再回首,一切都成为历史。总结就是为了在以后的教学中扬长避短,不断完善,不断提高。我们年组教师坚信有付出就会有收获,工作着也在超越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