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常態化下,關鍵還是要嚴防死守!


不知道北京的市民朋友有沒有感覺到,北京疫情防控最近不僅沒有任何鬆懈的跡象,反而越來越嚴了。可能一些朋友會不理解,希望生活能儘快恢復常態。這樣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然而形勢不由人,首都疫情防控已經進入常態化,短時間不會結束,這是我們必須承認和接受的現實。而我們目前要做的,就是繼續嚴防死守,尤其是要做到三防,即:防鬆勁,防漏洞,防反彈。

嚴峻的形式依然不允許我們有絲毫鬆勁。自一月份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在兩個多月的時間裡,北京採取嚴厲防控措施,全體市民朋友一道嚴防死守,有效阻斷疫情傳播途徑,控制住了疫情發展態勢,取得疫情防控階段性勝利。這段時間裡,北京從上到下,每個市民朋友都參與到了疫情防控當中,做出了自己的犧牲和貢獻。熬了這麼長時間,大家難免會有疲憊,對正常生活、就學、工作、出行也充滿了渴望,太想歇一歇,喘口氣了。然而,我們放眼看看國外其他地區,目前新冠肺炎確診患者已經超過170萬,每天新增確診患者逼近10萬,仍處於高速爆發期,拐點尚未到來,真正得到控制更是遙遙無期。再看看國內,僅4月11日0—24時,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新增確診病例99例,其中97例為境外輸入病例,再創新高;另外,新增無症狀感染者63例。雖然經過努力,北京近期新增確診病例大幅下降,但截至目前累計境外輸入確診病例已經達到173例,加上境外入境、湖北包括武漢地區人員陸續返京,北京疫情輸入性風險仍然較高,防控壓力依然巨大。因此,北京目前仍然保持著一級響應機制,繼續嚴格落實屬地、單位、個人四方責任。當前,最重要的就是上下一心,咬緊牙關,堅持到底,不鬆懈、不麻痺、不厭戰,繼續繃緊防疫這根弦。

疫情防控這張大網要防止漏洞的存在。正所謂“千里之堤毀於蟻穴”,北京作為首都,全國的心臟,疫情防控責任重大,必須編制好疫情防控這張網,堵住任何存在的漏洞,做到萬無一失。有的朋友可能會覺得,北京疫情防控政策老變,特別是對近期境外和京外進京人員的管控政策。事實上,政策的變化沒有任何問題,因為疫情形勢在不斷變化,政策自然要跟著變化。加上新冠肺炎疫情是人類歷史上百年一遇的重大疫情,面對的都是新情況,之前沒有現成的經驗可以借鑑。同時,北京有自己特殊的情況,必須要實事求是、認真負責、科學專業的根據疫情發展及時制定和調整相關政策。但不管怎麼調,總的來說是趨緊、趨嚴、趨合理的。比如之前對境外進京採取居家隔離,後面發現風險太大,改為集中隔離,並且對所有人員進行檢測。又如最開始對進京人員沒有統一規定隔離時間,後面規定所有進京人員均隔離14天,沒有例外,一視同仁。再如現在要求進京住酒店的人員必須提供核酸檢測證明,並且要採取抽查措施等等。所有的一切都是為了堵住任何可能存在的漏洞,是一個不斷完善和補充的過程。

任何反彈的苗頭和可能都要扼殺在萌芽狀態。從流行病學防控規律來看,初期的及時處置非常重要,後期的預防和控制同樣十分重要,尤其要預防好疫情的反彈。城市和人體是一樣的機理,抵抗住了疫情第一波衝擊,靠的的是一鼓作氣和自身的免疫能力。經過兩個多月的消耗,北京這座城市現在處於大病未愈的階段,需要悉心呵護和照料,已經經不起疫情新的反彈和衝擊。目前大量的境外回國和京外進京人流,加之復工復產人流的疊加,境外輸入本地感染和本地反彈感染的風險和概率不斷加大,目前從已確診的各項數據上看也不容樂觀,不得不防。因此,為預防反彈,北京還得繼續採取最嚴厲的防控措施,特別是要繼續加強社區防控,繼續堅持對集中醫學觀察點、居家觀察、發熱門診、密接者、在院治療者等的防控管理,繼續要求大家做好個人防護,減少聚集。這麼做的目的最主要的還是要保持社交距離,減少人員的流動,及時排查出確診患者和病毒攜帶者,阻斷病毒傳播的途徑。而所有的一切,都是為了以防萬一,確保全體市民朋友的健康和生命安全。畢竟,比起生命和健康來,其它都是小事,非常時期必然要有非常的政策和手段。

一邊要防疫,一邊要生活,如何把握好這其中的平衡非常考驗城市管理者的能力和技巧。說實在的,北京挺難的,北京的市民朋友們也挺難的。不過再難我們也得挺下去,熬下去,扛下去,同心協力,嚴防死守,共克時艱,等待最終勝利的到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