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后,这个城市你还回来吗?

临近春节的第一场雪,在夜间悄悄来临,北京在6日的早晨彻底回到了北平,满街银装素裹、梨树花开。大街小巷,沉浸在这美丽的景色中。

这份安详是雪季带来的,带来的同样是临近春节的欣喜。

徜徉在雪海中的人,有部分是漂泊的北漂,每年这个时候他们都会面临选择,年后是留在老家还是继续漂着?


春节后,这个城市你还回来吗?

2019年的经济形势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是缺乏激情的。在经济缓慢增长的情况下,收入原地不动,工作压力加大,甚至部门从业者面临被裁员的压力。这些方方面面会渗透到生活中,影响对日常生活的感觉。时间久了,自然而然会想家,会厌烦这个地方,同时对自己的选择产生疑问,那么这种局面是否真的该回家呢?


春节后,这个城市你还回来吗?

经济的发展是有周期而言的,前十年高速的发展的经济本身就是一种不同寻常的状态,那么在以后的发展中,更要看清楚这种发展规律,从而让自己的选择有依据,在未来时光的选择中处于正确的潮流中。

我们共同分析下当前城市发展的阶段,再做出选择。


根据我国经济所处发展阶段的不同,政策的思路也随之产生了一定变化,总体来说,遵循着“由小到大、从点到面”的演进过程。

严控大城市规模阶段。早在1980年,国务院批转《全国城市规划工作会议纪要》中,就已提出“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积极发展小城市”的方针,随后在1984年国家进一步放宽建镇标准和农民集镇落户,1990年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更是明确写入“国家实行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和小城市的方针”,在“八五”期间虽短暂掀起一轮开发区建设的大潮,并由此拉动大城市的发展,但随后“九五”时期又再次强调小城镇的发展,00年政府进一步出台《关于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

大中小城协调发展阶段。“十五”期间开始,我国的城市发展逐步进入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阶段,对大城市发展规模的控制不再刻意强调。中央在对“十五”规划的建议中,提到要发挥中小城市对小城镇发展的带动作用,走出一条符合我国国情、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道路。城市(特别是中小城市)在城镇发展中的地位明显上升。

城市群和都市圈发展阶段。“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提出,要把城市群作为推进城镇化的主体形态,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到,要以特大城市为依托,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城市集群化发展的思路开始得到贯彻。11年中央在对“十二五”规划的建议中,提到要遵循城市发展客观规律,以大城市为依托,以中小城市为重点,逐步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17年十九大报告中进一步强调要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城市群在城市发展中的地位逐渐突出。19年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在强调城市群作为新型城镇化主体形态的同时,将现代化都市圈作为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总结来看,一方面,我国的城市发展政策最初以小城镇为主要抓手,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自下而上、由小到大,逐步将重点放到小城市、中小城市,进而拓展到大城市;另一方面,集群化发展的思路日益明晰,由最初多点开花的小城镇建设上升到集聚化程度更高的城市群和都市圈建设。


结合上述分析来看,大城市及城市圈的发展是未来的趋势,发达国家的发展规律亦是如此,东京、伦敦、洛杉矶这些城市圈承载着国内绝大部分的经济产出和就业岗位,而国内的京津冀、粤港澳、长三角等仍处于发展之中。因此在这些城市中,才处于增量的过程,增量才有机会。

因此,当你家乡的城市缺乏这种机会时,建议回家仅是回乡的度假,因为你的选择决定你未来的从业状态、决定你未来子女的起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