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分钟配一副眼镜,“南京工匠”邓浩手艺背后见“匠心”

图片

眼镜定配工邓浩。许琴摄

戴眼镜的人越来越多,眼镜的定配技艺直接关系到眼镜配戴的舒适度和耐久度。日前,记者采访了一名资深眼镜定配工——邓浩。今年五一前夕,38岁的邓浩获评“南京工匠”。

邓浩17岁开始学习眼镜定配。他告诉记者,刚开始学眼镜定配时,大多工艺靠手工,那时机器用得不多。“起初觉得手艺活辛苦又枯燥。每天睁眼就是做眼镜,一直做到睡觉。”邓浩伸出双手给记者看,才开始学的几年,双手都是伤痕。有一次,螺丝刀从左手食指穿指而过,到现在还有伤疤。而且做眼镜需要站着操作,那时一天要站12个小时。

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越做越多,也越做越好。“看着镜片、螺丝、镜架一个个零部件在我手中变成一副副眼镜,仿佛是一个个新生命的诞生,我觉得有了乐趣。”邓浩说,那时每天什么都不想,就想着把每一副眼镜做到最好。现在想来,也许这就是所谓的匠心,不惧枯燥和漫长,日复一日专注一件事、日积月累沉淀技能。

邓浩精湛的手艺慢慢赢得了业内的认可,有些老师傅能在众多眼镜中看出来,哪一副是出自邓浩之手,因为他制作的眼镜总比别人精致。越来越多的销售高档眼镜和特殊功能眼镜的店家或医院找他定配。“有些眼镜材料成本高,一副都要上万元,怕别人做坏,所以指名找我做。”邓浩说,后来,他开了自己的工作室,专门做眼镜定配。

眼镜分全框、半框和无框三种,其中无框眼镜是最难做的。采访中,邓浩正在做一副无框眼镜,打孔、磨边、穿线、装架、调整……薄薄的镜片、细细的塑料线、比米粒还要小的螺丝在他的巧手下,很快有了各自的归属。记者发现,完成这副无框眼镜,邓浩花了4分钟。而一般的眼镜定配工做一副无框眼镜,需要半个小时左右。“我做得快,也没有特别的技巧,就是做得太多了,熟能生巧。”邓浩说。

眼镜的调整也非常重要。有一次,有一个客户看着邓浩调整眼镜,心生感慨:“邓老师,看你这熟练程度,怕是闭着眼睛也能调整眼镜吧!”邓浩听着觉得有趣,就试着蒙上眼睛调整。练了几天,他发现,即便不看也能把眼镜调到最好的状态。

在传承传统手艺的基础上,邓浩也喜欢创新。有一次,在北京的眼镜展销会上,邓浩看到一个展柜前,一个德国同行展示一款无框眼镜的绑线新工艺。“德国人很严谨,按照工艺步骤,一步一步进行。我看了以后,发现不如我自创的那套绑法好。”邓浩告诉记者,于是,他就上前跟那位德国人说:“你也看一下我的工艺。”他随即演示了一下他的操作方法。“很明显,我的那套方法更简便、更牢固。德国同行看了之后,朝我竖起大拇指。”邓浩说。

如今的眼镜制作很大程度上依赖机器,先进的机器大大提高了装配眼镜的准确度和美观度,但在打孔、磨边等很多工艺上邓浩还是坚持手工操作。“因为师傅手工做得比机器还要漂亮。”邓浩的小徒弟小洪告诉记者,他宁愿多花时间也要做到最好。所以跟在师傅后面,不仅学习技能,也学习做人做事的道理。记者了解到,邓浩不仅自己专注每一副眼镜的制作,还担任江苏金陵职业技术学校的定配课程的教学工作,又带徒传授技艺,多年来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眼镜定配技术人才,很多都成了眼镜企业的技术骨干。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工匠,邓浩说,我们不管在任何岗位,都要发挥工匠精神,不要急于求成,静下心来把每一件工作做到最细最好。

南报融媒体记者许琴

新青年档案

青年技能人才是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中坚力量,担负着建设工业大国、制造强国的历史重任。在南京,大量的“80后”和“90后”已走上企业的生产一线,其中有不少人在各类技能大赛中脱颖而出。

但青年技能人才短缺仍是我国当前面临的难题。近年来,南京在青年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技能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深入开展校企合作、企业新型学徒制等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了一批又一批青年实用型技能人才。今年南京作为产业工人队伍改革城市,积极推动改革,出台《关于落实我市三年职业技能提升行动的若干措施》,提高了职工培训的补贴标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