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上君子——莲花纹

用莲花作为装饰题材大约始于周代。此纹被装饰在瓷器上面,则首见于六朝的青瓷。

莲纹因佛教而兴起

瓷上君子——莲花纹

文人也多爱莲花,宋代著名学者周敦颐之《爱莲说》,他写道:“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浊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千百年来,莲以它独特的花形,芬芳的气质,不染纤尘的高洁品德深受世人喜爱。

在东汉时期,佛教就已从印度传入中国,经过逐渐的适应和缓慢的流传,到东晋、南北朝时已遍及大江南北。

随着民间信佛者的剧增和大量寺庙、石窟的修建,佛教艺术的影响已深入到各个领域。在各种工艺品中,莲花题材几乎无处不见。它从东晋时期的初露端倪发展到了鼎盛时期。

瓷上君子——莲花纹

莲纹在此时不仅大量装饰在盘碗类圆器上,也广泛用于罐、尊等琢器上。装饰技法大为拓展,更为丰富,除了延用重线浅刻外,还采用浮雕、堆塑、模印帖花等多种技法。

瓷上君子——莲花纹

宋代五大名窑的出现,为莲花纹陶瓷的发展奠定了雄厚的基础。宋代莲花纹较唐朝莲花纹相比,在器物上占主导地位,遍布整个器物,与南北朝莲花纹尊有相似之处,但与后者浮雕、繁缛的风格相比,宋代瓷器莲花多为刻划的阴线纹,构图显得疏密适度。

莲是花中君子,莲字与“莲”、“廉”谐音,因此许多莲荷图案被赋予了吉庆寓意。

瓷上君子——莲花纹

例如一茎莲花的图案寓意“一品清廉”;莲池鱼藻图案寓意“连年有余”(莲与连、鱼与余谐音);鸳鸯与莲花合绘的图案寓意“一路连科”(路与鸳鸯谐音)。

莲是盘根植物,并且枝、叶、花茂盛,于是用莲花丛生的图案寓意“本固枝荣”。凡此种种,不胜枚举。

中国古代瓷器莲花纹样,从早期的堆塑莲瓣到刻划莲瓣,再到绘制整朵莲花和变体莲瓣的发展路线,既反映了中国古代陶瓷技术的进步对莲花纹表现手法的演进,又充分反映了莲花纹在装饰纹样中的重要地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