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內容產出!

內容類產品的定位,有的走的是綜合平臺的模式,不管什麼形式,什麼樣的內容都有,可惜這條道路也只有頭條、百度這樣的大公司有能力去做。很多中小型公司,雖然心懷大平臺理想,但還是要在內容範圍上做出選擇,所以這也是一個自身能力與內心慾望不匹配的問題。

內容邊界主要有三個維度去界定:

根據內容範圍界定,例如醫學、科學、藝術這些領域,有的平臺包括了很多領域,但是卻限定了內容形式,只有視頻或者文章。能做到這一點的平臺,起碼可以算作是中型規模了;

內容形式很多,文字、圖片、音頻、視頻都有,但是內容範圍只限定於一個或幾個領域,這種的多見於UGC產品;


如何做好內容產出!


更小、更垂直一點的,平臺只有某一類內容,而且媒體形式很單一,典型的如某些財經類的網站。

如何保證內容的高產,保證內容的質量是內容平臺的一大難題。內容相當於泉水,一旦泉水枯竭了,泉眼肯定就會沒落,自然也就沒人來了,這是所有內容平臺都會面臨的共性難題。

所以平臺首先要找一條可持續有內容生產的主線,例如財經類網站就會列有人物專欄,專門採訪報道企業家群體;公司上市分析,對每一家新上市的公司都做專門的報道分析,這樣的主線。

確定主線的好處是,自己有可持續的內容生產方向,也讓用戶訪問平臺有幾個明確的目的。

雖然有主線,但是平臺不斷髮展的過程中也很容易拿捏不好尺度。除了自身的約束以外,不管是出於對用戶量還是平臺知名度的追求,很多平臺都經不住社會熱點的誘惑。

例如某天發生了一件社會影響特別大的違規拆遷事件,有的跟此毫不相干的藝術類平臺也會跟風摻合一把,寫一篇關於拆遷的評論文章,藉此提升一下平臺流量。

好在對用戶來說,只要內容好,他們的接受程度還是非常高的,偶爾有這樣的內容出現他們也不會太介意。只是如果平臺這樣的事情做的多了,可能自己都容易分辨不清自身的定位。當點擊進入平臺某個頻道預想的內容跟結果不符,時間長了,用戶和平臺自身都會感到糊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