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神仙”藥物服食與“醫經”養生觀點的區別

前言:很多人打著傳統醫學的旗號,教大眾服食中藥養生。殊不知真正搞懂中醫養生,恰恰要經受的住這些甜言蜜語的誘惑,將“不要吃的智慧”進行到底。介紹某某中藥的好處並教授大眾服食的做法,除了別有用心的少數推銷中藥者,大部分人處於誤人而不自知的境況,十分可怕。前面結合中醫經典《素問》之中的內容,我曾寫過幾篇文章,來批駁亂服中藥以求養生延年的做法。四篇系列文章,從養生觀念淵源的角度,繼續駁斥服食中藥養生的做法。這是第四篇。

前文介紹《漢書藝文志》中將“方技”分為“醫經”、“經方”、“房中”、“神仙”四類。其中以服食中藥為手段而欲達到養生目的的認知模式,更接近於不可能達到的“神仙”,而非“醫經”的養生觀,或是“經方”的治病手段。本文緊接前文,繼續說明這一觀點。

4.“神仙”藥物服食與“醫經”養生觀點的區別

出土文物雙古堆漢簡《萬物》中“疾行善趨類”(類似於“神仙”漢書藝文志的分類)中有這樣的記載:“服烏喙百日,令人善趨也”。烏喙,即是烏頭、附子、天雄一類藥物。烏喙中有一種有效成分為烏頭鹼,有興奮作用,也有很大的肝腎毒性。藥用,中醫利用這種毒性,可以強心,回陽救逆。但是用於養生,古人利用這種神經興奮作用,以求飛行昇仙(輕身益力、疾行善趨大多與求得神仙之道有關)。事實上是達不到的,過量服用烏喙(那時可能是生用,毒性更大),還會導致肝腎衰竭而死亡。

服用中藥養生的觀念,絕大部分來源於古人類似“取類比象”、“假求於外物以自堅固”等樸素的唯物觀以及對“神仙”之道的追求而孕育出的“服食”,是一種不可能達到的追求。

4.“神仙”藥物服食與“醫經”養生觀點的區別

再來對比下“醫經”(漢書藝文志分類)《素問 生氣通天論》中結尾的內容:

“是故味過於酸,......脾氣乃絕;味過於鹹,大骨氣勞,......心氣抑;味過於甘,......心氣喘滿,......腎氣不衡;味過於苦,......脾氣不濡,......味過於辛,筋脈沮弛,精神乃央。是故謹和五味,古正筋柔,氣血以流,腠理以密,如是則骨氣以精,謹道如法,長有天命。”

這是說過食五味的危害,藥物偏性似乎有利於一髒,但對另外的臟腑卻有很大的傷害。所以《內經》告訴我們應當遵循正確的飲食觀念,而非錯誤的藥物服食觀念,做出“謹和五味”的勸誡。

4.“神仙”藥物服食與“醫經”養生觀點的區別

服食五味於道家的追求為“昇仙”,而作為人間實際的運用,則是指導治療疾病,即“毒藥攻邪”,以藥物偏性來糾正身體疾病的偏性。比如《靈樞 五味》中這樣寫道:

“五色:......脾病者,宜食......;心病者,宜食......;腎病者,宜食......;肝病者,宜食......;肺病者,宜食......”

“五禁,肝病禁辛,心病禁鹹,脾病禁酸,腎病禁甘,肺病禁苦。”

這是在教導醫生(而不是大眾),如何在臟腑辨證的思維模式下,以有偏性的食物、藥物治病,在治癒疾病的基礎上幫助病人養生延年。

4.“神仙”藥物服食與“醫經”養生觀點的區別

歸根結底,仍是那句話,“毒藥(有偏性的藥物)攻邪”,可以治病,不能養生。

從養生觀念淵源的角度駁斥服食中藥養生做法,到此告一段落。有興趣者可以點擊關注,查看往期內容。

感謝您讀到最後。

我是呂醫生,以上就是我要說的話。

在讀書、臨證之餘,我會不定期發佈自己對於中醫的認識與解讀,帶領大家從不一樣的角度認識傳統中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