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师讲马祖道一禅师磨砖为镜的的公案

视频文字整理:

这个马祖道一禅师,四川人,他在衡山,南岳衡山湖南,一个人在山上非常用功,等于现在我听说,你们同学里头有几位青年、出家的,都非常用功,单独在一个地方,一天到晚打坐。用功的不得了天天打坐,这个一天或者是坐个七八次、八九次,或者常坐在那里,当然你这个里头要追问了,他有没有看过佛经,看过佛法?当然有的,不看佛经,不看……,在那里打坐干什么呢,他总要成佛嘛,成道。那么怀让禅师呢,他也到处想找青年人,把这个禅宗的心法,传统继承下去。听说湖南山上,衡山上,有一个年轻人,马祖的所谓现在的画像,这个画像不是构画,唐朝已经有造人像了,他是很威严,气派很大,人家当时看到有一个和尚长得很魁梧气很大,可是非常用功,都很佩服他,怀让禅师听到了,就到南岳找他,找他。这个年轻和尚给他找到了,在那里打坐,不像我们啦,不像你们诸位,你们到底不姓马,不是马祖,也许是马祖,不知道。为什么说不像我们啊?他在那里茅蓬里打坐,怀让老和尚在他前面转来转去看他,他眼睛都不会张开多看你,他就不管,不像我们是什么意思啊?你们听到一点动静歪过头来看看,有个人来我正在打坐,有个老和尚找我很好啊,特别还端一下肩膀给他看看,你看我坐的多了不起啊,他没有。这个怀让禅师看了半天,大概不止一天,依我们这个记录上,不会那么详细的,照常理,这是我编的啊,这两句是我编的。前面都是……,一定是去了好几次试探,看了好几回,寂然不动,用他的功夫,不理人,这个怀让禅师的教育法来了,这是中国历史上,也就是禅宗史到处有名的故事,这个怀让禅师也不说,以后就天天去,等这个年轻人在那里打坐坐得好好的,他弄一块砖头弄一点水,就在他前面一块石头上,当然有点距离啊,喀嚓、喀嚓在磨砖,天天在那里拿水来磨这个砖,马祖打坐,他就磨他的砖,各搞各的,不止一天啊,马祖还是用他的功,可见非常专一,这一点不要轻视啊。马大师后来影响了中国,这个在这一部份的文化,可以影响一千多年的大人物,他磨砖磨了他不理他也不管。


有一天马祖正在坐啊,忽然张开眼睛,想到了,这个老和尚好像来了好几天,在那里搞个什么鬼啊?慢慢也下座了去看了,这样……,他说老师父啊,你干什么?他说,我磨砖啊。砖磨去干什么?他说我没有镜子啊!想磨砖做个镜子。马祖说你这……这不是开玩笑嘛,磨砖岂能作镜吗?那个砖头磨了还能够作镜子吗?老和尚说哦!这样啊,那你这位年轻师父在这里干什么?你这个年轻人。他说,打坐啊。他说,你在这打坐干什么?打坐要成佛啊。他说,磨砖不能作镜,打坐哪里能够成佛啊?!这一棒打下去了,这个很严重啊,他正是于打坐修定,你看这个教育法,他不跟他多讲就磨砖,所以历史上有名的磨砖作镜的故事,就出在马祖身上,磨砖作镜。不写啊,不要偷懒,所以你成佛还远呢。磨砖岂能作镜,他说你打坐焉能成佛啊!这一下,马祖到底是不同的人物啊,给他这一棒,是无形的棒子打下来,愣住了,换句话,正是本人平生得意之作,这个老和尚来把他批驳得,没有讲他不值钱,实际上这个逻辑用得好,这种逻辑的用法在因明,叫做“喻”用比喻,跟人家对照的一种逻辑方法。磨砖岂能作镜,他说打坐豈能成佛吗?哎呀!愣了,他晓得碰到高手了,那这位年轻和尚马祖就谦虚起来了,他说老师父,你说成佛之路应该怎么办?怀让禅师告诉他,咦?他有个“怀”字,我也有个“怀”字,我也几时找个牛祖来看看。这个他说我问你,譬如一部……,以前当然没有汽车啰,牛拖车走路,那个车子走不动了,打牛好啊?打车子呢?赶车啊?应该赶牛呢?这个牛车,车子拖不动了,你看是要打牛呢还是打车子啊?这就是怀让法师,这就是禅宗的这些大师们的教育手法,他们没有在大学什么拿个教育博士的哦,用不著人家教的,自己的那个智慧创造出每一句、每一段的说话,给后世要学教育法的话,都是博士级以上的,就那么高明。他说,譬如一个牛车拖走不动了,应该打牛还是应该打车子呢?闽南佛学院的同学们,不管男的、女的,比丘还是比丘尼,请哪一位说,应该打什么?这个牛是什么车子是什么?我们其他的人不答复,请闽南佛学院的同学们,那个人讲的举手。好啦,过去了,我们不谈了。


这个现在我们来分析,现在不是你答话了,我们是乱扯,我们这个身体,是个车子,工具哦,不过呢,一个男的一个女的,叫做我们的妈妈我们的爸爸,两个人合作了一个机器,就是我们的身体。我们身体活到,这一部车子总算从两老那里借来,用几十年也好,一百年也好,到底是个工具,使我们这个生命肉体的机器牛车这个车子能够拖得动的,以前不是汽油不是机器驾驶,牛拖的,这个牛就是我们心、精神,你说车子拖不动,打牛好啊打车子好?马祖因此一点就透,就服了怀让禅师,就在他那里得道,从此以后马祖的名声,名气是非常大,可是他没有过了,没有过黄河一带弘法,他一生。


所以从马祖手下,他教育出来,他后来的教育法是更特别的很多。从他手下,所谓在唐代,在他教育出来,变成大师的七十二位,所以马祖门下出七十二员大善知识,七十二位大将、大元帅,文化的大将,文化的大元帅,所以这个全国的,一切的儒释道的三家文化,受他影响多大啊!他的手下七十二员大善知识,我们提到药山禅师,也就是他的弟子之一,多了不起!可是马祖声光那么大,四川人,四川人啊成都人,一听到江南有一位大师,道一禅师,道望之高是高得不得了,想办法请他回四川来到成都来,大概马祖也想回去看看,这个他回到了成都,多少人出来迎接他,一接一看,谁呀?他的,这个……现在成都还有没有不知道,我们在成都的这几位老朋友,北门有个簸箕街,卖簸箕的。一看呢大家说,我还以为什么了不起的大师,马簸箕的儿子嘛,人就是这样,回到家乡嘛,他的父母,做老公的,那个竹子编成簸箕,马簸箕的儿子,家世不够高明,不够显赫,就有一点……味道就两样,马祖笑了,最后马祖讲两句话,学道不还乡,还乡道不香。当然不一定啦,你们年轻人,这是讲他的故事,学道不还乡,还乡道不香。这是当然,除非你做了统治天下的帝王,人家怕你那个权威,动不动宰了你,事实如此,学道不还乡,这个我们插过来。拿破仑也讲过的,这是拿破仑的话,有人随便引用用错了,一辈子在他的太太同他的勤务兵,这个老兵跟他的,这两个人前面永远他不是英雄。是这个道理,越亲近了,当年看你长大的嘛,尤其家乡的老头子们,这位大师,他是小孩子,我知道的,我还拉过他耳朵呢,算不定这样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