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迴應"病毒起源中國論"?退休的新聞發言人:"別問我,問上帝!"

東方網·縱相新聞記者 卞英豪 金晟 蔡黃浩 沈超

隨著新冠疫情的蔓延,不少境外輿論對中國無禮地攻擊甚囂塵上。當下,如何消弭偏見,講好中國故事,也成了媒體宣傳乃至國際外交的重要工作。

對此,曾經擔任中共中央對外宣傳辦公室主任、國務院新聞辦主任、全國政協發言人的趙啟正同樣也向東方網·縱相新聞記者闡述了自己的看法。

如何回應

"中國只是在喊口號"?

曾擔任浦東新區首任管理委員會主任的趙啟正,堪稱浦東開發開放的"初代建設者"。然而,就在浦東開發開放之初,西方媒體持懷疑態度的居多,而他們普遍的偏見集中在"中國所說的開放,只是在喊口號",當時的浦東甚至還引來了不少冷嘲熱諷。

在一片質疑聲中,曾任美國國務卿的基辛格來到浦東。"基辛格第一次來,看到的是地圖,第二次來,看到的是規劃模型,第三次來,他看到是一臺臺起重機。"趙啟正說,浦東開展建設時,最多曾雲集了全球17%的起重機。

此後,基辛格談到浦東開發開放時明確指出,“我看是行動,不是口號”。基辛格還多次表示,"浦東是我去過最令人欽佩的地方。"

而趙啟正所講述的另一個"中國故事"也同樣有趣。

1994年1月,美國前總統老布什訪問上海。期間,趙啟正向老布什展示了浦東新區的規劃模型。當時的趙啟正拿著較為"稀罕"的激光筆對著沙盤進行演示。

"這個筆我見過,海灣戰爭時,鮑威爾將軍向我彙報戰況,就用這個東西。"老布什跟趙啟正說道。

趙啟正回應稱,"哈,先生,還是有點不同的。鮑威爾的激光筆點到哪裡,哪裡就被炸平了,而我的筆點到哪裡,哪裡的高樓就建起來。"老布什笑了笑,連連點頭。他當場表示'如果我再年輕幾歲,我也要來浦東投資。'"

從基辛格到老布什,從懷疑到相信,兩位政壇人物的觀點也是美國輿論變化的一大縮影。"不少西方媒體對我們的故事僅僅停留在口號層面,這其中也有我們自己的問題。"趙啟正強調,做好一件事,需要口號,但與之相對應的道理、措施、紀律"一個都不能少"。

而講好一個故事,不僅需要講明白細節,也需要跨越文化的差異,去闡釋細節背後蘊含的哲理與內涵。

如何回應

"西方對我們的'遏制'其實一直存在。"據趙啟正介紹,美國媒體見識了浦東開發開放的決心和行動後,當地的《波士頓星期日環球報》曾刊登了一篇題為《我們應該怕中國嗎?》的報道,文中講述了浦東發展的速度,並提出中國或將在未來成為美國的"威脅"。

趙啟正在讀到這篇報道後,決定給這份報紙的總編寫了一封信。其中大意提到,"中國和美國曾是堅定的朋友,我們一起抵禦過戰火。當下,浦東的發展彰顯的是中國發展經濟社會的決心。和從前一樣,中國從來就不想做美國的敵人。相互學習,共同進步才是發展之道。"

最後,《波士頓星期日環球報》完整地刊登了趙啟正的這封信。在他看來,這恰恰就是美國媒體對輿論的高明之處,"我雖然在質疑他們的觀點,但他們或許認為,質疑並不會損害他們的公信力。充分地討論才能讓輿論更為客觀。"

"別問我,問上帝。"

風聞言事,斷章取義,聳人聽聞……趙啟正當時遇到的輿論環境與當前的"中國威脅論"又何其相似。

當一些西方國家鼓吹"病毒起源於中國"的言論,作為曾經的新聞發言人,趙啟正會選擇如何回應——

"別問我,問上帝。"

趙啟正向記者解釋道,只有科學才能解釋這一問題,而他並非專家,為了避免過度解讀,如果當下科學暫時無法解答,那恐怕只有"上帝"才能回答這個問題。

"美國在輿論上經常跳的是雙'矛'舞,他們始終在攻擊別人。而我們此前是雙'盾'舞,一直在被動防禦攻擊。"趙啟正認為,當下中國的輿論應當採取"矛"與"盾"兼備的策略。在回應攻擊的同時,也要主動出擊去"向世界說明中國"。

如何回應

"一些國家所謂的夢想,是自私自利的。"趙啟正告訴東方網·縱相新聞記者,但中國與某些國家不同的是,在國際舞臺上,中國會做"利己"的決策,但絕不會做"損人利己"的事,"我們會去維護全球化的某些規則,會為全球化做出應有的貢獻,但這不會是在傷害他國的基礎上的,這一點應該要讓世界知道。"

同時,趙啟正提出,"當別人'黑'我們的同時,我們也不要做'自黑'的事。"趙啟正認為,面對當下的輿論,講好故事,做好事情,才能理直氣壯地"向世界說明中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