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大腊抗日活动区

康大腊山(后也称康大砬子)位于蛟河市松江镇西南侧,海拔1233.04米,是老爷岭山脉在蛟河市境内的最高峰。这里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1936年初夏,抗日联军第一军第二师,在师长曹国安带领下,开进康大腊山区开辟抗日游击区。同年7月3日大队离开蛟河,转战于南满,留下共产党员特务连指导员张万友和七八名战士,继续在康大腊地区开展抗日活动。

康大腊抗日活动区

张万友为了开辟抗日据点,带领队员深入山区居民中,一面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一面帮助贫困农民生产劳动。当地农民都把他当做知心人,称他张指导员。

张万友善于做宣传教育工作。为了宣传抗日政策,经常和群众在一起促膝谈心。一是坚持同群众一起参加劳动,边劳动边向群众宣传;二是抓住有利时机开展宣传鼓动工作。他看哪里干活人多,就到哪里同群众一起劳动,帮助群众铲地、割地、割草等,向群众揭露日寇侵略东北的罪行,他指出:“只有大家团结起来,把日本鬼子赶走,我们才能解放,过上好日子。”他为了宣传抗日政策,经常和群众在一起促膝谈心,揭露日本侵略者罪行,唤醒群众抗日觉悟,破坏日伪政府推行的各种反动政策。

1936年9月张成友组建“红军联盟朋友会”,入会的青壮年有32人,张万友为会长。不久,他又在康大腊四道沟里建起十多个地跄子,组织抗日游击队,成立了康大腊抗日根据地。在这期间,他还联合拥有130多人的“战北野”匪队,共同打退了日伪军警的讨伐。

随后,张万友又广泛发动群众建立起抗日农民会、妇女会、儿童团,这些群众组织是红军联盟朋友会的得力助手,每天除做些支援抗日活动外,还学文化、一起唱抗战歌,张万友教儿童团的第一堂课是“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1937年敌人严密封锁康大腊山区交通,致使当地给养中断,抗日群众处境十分艰难。这时有张运等几个意志薄弱者相继叛变,在封锁中张万友和主力部队失去了联系,对“战北野”匪队又缺乏高度警惕,于同年5月被杀害。

康大腊抗日活动区


康大腊抗日活动区

图为康大腊抗联遗址

1935年6月至1937年5月间,张万友率领游击队员在这里坚持了近两年时间的抗日斗争,至今留下了可歌的事迹和遗址,在康大腊山上,还保存着当年游击队的瞭望哨遗址、居住址、队部址等遗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