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西北:群山綿延,水源豐富,土地肥沃,生活著近3000萬人

巨大的天山和帕米爾高原的積雪融水,不但滋養著山腳下的綠洲,發育了中亞最大的三條河流:阿姆河、錫爾河、伊犁河還養育了中亞3/5的人口,中亞5000萬人口,大約一半聚集於清朝時期的外西北地區,同時該地孕育了眾多的大城市和國家首都。

外西北:群山綿延,水源豐富,土地肥沃,生活著近3000萬人

阿拉木圖,哈薩克斯坦最大城市,位於哈薩克斯坦西南部邊境,外伊犁阿拉套山脈北麓伊犁河支流大、小阿爾馬廷卡河畔的人工灌溉綠洲中。面積682平方公里,2017年人口約179.7,萬人。也是哈薩克斯坦的金融、教育等中心。早年因盛產蘋果被稱為蘋果城。蘇聯解體之後成為哈薩克斯坦首都,後遷都於中北部阿斯塔納。位於哈薩克東南部邊境,東鄰中國新疆、南鄰吉爾吉斯。阿拉木圖也是個歷史性城市,1991年舉世矚目的蘇聯解體宣言在此發表《阿拉木圖宣言》宣告蘇聯停止存在。

外西北:群山綿延,水源豐富,土地肥沃,生活著近3000萬人

塔什干是烏茲別克斯坦首都,塔什干州首府。就人口而言(230萬),塔什干是中亞地區第一大城市和重要的經濟和文化中心。烏茲別克斯坦的政治、經濟、文化、交通中心。位於烏茲別克斯坦東部、恰特卡爾山脈西面,錫爾河右岸支流奇爾奇克河谷地的綠洲中心。塔什干是古“絲綢之路”上重要的商業樞紐之一,著名的“絲綢之路”便經過這裡。我國古代的張騫、法顯、玄奘都曾留下過足跡。屬於溫帶大陸性氣候,冬季溫和,夏季炎熱,降水稀少,日照充足。有“太陽城”之稱。全市分11個區。市中心為烏茲別克斯坦和該市的行政機關所在地,併為商業和文化區。塔什干是烏茲別克語石頭城的意思,具有2500年的歷史。

外西北:群山綿延,水源豐富,土地肥沃,生活著近3000萬人

杜尚別,是塔吉克斯坦的首都,居民主要塔吉克人,其他民族有塔塔爾人、烏克蘭人等。杜尚別名稱在波斯語解作“星期一”,這亦指杜尚別著名的星期一市場。 1929-1960年曾名“斯大林納巴德”。1961年改今名。塔吉克斯坦經濟、文化中心。在塔吉克斯坦西部吉薩爾盆地中。原為小山村,1925年建市。交通樞紐。有窄軌鐵路通鐵爾梅茲等地,並有公路幹線北通苦盞,東至霍羅格。航空要站。工業以棉紡織、繅絲、食品加工和機械製造(紡織機、農機、電纜、家用電冰箱等)為主。設有塔吉克斯坦科學院和高等院校。

外西北:群山綿延,水源豐富,土地肥沃,生活著近3000萬人

比什凱克,吉爾吉斯斯坦首都,是中亞地區的古代重鎮,是古代絲綢之路其中一條經過天山山脈,貫通西域和中亞草原的要道所經的驛站。1825年,烏茲別克族人與浩罕族人在該處建立泥造的堡壘。後來在1862年沙俄吞併浩罕地區,將泥堡大肆破壞,再將該地區發展為俄國的軍事要塞。現代的比什凱克市由俄羅斯人於1877年在這裡建立軍事設施開始,俄羅斯人認為這裡土地肥沃,適合農耕,故大力鼓勵俄羅斯農民到當時稱作“必茨伯克”的比什凱克務農。1950年代起,大量重工業投資投入到當時稱作“伏龍芝”的比什凱克,但大型重工業隨著蘇聯的瓦解而停滯和萎縮下來。自吉爾吉斯斯坦在1991年起成為獨立國家,比什凱克恢復其原名,該市的經濟發展迅速。吉爾吉斯斯坦政府允許美國戰機使用該市的瑪納斯國際機場,作為美國對伊拉克及阿富汗作戰的空軍基地。

外西北:群山綿延,水源豐富,土地肥沃,生活著近3000萬人

外西北不是正規稱呼,大概指的是在第二次鴉片戰爭前後,俄國先通過一系列條約割讓中國新疆和外蒙一帶的領土。中華民族自古就在外西北地區生活繁衍,西漢時期就對此地區進行有效長期管理。外西北大部分從西漢一直到西晉都屬於中國版圖,唐朝再次納入中國版圖,元朝時為蒙古族察合臺汗國地,清朝時再次納入中國版圖,東部大部分地區屬於中國新疆,西部屬中國清朝藩屬國哈薩克汗國。《塔城界約續約》(同治八年,1869年)和《伊犁條約》(光緒七年,1881年)不平等條約,分別割佔的七河流域、楚河流域、塔拉斯河流域以及“唐努烏梁海西北部十佐領”之地(現分屬蒙古、俄羅斯圖瓦共和國)。總計70多萬平方公里。此地區大多是乾隆時期清軍西征準噶爾所得。蘇聯解體後這些土地大多已不屬俄羅斯,而是屬於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等國。

外西北:群山綿延,水源豐富,土地肥沃,生活著近3000萬人

蘇聯解體後,外西北先後成為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等國的領土。其中,佔據吉爾吉斯斯坦全部、塔吉克斯坦一半以上國土;而且哈薩克斯坦最富饒地區、哈薩克斯坦第一大城市阿拉木圖就坐落在外西北巴爾喀什湖以南的原野上。另外,外西北還包含現屬阿富汗的瓦罕走廊。19世紀末,由於俄國在中亞的侵略擴張,中、俄兩國曾在包括外西北瓦罕走廊在內的整個帕米爾高原發生爭端。與此同時,英、俄兩大帝國也在中亞爭奪勢力範圍,不斷在阿富汗地區發生衝突。為避免進一步的衝突,1895年3月11日,英、俄拋開了兩個最重要的當事國“中國與阿富汗”,私自簽訂了《關於帕米爾地區勢力範圍的協議》,不但劃定兩國在帕米爾高原的勢力分界線,而且將興都庫什山北麓與帕米爾高原南緣之間的狹長地帶劃作兩國間的“隔離帶”,即“緩衝地帶”。

外西北:群山綿延,水源豐富,土地肥沃,生活著近3000萬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