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覺得人生沒有意義,那是因為,沒有體驗過心流這種狀態

幾年前,和幾個朋友聚會,大家聊很多話題,聊了整整一天,聊的時候神采飛揚,回到家就累趴了,一天的時間,我的思維從來沒有休息片刻,一直處在高頻次的交流碰撞中,那種感覺太奇妙了,可遇而不可求。

而這種體驗,就是人生的最優體驗,稱之為心流。

說的是,我們做某事會進入一種全神貫注和忘我的狀態,感受不到周圍的環境和時間的存在。

因為所有行為都是自發的,就像水流一樣自然,所以叫做心流。

如果你覺得人生沒有意義,那是因為,沒有體驗過心流這種狀態


這個概念來自於《心流:最優體驗心理學》,作者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賴。這本書被很多人稱之為奇書,因為它告訴我們,這世界上有一種美妙絕倫,是我們每個人可以追求的。

它左手牽著幸福,右手牽著成就,左手右手一個慢動作,就能舞出不留遺憾的人生。我想所有有過心流體驗的人,都會雙手認同這一點。

經常有心流體驗的人,不僅能夠隨意掌控自己的注意力,讓人生遊刃有餘,也能把所有精力匯聚一處,獲得巔峰成就

「五月笙讀享會」在5月2日舉辦了第一期共讀會,選的書就是《心流》,一群志同道合的人,聚在一起,暢所欲言,各抒己見,預期半個小時的交流,聊了一兩個小時,很多人都進入了心流體驗。

書友@白龍馬說,心流除了成就感,還是一種世外桃源的純淨國度,這是一種境界,進去之後,我不會去理會其他事情。


那麼怎樣得到這種神仙般的體驗呢?

1、從資訊世界撤離,專注下來

大部分人在心流之中都有一頭攔路虎,那就是浮躁和分心

我曾經歷過那種分心成癮的狀態,十分鐘不看手機手就癢,打開頭條看新聞就停不下來,一邊被新奇的事吸引,一邊罵它為什麼如此懂我的興趣(是有一套算法的)。

智能互聯網時代,我們的興趣都是可以被計算的,我們寶貴的時間也就這樣被計算了進去,專注變得尤為困難。

當我們分心成為習慣,專注越來越遠的時候,真的是挺恐怖的一件事。也就是我們難以集中精力攻克一個難題 ,難以專注下來學習一門技術。有研究證明,那些長期處於分心狀態下的人,或將永久失去保持專注的能力。


如果你覺得人生沒有意義,那是因為,沒有體驗過心流這種狀態


人的精力有限,不可能一整天都是非常專注的狀態,我們可以規劃專注時間,將它變成常規的工作節奏,之後不需要去想就可以自動進入深度狀態

我常說的一個寫作方法就是利用這個原理,每天固定時間進行寫作,一到這個點,就把屁股坐到電腦面前開始寫,一是不給自己犯懶找藉口的機會,二是有助於度過“萬事開頭難”的艱難期,三是自動化的運作,一到了那個時間就去做,不要想。好習慣的培養,終身受益

我在另一篇文章中講了挺多專注下來的方法,對此有興趣的朋友戳「鏈接」


2、在能力與挑戰之間獲得平衡

@書友丁豔文說,心流是一種內心的平衡通過調試挑戰的難度,可以達到這個平衡。


如果你覺得人生沒有意義,那是因為,沒有體驗過心流這種狀態


心流體驗,基本都是在挑戰時產生的,比如登山,比如完成一篇新小說,正是因為有挑戰,我們需要全神貫注,完成之後我們內心充滿能量,有成就感。

所以我們在設定目標的時候,要先進行自我認知,要知道你到了什麼水平,能做成什麼樣,心裡要有點譜,太簡單的事,不會有心流體驗,太難的,會有挫敗感。

比如朋友請我幫她的視頻配樂,這對我來說,就和吃飯一樣簡單,打開軟件隨便點一點,就完成了,這樣的事情,不會給我帶來半點心流體驗。


書友@夜空中最亮的星 說:做喜歡的,能做好的,有價值的,比較容易產生心流體驗。

確實是這麼回事,喜歡的事,我們可以很自然地專注下來,能做好的,說明與我們的能力是匹配的,有價值的,可以讓我們得到更多成就感。

外科醫生是最容易得到心流體驗的職業之一,因為他們的工作,可以修復肉眼能見到的創傷,這種救死扶傷的性質,也讓他們的自我價值和成就感最大程度地體現出來。


3、提高技能,讓你對你所做的事有主控能力

當我們做一件事的技能越高越複雜的時候,就越容易獲得心流體驗。

第一步,我們要選擇與技能相匹配的目標,也就上面我們提到過的,挑戰要適中。

第二步,多訓練和提升技能。比如游泳,你會自由泳、蝶泳、蛙泳(這些屬於技能),就會比那些只會蛙泳的人,更容易進入心流。而同樣只會蛙泳,那些技能更強的人,也更容易得到心流體驗。


如果你覺得人生沒有意義,那是因為,沒有體驗過心流這種狀態


書友@不能等和@帆 提到,想要提高技能,可以通過刻意練習的步驟。

刻意練習來自於前幾年大火的《刻意練習》這本書,它告訴我們,傑出不是一種天賦,而是一種人人都可以學會的技巧!這個技巧就叫做刻意練習,是迄今發現的最強大學習法,是任何人想要從新手到大師,不可繞過的成長黃金法則。

而刻意練習的幾個步驟我們並不陌生:明確的目標,練習時專注,留意和處理練習中的反饋,走出舒適區。

前面的兩個步驟前面已經提到過了。

及時反饋也是獲得心流的重要條件。

很多外科醫生表示給多少錢也不幹醫院其他科的工作。他們認為:內科治療常常沒那麼明確,神經科的目標更模糊,常常十年才能治好一個病人。所以,

外科的診斷和治療,能在過程中不斷得到回饋

走出舒適區,我們的技能才能得到大幅提高。一個長期處在舒適區的人,已經變成了溫水裡的青蛙,會被社會淘汰。

這首曲子你彈得很好了,你再怎麼彈,也就這樣了,你需要練習更復雜、對技能有更高要求的曲子,這樣才能成長。


依稀記得一次在看東野圭吾的《嫌疑人X的現身》,連續看了兩個小時,我以為只過了二十分鐘,中間有片刻,外面的樹葉落下來,我都能聽得一清二楚,很神奇的感覺。

《心流》是行動之後得來的,讀完這本書,更多的是去在工作和生活中去用,去思考,讓無聊的工作變得有趣,讓本來機械化的大腦,變得鮮活、興奮起來,任何工作都可以充滿充滿能量和成就感。

心流簡直是太美好的體驗了,趕緊試試吧,如果沒有,那就太遺憾了。


————————————————————————————————

關注@五月笙:微信讀書籤約講書人,有書、新世相等平臺簽約作者、國家認證心理諮詢師

持續分享「獨特思考」「讀書方法」「高效工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