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裡有位“66號誌願者”

雲上大冶報道(記者 洪麗萍 文/攝)

今年秋季開學前夕,市第六中學開展師德教育培訓,一位精神矍鑠的七旬老人走上講臺,他以親身經歷、所思所想,將一名人民教師的大愛情懷詮釋得淋漓盡致。據該校介紹,課後,那些不願擔任班主任的老師,主動給學校遞交了請戰書。

村裡有位“66號誌願者”

這位老人就是該校75歲退休老教師鄭正堂。鄭正堂從教38年,2007年退休。2016年,他回到家鄉殷祖鎮畈段村烏石頭灣。他原本是想回鄉頤養天年,但是,偏遠山村諸多不便使他萌發了做一名志願者的念頭,他自詡為市六中66號誌願者。他助人為樂,並樂此不疲。他說:“這樣的人生才是最有意義的。”

9月6日,記者來到殷祖鎮畈段村烏石頭灣,尋訪這位不平凡的老教師人生軌跡。

忘我工作失去一隻眼睛

1977年,是我國恢復高考制度第一年,鄭正堂考入黃石高師班攻讀化學專業。畢業後,他回到家鄉殷祖鎮當了一名化學教師。從教師到校長,再到校總務處主任,他能上能下,兢兢業業,從不計較個人得失。

村裡有位“66號誌願者”

2000年元月,他任市六中總務處主任時,左眼視網膜病變,醫生明確告訴他,需要到武漢大醫院手術治療。當時,正臨近春節,校園建設到了關鍵時期。為了不影響下年度教學工作,鄭正堂堅持上班,結果錯過了有效醫療期,左眼睛徹底失去光明。

鄭老師十分樂觀,左眼失明後,他還編了四句順口溜自嘲:心靈窗口,因公半殘;通天徹底,一目瞭然。

“及時電”引發助人效應

2007年,鄭正堂退休後在黃石市區兒子家居住。2016年,他因懷念家鄉回到老家建了一棟平房。於是,他與老伴一起搬回村裡生活。

剛到村裡的一天傍晚,室外氣溫36℃左右,鄭正堂正在家裡邊吹電扇邊看微信新聞。這時,外面有人減“他應哥”。他出去一看,是與他同歲的賢南嬸,便問她有什麼事,她說:“我家沒電了。”

村裡有位“66號誌願者”

鄭正堂當即拿上工具,隨她一起去檢查電路。當看到她家電錶黃燈在閃時,鄭正堂知道這是欠費停電了。於是,他跟她說,是欠費停了電。她說,那怎麼得了,天又熱,電費得明天去劉仁八鎮裡交,今晚我要遭罪了。

鄭正堂見她無可奈何的樣子,心裡挺同情的,便說:“別急,我試著用手機支付功能給你交交看。”說完,他記下電錶用戶號,回到家便給她代充了100元電費。幾分鐘後,來電了。她高興得不得了,說:“你真是個好人,今晚我能睡個安穩覺了。”

村裡有位“66號誌願者”

事後,這位老人逢人就稱鄭正堂是位“及時電”。之後,凡是別人有所求,他就有所應,這一應就一發而不可收,從此,走上志願者之路。

利用代步車助村民出行

“我灣到花尤樹有八里路,說近不近,說遠也不遠,但真要步行去一趟,來去得走一個多小時,要是買點東西回來,還挺累的。”有村民這樣說。

“我灣到劉仁八鎮有16裡左右,徒步往返一次,實在有點夠嗆。去殷祖鎮有20多里,要去就得乘坐班車。”又有村民說。

村裡有位“66號誌願者”

鄭正堂瞭解到村民的難處後,便購買了一輛小四輪代步車。到花尤樹也好,去劉仁八鎮也好,鄭正堂總是提前公開信息:有人要去購物、取錢或交什麼費的,抓緊報名。他熱情相邀。村民要給錢,他就說這是順帶的小事。村民說:“真不好意思,你七十多歲的人了,還要你為我們服務。”他便打趣地說:“我高興,七十多了還健在,還能為大家服務,我不光高興,還覺得很自豪。”

有天臨近中午,灣子幾個年輕人急著要去殷祖派出所辦事,去晚了怕已下班,當時那趟客運班車又走了。此時他們想到了鄭正堂,說明原委後,他二話未說,及時把他們送到了辦事地點。

下車後,他們要給錢,鄭正堂堅決不要,他們就往車內放下30元錢。回到家後,鄭正堂還是把錢交給了他們的家長。

自願擔當村民“守護神”

自回老家生活之日起,鄭正堂就開始幫助村民維修電飯煲、電扇、取暖器、電水壺等。另外,他還修水井搖水器,為村民調試過電視、冰箱,為盲人家調試過空調,代充手機費、電費是常有的事。他還為村民代寫申請書、證明信、悼詞、祭文。

記者在鄭正堂家中看到,各種維修工具一應俱全,甚至連潤滑鎖眼的鉛粉都有。他說:“每當遇到村民有什麼難處,我就記到本子上,出門時就置辦回來,免得急用沒有。”

去年,有一次,他在打印社打印東西時,看到可以製作胸牌,他便給自己製作了一個,上寫著:大冶六中志原者,編號66。從此,他經常戴著胸牌活躍在灣子裡,為鄉親們服務。

大冶一中胡安康同學考上清華大學,鄭老師知道他是一位貧困學生,託別人捎去一千元。村民有什麼困難,他也經常慷慨解囊,他說:“我要為社會奉獻我的全部餘熱。”

烏石頭灣有80多戶人家,留守兒童及老人較多,鄭正堂自願擔當起守護神的角色,幫助他們解決生活上的困難。記者採訪離開時,遇到一位名叫劉月明的老奶奶,她說:“鄭老師是我們灣的‘活菩薩’,誰家有困難就找他,準能得到解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