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抑云”:把特殊人群的心理“梗化”,本就是对他们的不尊重

“网抑云”:把特殊人群的心理“梗化”,本就是对他们的不尊重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日常用来听歌的网易云音乐成了深夜哲学家们的“伤痛文学素材库”。


“网抑云”这个梗也开始流行起来。


在各大视频平台上,我们时不时就能看到:


“一开口就是老网抑云了。”

“生而为人,我很抱歉。”

“到点儿了,该抑郁了。”


等等一系列的相关句式。


“网抑云”:把特殊人群的心理“梗化”,本就是对他们的不尊重


一到12点,大家就开始争相“抑郁”。


“网抑云”:把特殊人群的心理“梗化”,本就是对他们的不尊重

“网抑云”这个梗真的那么好笑吗?


也许对开心的人来说好笑,但对抑郁的人来说,这实在让人笑不起来。


在“抑郁症超话”里搜索“网抑云”,满屏的都是排斥、痛苦、难过,甚至是恳求,求大家不要再用“网抑云”这个梗。


“网抑云”:把特殊人群的心理“梗化”,本就是对他们的不尊重

“网抑云”:把特殊人群的心理“梗化”,本就是对他们的不尊重

“网抑云”:把特殊人群的心理“梗化”,本就是对他们的不尊重


我问身边一个抑郁症多年的朋友,你看到“网抑云”这个梗的时候是什么感觉?


她说,这让她感觉又回到了15岁那年:


我跟我妈说我有抑郁症,我妈说“你不就是想要我关注你吗?我跟你一起死行吧?你怎么这么自私啊?这个家都被你毁了!”


有位抑郁症患者,在知乎上写出自己的病痛:


感受过整晚整晚失眠睡不着觉吗?

感受过哭到吐、心跳过速、呼吸不上来吗?

感受过吃药吃到手发抖,头发大把大把的掉吗?

感受过对什么事都失去兴趣,记忆一天比一天差吗?


有人抖机灵回复:“感受过,在我打开网抑云的时候(狗头)。”


有人在评论里哀求:“适度玩梗,我求你们了......”


“网抑云”:把特殊人群的心理“梗化”,本就是对他们的不尊重


有人回复:“不玩梗我就抑郁了”。


“网抑云”:把特殊人群的心理“梗化”,本就是对他们的不尊重


甚至还有人跑到抑郁症患者的视频评论区,去攻击、嘲讽他们:


“有病你就去治,不爱看滚。”

“哈哈哈哈笑死我了,小学生吗?”

“抑郁姐去哪儿了,怎么还没来?”

......


“网抑云”:把特殊人群的心理“梗化”,本就是对他们的不尊重

网易云曾因为网友的金句评论加上网易的营销攻势刷屏了社交网络。


如今在部分网友眼里,这些文字都变成了无病呻吟的搞笑段子,有关抑郁的悲情故事,喊着要自杀的失意青年。


很多歌下面有100万+的评论,很多人会分享他们在生活里遇到的不如意,然后彼此鼓励。


但在“网抑云”的梗出来之后,评论区被大部分复制粘贴的丧言论攻占,而真正在歌曲中抒发情感的评论却被寄出了热评中。


“网抑云”:把特殊人群的心理“梗化”,本就是对他们的不尊重


这些乱刷梗的人,其实和网络上跟风“抑郁症”的人没有什么差别。


只是觉得新奇好玩,渴望博得关注,想通过在社交媒体中获得的存在感来证明自己的价值。


就像知友@YOWOT说的:把特殊人群的心理“梗化”,本就是对特殊人群的不尊重。


“网抑云”:把特殊人群的心理“梗化”,本就是对他们的不尊重

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最新数据显示,全球已有超过3亿的抑郁症患者。


我国抑郁症患病率达2.1%,在世界范围内,每40秒就有一人死于抑郁症自杀。


玩“网抑云”梗的人一定不知道,这背后潜在的危机。


“网抑云”:把特殊人群的心理“梗化”,本就是对他们的不尊重


当一个抑郁症患者深陷失眠、大把吃药、大把掉头发的痛苦中,觉得活着都是件困难的事时,却有一群人围绕在他的身边,嘲笑和诋毁他在装抑郁。


这无疑是在悬崖边推了他一把, 很有可能,这些玩梗的人会成为间接的杀人凶手。


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在网络世界中更是如此。


对于一些“矫揉造作”的人,你可以不喜欢,不理解,但请尊重它的存在,而不是以错误的方式来攻击它。


“网抑云”:把特殊人群的心理“梗化”,本就是对他们的不尊重


抑郁不是一种潮流,更不是一种值得炫耀并以此作为借口博取关注的噱头。


我们不用去美化它,但更不该去攻击它,这可能才是你们嘴里常念叨的“生而为人”最该做的。


“网抑云”:把特殊人群的心理“梗化”,本就是对他们的不尊重


若您有婚姻情感、亲子关系、情绪压力、个人成长、职场关系、人际关系困扰等问题,欢迎联系小朗,我们的专业咨询师团队将为您排忧解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