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17個兒子各有千秋,為何最後會選擇資質平平的永琰來繼承大統

縱觀清朝的歷史,要說子嗣最多的,非康熙莫屬。不過對於帝家來說,子嗣多未免就是好事,要知道當初的那場九子奪嫡之爭,可是損失慘重啊,一眾皇子紛紛隕落,大多都成為了那場爭鬥的獻祭者。

乾隆17個兒子各有千秋,為何最後會選擇資質平平的永琰來繼承大統

和康熙相比,他孫子乾隆的子嗣就少了很多,不過能人賢者也有不少,在那群皇子之中,嘉慶的資質並不是特別優秀突出,反而和其他兄弟相比顯得資質平平,而他之所以能繼承皇位,其中緣由也特別有意思。

乾隆的壽命在歷代皇帝之中算是非常長的了,這就出現了“兒子還沒父親活得久”的現象,到乾隆晚年的時候,有很多年長的皇子已經去世了,還有一些,要麼被暗害,要麼就是在幼年就夭折了,以至於乾隆的候選人就只有那麼寥寥幾個。而其中乾隆最看好的應該是五皇子,永琪。

乾隆17個兒子各有千秋,為何最後會選擇資質平平的永琰來繼承大統

永琪的母親雖然不是貴妃皇后,但是他自小就聰明,幾位阿哥里就屬他聰明伶俐,不僅精通詩書禮畫,還擅長騎馬射箭,更值得一提的是,他曾經救過乾隆一命。

那年圓明園突然走水,當時的乾隆還在裡頭處理國事,對於失火沒有一絲感應,而當他發現的時候,火勢已經蔓延開來。就當眾人都手足無措的時候,永琪毅然決然的衝了進去,將乾隆從火海里背了出來。

乾隆17個兒子各有千秋,為何最後會選擇資質平平的永琰來繼承大統

此事讓乾隆一直掛念在心,他本來就很看好這個兒子,如今又立了這等大功,所以心裡一直有立他為太子的想法。

可惜的是,永琪在26歲的時候就去世了,這讓乾隆倍感傷心,自己如此滿意的候選人就這麼沒了,任誰心裡都不好受。

乾隆17個兒子各有千秋,為何最後會選擇資質平平的永琰來繼承大統

少了永琪這樣的競爭對手,按理來說其他皇子應該更加努力地表現才對,也不至於只留下了永琰這麼一個候選繼承人,但事實偏就是如此。

乾隆的17個兒子裡,有11個都英年早逝了,剩下的6個裡,有兩位被雍正給過繼到了他人名下,以至於最後就只剩下4個候選人。

乾隆17個兒子各有千秋,為何最後會選擇資質平平的永琰來繼承大統

先來說說八皇子永璇吧,他因為身體不好,自小患了腿疾,行動不便,所以乾隆並不打算讓他繼承皇位。而十七皇子永璘因為年紀較小,從小就嬌生慣養還不喜歡讀書,平日裡不是吃喝玩樂就是惹是生非,這樣一個不學無術的紈絝子弟,自然是不在乾隆的考慮範圍之內。

如此一來,4位皇子中就有兩位是因為自身原因被淘汰了,而剩下來的兩位則算得上是裡面最為出挑的那種了,之所以最後選擇的是十五阿哥永璘而非十一阿哥永瑆,完全是因為永琰他足夠聽話。

乾隆17個兒子各有千秋,為何最後會選擇資質平平的永琰來繼承大統

乾隆作為皇帝,自然事事都要考慮周到,在自己交付大權之後,如果選擇了一個聽話的繼承人,那麼在有生之年就還能參與政事,加上永琰性格忠厚,做事規矩,將來只要稍加提點也能成就大事。這麼一想,永琰自然而然就成了最合適的那個。

或許是太注重對權力的支配,以至於乾隆根本就忽視了兩個皇子的才能,永瑆機靈聰慧,做事獨當一面,有自己的思想和看法,對乾隆也非常孝順,論治國之道,永瑆能侃侃而談。相較於永琰來說,永瑆可能會更適合當君主一點。

乾隆17個兒子各有千秋,為何最後會選擇資質平平的永琰來繼承大統

如果繼位的不是永琰而是永瑆,那麼大清之後的命運會不會有所改變呢?這又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