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人有約,近鄰守望

在福建省首批

70個“近鄰黨建”試點小區中

思明區嘉蓮街道就佔了3個

它們是蓮花北社區觀遠裡小區

龍山社區新蓮花新龍山小區

華福社區盤龍小區


社區治理水平直接關係著老百姓的切身獲得感、幸福感,要有效打通基層治理的“最後一米”,關鍵在於如何更有效地激活小區治理這根“神經末梢”。在嘉蓮街道,這道困擾過許多基層黨群工作者的難題有了高分答案。瞄準民生痛點,聚焦治理難點,街道腳踏實地根據居民需求深入探索實踐發源于思明區的“近鄰”模式,以小區黨建為引領,打開小區自治新局面,形成小區治理的

“嘉蓮樣本”。


“嘉”人有約,近鄰守望

▲華福社區盤龍小區的居民和志願者聚在一起包粽子,共慶端午


觀遠裡小區

無物業小區 煥發新活力


8月2日上午,觀遠裡小區黨群活動室“近鄰之家”裡傳出陣陣歡笑聲,觀遠裡小區20名少年在大同社工的帶領下學習剪紙藝術。學習剪紙是對孩子們進行文化薰陶,而稍後進行的關愛老人行動才真正點到了這場名為“觀遠少年來敲門”活動的正題。

“嘉”人有約,近鄰守望

▲觀遠裡小區的孩子們學剪紙,再把作品送給小區老人

接過孩子們的剪紙作品,90歲的獨居老人陳秀琴笑得合不攏嘴。孩子們的善意令陳秀琴倍感溫暖,而陳秀琴常年助殘扶困的愛心義舉也成為孩子們學習的生動榜樣。“活動讓孩子們更好地學會尊敬老人、關愛他人。”居民賴女士說。

“嘉”人有約,近鄰守望

▲入戶送剪紙慰問老人

幾乎每週都在觀遠裡舉辦的

“近鄰”活動

生動而具體地詮釋了

“遠親不如近鄰”

小區的變化

要從成立“紅色”業委會

啟動老舊小區改造說起


2018年,在街道和社區的指導組織下,觀遠裡小區依法成立業委會,主任是黨員劉建華,多名黨員成為業委會骨幹。小區改造隨之提上日程。業委會成員帶著改造方案挨家挨戶徵求意見,由居民來決定小區的未來。

“嘉”人有約,近鄰守望

▲小區黨支部會議


在街道、社區的資金支持和推動下,小區新建了停車位、綠地花圃、黨群活動室等設施,地下管網全面更新,小區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嘉”人有約,近鄰守望

▲小區改造後的聚心廣場

“嘉”人有約,近鄰守望

▲小區改造後的停車情況


近鄰黨建引領、居民自治破解小區治理困局的成效也開始顯現,小區形成了“聽鄰說事、請鄰議事、幫鄰辦事、讓鄰知事、由鄰評事”的“五事”工作法,推動小區的事鄰里辦。

“嘉”人有約,近鄰守望


18名樓組長組成“黃昏行”平安巡查隊;28名黨員、少先隊員和熱心群眾加入“綠管家”樹木認養計劃;組建“觀遠芳華”小區婦女組織,以“小家”帶動“大家”……改造後的小區依舊沒有引進物業公司,但是,在一支支“鄰聚力”志願服務隊的帶動下,小區居民親手創造幸福生活。

“嘉”人有約,近鄰守望

▲觀遠裡小區“嘉和”調解隊在近鄰之家接受調解培訓


蓮花北社區黨委書記黃英說,小區黨支部撐起主心骨,居民全員參與、共管共治是觀遠裡實現從“面子”到“裡子”全域蝶變的關鍵。


新蓮花新龍山小區

文化融合 提升居民幸福感


孩子們拿著灑水壺和水瓢來回奔忙,悉心呵護自己親手種下的花草。每週日上午,新蓮花新龍山小區小蓓蕾種植園的第一節課都是這樣開始的,小區黨員們帶著孩子們種完花後,孩子們還要寫一篇種植日記、上一節書法課。“就是要把孩子們從手機電腦中解放出來,感受勞動創造的美。”小蓓蕾種植園創辦人、小區黨支部書記潘文明說。

“嘉”人有約,近鄰守望

▲新蓮花新龍山小區的小蓓蕾種植園都在每週日上午開課

小區黨員們發揮先鋒模範作用凝聚多方“近鄰”合力,帶動駐區單位、小區居民、文創企業等多方力量,將原來雜草叢生的荒地改造成“小蓓蕾”們的學習實踐基地,這是新蓮花新龍山小區居民高質量新生活的一個縮影。

“嘉”人有約,近鄰守望

▲在職黨員參與志願服務活動,指導小朋友養花護花

來過新蓮花新龍山的人無不感慨,這是一個相當“文藝”的小區。與小區比鄰而居的龍山文創園內的黑科季創藝館,小區居民可以免費參觀;科技味濃郁的“博學長廊”裡公佈了小區周邊文創企業可提供的服務信息,供居民選擇……新蓮花新龍山將好“近鄰”——龍山文創園的文創資源充分引入小區建設和居民生活。目前,小區居民已參加了“文創星工場”“益星能量館”等文創融合特色課程20餘場

“嘉”人有約,近鄰守望

▲小區居民免費參觀黑科季創藝館

“嘉”人有約,近鄰守望

▲益星能量館開設手工課程

新蓮花新龍山居民的幸福生活,是龍山社區攜手“近鄰”朋友圈高質量服務居民的一個生動樣本。近年來,龍山社區藉助龍山文創園的資源優勢,積極打造“星火燎原·幸福龍山”黨建品牌,下設“文創星工場”項目,不斷豐富幸福龍山的內容。截至2020年7月,社區陸續與轄區單位簽訂32份共享共建協議,設立“文創星工場”分站點

20個80多家企業參加社區聯辦共辦活動。

“嘉”人有約,近鄰守望

▲文創星工場課程指導小朋友表演技巧

以小區黨支部為圓心

串聯起物業、業委會

文創企業等多元力量

實現組織融合、陣地融合、文化融合

新蓮花新龍山的新家園故事

還在續寫更多新篇章


盤龍小區

厝邊調解 打造和諧家園


走進盤龍小區,車輛有序停放、小區居民鬥陣“話仙”,人們很難把眼前這個遠近聞名的幸福小區和過去令居民頭疼的問題小區聯繫在一起。華福社區黨委書記呂雪玲說,治癒小區的那劑“良藥”,就是一個個“近鄰”定紛止爭平臺的建立。

“嘉”人有約,近鄰守望

▲盤龍小區黨員在睦鄰亭與居民交心

盤龍小區是一個建於2006年的拆遷安置小區。記者採訪時,多位居民坦言,小區居民來自“五湖四海”,過去鄰里間的矛盾和糾紛不少。去年1月,在街道和社區的組織指導下,盤龍小區成立了思明區首個黨員調解室,5名具備政法工作經驗的黨員居民組成“紅色調解隊”。黨員調解二維碼貼進了各個樓道,“近鄰”調解開啟小區矛盾高效化解的新篇章。“我們調解除了講法律、講道理,也要‘博感情’、拉家常。”小區黨支部書記謝麗玉說。

“嘉”人有約,近鄰守望

▲盤龍小區黨員調解室正在調解小區一起鄰里糾紛

今年,新任小區業委會主任莊鎮城走馬上任後的第一件事就是牽頭召開“厝邊議事會”,連續一週晚上現場接待小區居民,悉心聽取意見建議,大家共同為小區事務出謀劃策。“厝邊議事會”是盤龍小區打造和諧睦鄰的又一大“神器”,在推進垃圾分類等諸多小區事務中打通小環節、發揮大作用。

“嘉”人有約,近鄰守望

▲業委會主任上任後牽頭召開“厝邊議事會”,連續一週晚上現場接待小區居民,悉心聽取意見建議


“糾紛矛盾少了,鄰里關係和諧了,小區環境也變好了。”

2007年就住進小區的

居民張惠華阿姨

親眼見證了小區一點一滴的變化

和很多小區居民一樣

她也越來越積極

參與到小區事務中


思明區公證處、嘉蓮司法所送知識到小區;社區大黨委成員單位嘉蓮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黨支部、共建單位廈門市眼科醫院把義診辦進小區……在社區黨委的支持下,盤龍小區黨支部鏈接多方資源,形成居民“點單”、黨支部“下單”、共建單位“接單”的模式,讓居民需求件件有回應,事事有著落。

“嘉”人有約,近鄰守望

▲嘉蓮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黨支部為居民義診

“嘉”人有約,近鄰守望

▲廈門眼科醫院醫生為居民進行眼病篩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