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博弈:十九世纪以来中美之间的竞争

☑ 大七环特约作者:樊员外


1884年,日本长岗市的一个落魄教师高野贞吉老来得子,大喜过望。为纪念五十六岁得子,他给儿子取名叫做高野五十六。高野老师当天在日记中记载:明治17年4月4日,晴,甚五郎来约钓鱼。老实巴交的他始终没有想到,与老友相约钓鱼时出生的这个儿子会给历史留下何等的浓墨重彩。


高野五十六后来过继给了日本望族:山本家族,改名为山本五十六。他好赌成性,曾因为赌技过高而成为第二个被摩洛哥蒙特卡洛赌场谢绝入内的赌客。1941年12月7日,山本五十六展开了一场史上最大的豪赌。这一次,他的赌注是日本的国运!


当天,441架日本飞机、6艘航空母舰在山本五十六的指挥下,奇袭珍珠港。战斗在90分钟内结束,日本仅仅以29架飞机的微弱损失,击沉或重创美太平洋舰队8艘在港战列舰、6艘巡洋舰、3艘驱逐舰、188架飞机,美国海军半年内在太平洋战场无足轻重,日本迅速占领东南亚和太平洋南部,将势力一直扩张到印度洋。


珍珠港事件纪念馆就建在亚利桑那号的残骸上

大国博弈:十九世纪以来中美之间的竞争

图片来源:大七环整理


然而,故事并没有结束。决定战争胜败的永远不是战争本身,而是国与国硬实力的博弈。


珍珠港事件前,日本违反了《华盛顿条约》的规定,联合舰队拥有航母254艘、总吨位106.8万吨,接近美国的80%。珍珠港奇袭后,日本军部判断:日、美强弱逆转,美国太平洋舰队丧失作战能力。


日本精准的估算了美国的海上力量的存量,却忽略了战争背后的决定因素——工业生产能力。太平洋战争期间,美国下水航母147艘,战列舰48艘、驱逐舰355艘、护卫舰498艘、潜艇203艘,总吨位是日本的6倍。同期,美国的火炮产量是日本的5倍,飞机产量是日本的4倍,坦克产量是日本的16倍,且大多数军工产品与日本都有一代到一代半的技术领先程度。


1944年,美国工业产能达到了峰值。这一年,美国的钢铁产能为8132吨,是德、苏、英、日、法五大工业国生产力总和的1.45倍。


太平洋战争以日本无条件投降画上了句号,我们找到了日本战败的根本原因:非战之罪,更输于硬实力。


曾经不可一世的日本打败中国和俄国,称霸亚洲的密码是什么?在上篇文章,我们以环球航行为分割线,梳理了全球连为一体的500年来16次前浪与后浪的交汇,这些交汇改变了世界的格局,确立了世界发展的版图。交汇中后浪能够越过前浪的终极逻辑又是什么?


事实上,后浪超越前浪的经验彰显,以工业为基础的一个国家的硬实力的强大是国家强大的根本支撑。主要发达国家成长为世界强国无一不是靠着制造业的强大。例如,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实现工业化的国家,也使得19世纪成为当之无愧的英国世纪。美国在建国之初就提出了

“工业立国”的思想,1890年工业产值成为世界第一后,美国跻身世界强国之列,并始终保持工业第一的桂冠。德国1870-1913年间,在世界工业总产量的比重上升到15.7%,居世界第二位,成为公认的世界强国。日本作为后起之秀,通过“赶超”战略,大力发展工业,终于跻身世界强国之林。这四个在不同历史阶段成为世界强国的国家经济发展历程表明:发展本土强大的工业才是国家富强的根基。


美国崛起的密码——工业强国


以电气化为特征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美国和德国为主战场展开,1884年,美国完成了由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过渡,仅仅用了6年时间,到了1890年,美国工业总产值就达到了95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实现对英、法、德的弯道超车,并雄踞世界第一的宝座至今。


130年间,第二经济大国差不多每16年更新迭代一次,而世界第一经济大国则始终不变,这与美国产业结构的领先以及坚实的制造业基础是分不开的。


01

兴起于一战阶段

一战是美国制造业的第一次跃迁。1900年,美国出口产品中制成品的比例仅为24.2%,而经历了一战和战后复苏,到了1939年二战之前,美国出口产品的制成品比例已经达到了56.2%


02

称雄于二战阶段


左:1948年美国工业产值占比 右:1948年美国黄金储备占比

大国博弈:十九世纪以来中美之间的竞争

大国博弈:十九世纪以来中美之间的竞争

数据来源:大七环整理


如果说一战奠定了美国世界第一的地位,二战则确立了美国的世界霸主地位。二战后,美国成为最大受益国。1948年,美国工业产值占世界的比重高达54.6%,以一国之力生产了全世界一半以上的产品。而这一年美国的黄金储备占到了世界黄金储备的

75.5%


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经济占全球比重

大国博弈:十九世纪以来中美之间的竞争

数据来源:《美国经济的兴衰》,薛伯英、曲恒昌著


二战后,各个国家开始复苏,美国在世界的霸权地位也在逐渐削弱。到了20世纪80年代,美国在世界国民生产总值中虽然仍占据世界第一,但比重已经逐年下降。


03

筑底于冷战阶段

第十五次超车的尝试,是以美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代表的社会主义阵营间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对抗。冷战的博弈以苏联重农轻工、重军轻民的畸形经济结构崩塌为终点。下图展示了美苏博弈中的经济比较和工业产值比较:


美苏各阶段GDP和人均GDP比较

大国博弈:十九世纪以来中美之间的竞争

数据来源:大七环整理


从经济总量上看,苏联始终落后于美国,但增速与美国接近,尤其是1950年-1975年,GDP增速超过了美国。其中,1975年苏联的国民生产总额达到了美国的一半,到1991年苏联解体时,苏联的国民生产总额占到了美国的36.7%,两个国家的差距在逐渐拉大。从人均GDP上看,由于苏联人口多于美国人口,人均GDP的差距要大于GDP的差距。苏联人均GDP与美国比较的峰值也在1975年出现,达到了41.6%,此后又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到解体时只有美国的31.8%。


美苏1981-1989年GDP增速和工业生产增速

大国博弈:十九世纪以来中美之间的竞争

数据来源:大七环整理


在苏联解体的前夕,苏联的经济增速相对来说还超过了美国,1981-1985年的平均增速达到了4%,美国同期为2.6%;1986-1989年的平均增速也是4%,美国同期为3.4%,但苏联传统上重视的重工业和制造业发展乏力,工业生产增速颓势显著,到了1989年增速仅有1.5%了,与美国拉开了差距。


04

平稳增长于苏联解体后阶段


美国1990-1998年宏观经济运行情况

大国博弈:十九世纪以来中美之间的竞争

数据来源:经合组织《主要经济指标》、美国商务部经济分析局


1990年-2000年,美国经济实现了快速平稳增长。1991年,美国经济从战后第8次经济危机中开始复苏,从-1%的增长率回归到正增长的周期,经济增长率、失业率、物价指数、商品服务出口均表现出了向好的发展趋势。


美国2000年以来GDP及占世界经济总量比

大国博弈:十九世纪以来中美之间的竞争

数据来源:快易数据


05

再工业化的新世纪

美国在19世纪中后期的工业化、二战后的全球扩张与创新浪潮之后,出现了“脱实入虚”的发展势头。尤其是克林顿执政时期的信息高速公路建设带来金融业的虚假繁荣和“指数增长”,长期来看,美国没有本土制造业公司上市。互联网泡沫越吹越大,且向全球蔓延的趋势明显。


2000年以来,美国在“新经济”的带动下,经济持续走强,IT产业成为拉动经济复苏的新引擎。美国再次意识到了制造业的重要性,从2002年开始,美国就以“201条款”为由,对进口钢铁加征最高30%的高额关税。美国“再工业化”和“制造业回流”等政策也被作为国家战略寄予厚望。


尤其是对于高端制造业,美国始终采用各种手段保护自己的绝对优势地位。比如,以国家安全为由的行业审查、贸易摩擦背景下的制裁等。而这次席卷全球的新冠疫情加速了制造业回流美国,很多跨国公司开始意识到,离岸外包以及分散的供应链带来的风险,可能大于成本降低所获取的收益。


正如《美国先进制造业领导战略》所说,“当我们发展美国制造业时,我们不仅增加了就业岗位和薪资水平,而且也强化了美国精神”。引领全球先进制造,才是美国引领全球发展的唯一密码。


大国衰败的根源——制造业竞争力下降


01

西班牙和葡萄牙的谢幕

近代第一次大国博弈发生在大航海时代先发的两个国家之间:西班牙和葡萄牙。但无论是后浪还是前浪,都经过短暂的辉煌后很快的走向衰落。究其根本原因,两个国家都过度地依赖对外殖民掠夺和国际贸易,而忽视了国家硬实力的打造——制造能力。


葡萄牙和西班牙从非洲和美洲掠夺了大量的金银财富。与殖民掠夺相比,任何生产活动都变得艰苦而漫长。两个国家还滋生了一种“伊比利亚文化”,其文化本质就是反对生产,追求享乐。


“让伦敦满意地生产纤维吧,让荷兰满意地生产条纹布吧,让佛罗伦萨满意地生产衣服吧,让西印度群岛生产海狸皮和驮马吧……马德里是所有议会的女王,整个世界服侍她,而她不必为任何人服务。”

——王尔德


高迪作品是伊比利亚半岛文化典型的代表

大国博弈:十九世纪以来中美之间的竞争

图片来源:大七环整理


国力的强盛,必须依托工业为基础的硬实力作为国家发展的基底。西班牙和葡萄牙选择了安逸,成为金银的搬运工,成就了手工工场发达的荷兰与英国,并迅速的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02

荷兰大国梦的幻灭

荷兰曾经是17世纪资本主义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并于1609年击败了西班牙,垄断东方贸易,成立东印度公司,成为海上马车夫。


纺织、造船、航运、捕鱼、造纸、皮革、奶酪、印刷、制镜和木材加工等各个行业的快速发展,也带动了金融、银行、保险的发展。


荷兰是当时世界金融贸易的中心。1602年阿姆斯特丹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家股票交易所,并开始期货的炒作。而由于投机商的推波助澜,郁金香成为当时投机炒作的对象。


1637年,被称为“永远的奥古斯都”的一颗稀有的郁金香品种,价格达到了6700荷兰盾的峰值,等于一个荷兰人45年的收入,足以买下27吨奶酪或者阿姆斯特丹运河边上的一栋豪宅。


是泡沫就总会破裂,这是亘古不变的历史规律。荷兰郁金香泡沫的破裂源自于一个偶然事件:一位年轻的英国水手把一颗“永远的奥古斯都”郁金香球茎当作洋葱吃下,却引发了荷兰人的思考,郁金香的真正价值是多少?


曾经炙手可热的郁金香迅速进入了疯狂的抛售周期,其价格在几天内跌到了高点的不到百分之一(如下图)。


郁金香改变了荷兰的历史,也成为了荷兰的国花

大国博弈:十九世纪以来中美之间的竞争

图片来源:大七环整理


郁金香泡沫的破裂带给荷兰国力的崩塌和大国梦的破裂。英荷战争爆发,法国、英国利用制造业优势,取代了荷兰的地位,分别成为欧洲最强霸权和世界金融中心。


03

数字游戏下法国的陨落

17世纪末到18世纪的一百年,是英法博弈的一百年。这个阶段的几次大国博弈包括1756年的英法七年战争以及拿破仑战争。博弈的结果是英国世纪到来,而法国发达的金融业由于没有制造业强有力的支撑,反而导致通货膨胀和投机横行。


太阳王路易十四执政时期,对外多次开展大规模战争,同时大规模举债,导致法国国家财政濒临崩溃的边缘。


太阳王路易十四为法国掀起奢靡之风,他还是高跟鞋的专利权人

大国博弈:十九世纪以来中美之间的竞争

图片来源:大七环整理


这个时候,精通货币理论的金融奇才约翰·劳出现了,他应对危机的方法至今还在沿用:那就是印钱。约翰·戈登在《伟大的博弈》中说,对付任何经济危机,你只需要开闸放水,让金钱充斥市场。约翰·劳正是采用这一办法,推动法郎与金银脱钩,而是以国有土地为担保。


由于没有足够的准备金,约翰.劳的货币发行短期解决了法国的财政窘困和国债资金融通问题,但仅仅5年,密西西比泡沫破裂,一切都回到了原点,经济衰退、民生重创的现实重创骄傲的法国。


脱离了制造业的金融带来的繁荣,是饮鸩止渴,只有发展硬实力才是国力强盛的保证。


约翰.劳的墓志铭写着:“他的计算技巧无人匹敌,他用简单的代数规则,把法国变得一贫如洗”。


中美比较:我国硬实力依然落后


从历史的视角来看,中美博弈本质上是又一次前浪对后浪的遏制。130年来,美国始终不能容忍超越。根据统计规律,美国往往会在第二经济大国的经济总量接近本国70%时,通过制度战、贸易战、金融战等多种形式,诱导第二经济大国进入经济衰退周期,丧失竞争优势,保持美国的绝对领先。


01

中国制造业的崛起

美国对中国的最大忌惮正是其保持领先优势的立国之本:制造业。学界很多观点认为,美国制造业正在衰败,主要的证据包括:一是美国制造业占世界的份额正在逐年降低;二是制造业占GDP的比重显著下降;三是制造业创造就业人数显著下降等,尤其是通过中美对标,发现中国制造业领域显著的后发优势。


中美制造业增加值比较

大国博弈:十九世纪以来中美之间的竞争

数据来源:快易数据


如上图,中国制造业产值在2010年超越美国,跃居世界第一。但数量超越背后是质量的显著差距。


美国制造业占GDP的比重正逐年下降

大国博弈:十九世纪以来中美之间的竞争

数据来源:快易数据


部分认为美国制造业衰落的另一个依据是制造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正在显著下降。根据最新的数据,2020年2季度美国制造业增加值占美国GDP的比重为11%,已经降至72年来新低。1995年以来美国制造业占GDP的比重也在逐渐走低。这与美国产业结构的变化是息息相关的。


中国、美国历年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比较

大国博弈:十九世纪以来中美之间的竞争

数据来源:快易数据


当下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一制造大国,拥有41个工业大类、207个中类、666个小类,建立了世界上门类最齐全的工业体系。2018年,中国的制造业产值已经是美国的1.7倍,占GDP的比重也达到了29.4%,远高于美国(11.4%),中国纺织、钢铁、汽车制造等传统行业的产值都已经超越美国,铁路、船舶、计算机、通信和电子设备制造业实现了快速突破和占全球市场份额的等量提升。


02

美国仍保持制造业的绝对领先

一是从GNP统计的角度,美国制造业的产值仍然是全球第一。美国跨国企业遍布全球,并且选择成本洼地布局制造业生产线。以苹果公司为例,其产值占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25%,但其在美国本土仅仅保留了产品设计,而把芯片、显示器和核心零部件生产布局在日本、韩国,把其他部分零部件生产和组装放在中国。其中中国地区的供应商约占到了苹果公司产业链的43%。


大国博弈:十九世纪以来中美之间的竞争

图片来源:大七环整理


二是从制造业的价值链环节看,美国加大了对中国的低端锁定。美国利用先发优势掌控了全球价值链的主导权,在“微笑曲线”的具体价值分布上,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通常占据了高端、拿走了利润的大部分。虽然中国在制造业增加值上居全球第一,零部件国产化近年来也有了长足进步,但我们在相当程度上还只是“世界工厂”,从产业链来看,我国传统制造业以贴牌生产(OEM)为主,在价值链上表现出“中间强,两端弱”的态势,竞争力主要体现在生产加工环节,但是在研发、品牌、营销等环节上的竞争力较低。


部分国家工业整体竞争力(NIC)指数

大国博弈:十九世纪以来中美之间的竞争

数据来源:《大国经济与工业强国之路》


三是从国家整体工业竞争力评价来看,中国与工业强国间依然存在差距。如上图,为了更有针对性地分析不同国家之间工业竞争力的相对特征,我国学者顾强创新性的提出了国家工业整体竞争力指数(NIC),NIC指数由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工业的效率、资源消耗和技术等四大方面构成。根据估算,美国、德国和日本始终在工业整体竞争力方面处于第一梯队,在技术、市场和产业方面具备全面竞争优势。而以中国为代表的金砖国家则是典型的工业新兴国,与美国差距较大。2010年,我国的NIC指数刚刚达到美国的一半。


四是从技术先进性的角度来看,美国始终保持高端制造领域的绝对优势。如下图所示,2020年福布斯全球上市公司两千强榜单中,美国科技巨头经久不衰。智能终端领域,苹果公司市值破万亿,IBM、戴尔科技、惠普等企业都是智能终端领域的典型代表。


福布斯2000强中的美国五大领域高端制造企业

大国博弈:十九世纪以来中美之间的竞争

图片来源:大七环整理


根据统计,福布斯2000强排行榜中,美国共有587家企业上榜,其中高端制造业企业共107家,占比高达18.2%。另外,在两基和两新领域(基础电子、基础装备、新材料和新医药),上图还列举了一些美国具有代表性的企业。而在同一个榜单中,中国仅有高端制造企业46家,且排名均较靠后,高端制造能力成为中国发展短板中的短板。未来的中国需要自己的苹果、特斯拉、Space X和洛克希德.马丁。


五是从研发投入的角度,美国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等奠定了其全球创新竞争优势。2018年诺贝尔获奖者中,美国学者占据一半席位,100篇全球最有影响力的科研论文中,72篇来自美国。当年美国基础研究预算之和等于中国的四倍。另外,企业对创新的重视也远超过其他国家,全球研发投入前50名的企业中,中国仅有华为上榜,美国却有22家。据普华永道统计,2018财年全球研发投入最多的1000家上市公司研发资金总额为7818亿美元,其中3290亿美元来自美国。全球研发投入排名前十的上市公司全部是美国企业。我国企业的研发投资为610亿美元,仅是美国的五分之一。


六是从制造业环境的角度,美国五大指标高于中国。美国布鲁金斯学会2018年发布了全球制造业记分牌,从政策和法规、税收政策、能源运输和健康成本、劳动力素质以及基础设施和创新这五个方面对全球19个主要国家的制造业环境进行了分析。按照记分牌排名,美国制造业环境以77分名列全球第二(落后于英国和瑞士1分),中国的制造业环境以61分名列第12名,与美国具有一定的差距。


国家制造业环境排名

大国博弈:十九世纪以来中美之间的竞争

数据来源:美国布鲁金斯学会


巨龙腾飞:中国硬实力如何显著提升


根据16次经验总结,大国博弈中实现超车的关键是一国的硬实力水平,而大国硬实力的关键是工业能力,工业强国本身在世界范围内就具有强竞争力。


当前,世界强国已经进入后工业化时代,工业占本国经济的比重不断下降,但仍然牢牢掌控了全球产业发展主权。如美国在页岩油气开采、增材制造、基因组下一代测序、大数据、纳米材料等领域的全球领先,日本对全球机器人产业的主导等。


世界整体上仍处于工业时代这一客观事实是我国发展强大工业的重要支撑。中国的崛起必然伴随着工业的发展壮大,必然伴随着硬科技和制造能力的提升。


通过与美国的比较,我们不难看出,大而不强是中国工业的显著特征,虽然工业体量巨大,但仍存在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大企业综合实力和国际化能力不强、自主品牌建设滞后、生产效率和效益不高、工业结构不合理、产业层次低、资源环境约束不断增强等发展瓶颈。


从工业大国到工业强国的转型是实现我国大国崛起的关键。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


一是将对硬科技和制造业能力的培养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美国布鲁金斯学会发布《美国高端产业》研究报告,将高端产业界定为研发投入巨大,并雇佣超过一定比例STEM人才的产业。具体到我国的工业发展实践,高端产业必然是硬科技和制造业能力的融合。美国2008年以来出台了一系列支持硬科技和制造业的发展战略,推动制造业回流,确保美国在尖端技术领域的主导地位。例如2015年《美国创新战略》提出了基因组学、机器人等重点创新发展领域,2016年《美国国家人工智能研究和发展战略规划》《为人工智能的未来做好准备》和《人工智能、自动化和经济》等强调优先发展人工智能的重要性,2018年《美国先进制造业领导战略》提出支持智能和数字制造系统、先进工业机器人、人工智能、高性能材料、组织和器官的生物制造、食品安全加工、检测和可追溯性等15个重点方向。我国也于2015年出台了《中国制造2025》战略文件,全面部署制造业强国之路。还应更加强调文件的落实,保证制造业的战略优先。


二是以自主创新作为我国制造业强国的不竭动力。现代经济增长的理论和实践表明,科技创新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美、英、日、德等工业强国都不断加大了对科技创新的投入,为技术进步和劳动生产率的提升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三是以跨国公司作为我国全球化生产的重要载体。在全球市场上,国家间的竞争往往表现为跨国公司之争。跨国公司对关键领域的行业垄断使其掌握着国际投资的主导权,并通过制定技术标准、控制核心技术、加强产业链整合,不断巩固在全球竞争中的主导地位。值得高兴的是,2019年世界500强榜单中,我国企业数量已经达到了129家,首次超过美国(121家),且企业的结构也有了转变,除了传统的“三桶油”、“四大行”、“三个电信”、“两张电网”等传统垄断型的国字号企业以外,华为、小米、格力等一大批硬科技和制造企业的排名也逐渐跃升。如华为已经具备与思科在通讯设备领域、与苹果在手机产品领域扳手腕的硬实力。


四是重视对知识产权、标准等的掌控。专利、知识产权和标准是激励创新的重要制度保障,也是决定企业发展成败的重要因素。2019年中国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知识产权组织PCT国际专利申请量最多的国家,与1999年相比这一数字20年来增长了200倍。但仍必须看到的是,中国核心专利数量远低于美国,低价值和无价值专利较多,在知识产权、标准领域仍与世界强国有差距。正视差距和问题,提升知识产权的整体质量,增强在国际标准领域的话语权也是实现我国工业能力提升的关键。


总之,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工业硬实力是我国提升综合国力、保障国际安全、建设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唯制造者恒胜,唯创新者恒强!


部分参考书目及文献:

1.《大国经济与工业强国之路》,中国工信出版集团电子工业出版社,顾强著

2.《中美制造业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程度与地位分析》,商业研究,蔡礼辉、任洁、朱磊著

3.Supply-Chain Trade: A Portrait of Global Patterns and Several Testable Hypotheses.World Economy,BaldwinR,Lopezgonzalez J著

4.中美贸易摩擦对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的影响.当代经济研究,丁一兵著

5.《战后美国产业结构演变研究》吉林大学博士论文,景跃军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