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天任:製造業大國需要更多技術工匠-今日頭條-手機光明網

週二有約

本報記者 張 曄

每年春節長假前後,都是招聘求職的高峰。但今年受疫情影響,一邊是企業“用工荒”,另一邊卻是求職者“就業難”。

為了響應國家號召穩就業促發展,全國人大代表、天能集團董事長張天任專門對工人就業進行調研。

“當工人沒面子”“不想幹、不願幹、幹不久”……許多受訪者向張天任表達心聲,雖然工人收入在不斷提升,但是受傳統觀念影響,經濟地位還不高,職業自豪感也不強,這直接導致產業工人的技能知識提升受阻。

“在全國7.7億就業人員中,技術工人佔比約為20%,遠低於德國等發達國家技術工人佔比超過80%的水平。”張天任分析說,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因為大量農村勞動力進入城市就業後,集中在勞動密集型產業中,據統計,我國產業工人有2億左右,近八成集中在製造業和建築業;一方面,產業工人技能認定與職位晉升不掛鉤,晉升空間不夠大,也影響人才資源的使用和積極性的發揮。

張天任認為,只有加快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打造一支高素質的產業工人隊伍,讓越來越多的產業工人成為掌握核心技術的能工巧匠,才能加快做大做強實體經濟和製造業,推動經濟由量大轉向質強。

張天任說,提高工人地位必須衝破傳統偏見和思想阻礙,通過開展新時代產業工人思想素質建設工程,深化理想信念教育;提高工人黨員比例,重點發展生產一線工人、技術能手特別是優秀青年工人入黨,增加高技能人才在各級各類勞動模範和先進代表等評選中的比例。

“提升產業工人技能素質提升最終要靠教育。”張天任表示,聯通教育鏈、產業鏈,重點做好“校企互通”“校地互動”“校際互融”三件事,加快產教融合,落實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制度是一條成熟的路徑。

張天任建議,打破職業技能等級與專業技術職務之間界限,打破產業工人職業轉換、崗位調整、職位晉級的限制,引導全社會樹立科學的人才觀,解決產業工人發展空間受限這個難題。

此外,要用好技能提升、技能評價、技能比武三個載體,並對優秀人員進行獎勵;要建立職工創新工作室、勞模創新工作室和技能大師工作室,鼓勵和支持職工技術創新成果納入全國科技進步獎評選,推動存量產業工人的“轉型升級”。

同時,用好互聯網工具和稅收槓桿,為提升勞動者素質提供支撐保障。比如加大財政資金對職業培訓補貼的支持力度,落實企業培訓費用列入成本並按規定在稅前扣除;支持企業設立高技能人才崗位津貼制度,落實崗位津貼按照國家現行稅收政策規定在稅前扣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