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攻柏林前的最后彩排:一场在“欧洲之心”上演的血腥围城战

在经历了1943年一系列重大战役之后,妄图侵吞苏联的德军元气大伤。尤其是哈尔科夫系列战役的最后一战——库尔斯克会战——更是为德军在东线的战略进攻画上了一个大大的句号;至此,德军基本上丧失了继续发动战略攻势的能力,懊恼不已的希特勒也不得不要求德军转入战略防御。

围攻柏林前的最后彩排:一场在“欧洲之心”上演的血腥围城战

开赴前线的苏军

毫无疑问,德军的惨败便意味苏军的胜利。逐渐掌握了战场主动权的苏联为了把纳粹侵略者彻底赶出国境线,苏军高层以特利安达菲洛夫的“大纵深作战”理论为指导思想果断地提出了针对德军残部发动战略总攻的计划:即从1944年初开始,在南北方向连接黑海和巴伦支海近4500公里的漫长战线上,分阶段对德军及仆从国军队实施歼灭性战略打击,史称“十次突击”。

1944年中下旬,苏军发起了十次打击中的第八次,目标则瞄准了波罗的海沿岸。最终,通过两个多月的艰苦激战,苏军成功地解放了除库尔兰半岛以外的绝大部分波罗的海沿岸地区。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波罗的海沿岸不仅是纳粹德国连通北欧的重要桥头堡、扼守东普鲁士的前沿基地,而且还是他们重要的粮食来源地;由此可见,波罗的海沿岸失守后对于德军造成的重创不言而喻

围攻柏林前的最后彩排:一场在“欧洲之心”上演的血腥围城战

正在听取战场情况的希特勒

尽管希特勒对此非常生气,但木已成舟,再做挣扎只会付出更多无谓的牺牲。所以他决定将防御的重心转移到欧洲南部;在这一地区德军的重点是固守南斯拉夫和匈牙利,因为这两个国家不仅是德国为数不多的粮食、石油产区和工业区,而且彼时的匈牙利也已是德国在欧洲范围内的最后一个盟友。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孤注一掷的希特勒甚至主动放弃了希腊和阿尔巴尼亚,并把驻守在那里的大部分军队调往匈牙利。

对于苏联而言,德军的主力在哪里他们的枪口就会朝向哪里。所以当希特勒准备全力以赴保住其在南欧的战略空间后,苏军的第九次打击也有了确切的目标。而就在苏军进攻匈牙利前夕,这里还曾上演过一出惊心动魄的“主仆反目”戏码:斯大林格勒战役期间,与纳粹德国一起参战的还包括匈牙利的陆军精锐,但他们基本上都没能逃脱被苏军歼灭的命运。也正是自这场战役之后,已经隐隐感到不安的匈牙利摄政王霍尔蒂·米克洛什开始秘密与苏联当局接触,目的则是希望在必要的时候苏联能够保证让自己和匈牙利体面的退出战争。

围攻柏林前的最后彩排:一场在“欧洲之心”上演的血腥围城战

匈牙利地图

当苏军于1944年10月初大举开赴到匈牙利边境时,霍尔蒂站出来表示要和苏联单方面议和。毫无疑问,霍尔蒂的决定遭到了希特勒的强烈不满和反对,后者几乎不假思索地决定要尽快铲除霍尔蒂政权,以防他和苏联人内外媾和。于是在希特勒的授意下,国防军503重型坦克大队仅用了两天时间就成功的镇压了企图倒戈的霍尔蒂政权,之后希特勒迅速的将匈牙利极右组织箭十字党扶植为了新的傀儡政权。

不过,推翻霍尔蒂政权只是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德军在匈牙利的苟延残喘,对于苏联的大举进攻并没有起到任何阻碍作用。而此时的匈牙利边境处,由马利诺夫斯基率领的乌克兰第二方面军已经做好了全面进攻的准备。当时,乌克兰第二方面军的兵力构成主要有70个步兵师、3个坦克军、4个机械化军以及3个骑兵军等;除此之外还包括6个保加利亚步兵师和14个罗马尼亚步兵师,总数高达110万人。

围攻柏林前的最后彩排:一场在“欧洲之心”上演的血腥围城战

代头冲锋的苏联士兵

反观当时驻匈牙利德军的兵力规模还不到苏军的一半:包括第6集团军、第8集团军、第2装甲集团军以及匈牙利第2第3集团军等在内总兵力只有50万人,其中德军约35万人。武器装备方面苏军的优势同样非常明显:近万门火炮、2300余架飞机、2300多辆坦克等装甲车辆;而德匈军队的飞机和坦克数量加起来还不到一千余。

尽管德军在匈牙利的兵力部署相对有限,但德国大本营却做好了在这里坚决抵抗的准备。这是因为匈牙利一旦失守也就意味着德国将进一步暴露在苏军面前;与此同时,德国部分用来支撑其对外扩张的工业基地和资源产地就分布在匈牙利、奥地利以及捷克斯洛伐克一线,如果这些国家落入苏联之手,毫无疑问将会对希特勒整体的军事计划造成致命打击。

围攻柏林前的最后彩排:一场在“欧洲之心”上演的血腥围城战

二战时的匈牙利士兵

但是决心归决心,战争终究比拼的是硬实力。从9月28日发起进攻到10月底,苏军仅仅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顺利完成了第一阶段的战役推进;该阶段最大成果在于苏军彻底消除了德军对其侧翼的威胁并成功压缩了战线长度,为第二阶段围攻布达佩斯创造了良好的前提条件。鉴于当时盟军已经在欧洲形成了两线作战的态势,身处夹缝中的希特勒不得不宣布将布达佩斯的防御等级上升至要塞城市水平,这也就意味着驻守在那里的德军坚决不能后撤且必须战斗到最后一兵一卒。

1944年10月29日,眼看攻城条件已经成熟的苏军开始向布达佩斯进攻。仰仗自己拥有绝对优势的百万雄兵,苏军的战术策略并不复杂,只是简单的将兵力分为两部分形成钳形。这样做的目的是希望用最简单直接的方式尽快拿下布达佩斯。苏军为何如此心急呢?因为三个月之后就要举行以美、苏、英三巨头为核心的雅尔塔会议,斯大林希望届时能用这些实际战果为自己争取更多的话语权。

围攻柏林前的最后彩排:一场在“欧洲之心”上演的血腥围城战

被俘后的匈牙利士兵

虽然苏军在兵力规模和战役推进上占据绝对优势,但他们对布达佩斯的进攻并没有想象中那么轻松。因为负责布达佩斯防御的德军接到的命令是与这座城市共存共亡,所以他们不仅没有设计任何撤退方案,而且还在城市周围建立了许多防御性障碍。也正是因此,10月29日就开始向布达佩斯运动的苏军直到两个月后才算是完成了对这座古城的合围。

完成合围后苏军并没有急于进攻,而是打算有条件诱使守军主动投降。但遗憾的是德军根本不为所动,甚至还通过杀害苏军谈判人员这种极端的方式来表达决意要和苏军拼个你死我活的态度。眼见劝降无望,马利诺夫斯基遂下令乌克兰第二方面军集结50万人全力攻打布达佩斯。由于苏军的攻势异常凶猛且多瑙河东岸(布达佩斯坐落于多瑙河两岸,东岸为佩斯,西岸是布达)地势平坦,所以德国守军很快就被迫撤到了西岸的布达。在那里,德军借助天然的河道与山地又展开了新一轮的防御。

围攻柏林前的最后彩排:一场在“欧洲之心”上演的血腥围城战

被战火摧毁殆尽的布达佩斯

攻城期间,位于苏军侧翼的武装党卫队第三、第四装甲军也曾试图帮助布达佩斯解围,但他们的攻势均被苏军挫败。与此同时,已经攻入城中的苏军与城内的德军展开了激烈的巷战厮杀,场面十分血腥。对于德军而言,不利因素除了部署部署、兵力规模和后勤保障外,最让他们头疼的还是突然就调转枪口的匈牙利军队:受苏军强大攻势的压迫和策反,很多战斗中的匈牙利军人选择了临阵倒戈。

尽管苏军优势明显,但顽强的德军还是让苏军企图速战速决的愿望化为了泡影:围绕布达佩斯的战役逐渐呈现出持久化的趋势,一些战役要点在苏军和德军手里反复易主;即便是西方人非常重视的圣诞节当天双方也没有停止战斗。而且由于布达佩斯城内建筑错落、街道纵横,苏军根本无法展开类似郊外的大规模进攻,所以他们也只能被迫进行城市巷战。

围攻柏林前的最后彩排:一场在“欧洲之心”上演的血腥围城战

苏军士兵

1944年的圣诞节过后,苏德两军围绕布达佩斯的争夺还在持续进行。但对于此时的德军而言压力是双重的:一方面他们的防御圈被迫一再紧缩,另一方面部队的后勤补给也成问题。据一名幸存的德军士兵回忆称,当年他们的防御作战打的其实并不差,但问题就在于本部根本无法及时提供每天至少八十吨的补给;反观苏军,他们无论是装备、人员还是粮草都能随时得到补充。毫无疑问,这种反差对于守军的信心是一个不小的打击。

但无论如何,扼守布达佩斯的德军终究还是扛到了1945年。而且他们在这一年的元旦当天迎来了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由党卫军上将赫伯特率领的第四装甲军约6万人正在驰援赶来。坦白讲,赫伯特的援军确实给了布达佩斯守军很大的信心,因为他们不仅出奇制胜的击退了第三十一近卫军且推进到了距离布达佩斯只有不到三十公里的比奇凯......但让守军遗憾的是,这次看似最具希望的解围还是没能成功,而德军前后三次解围行动的阵亡人数也超过了1.5万人。

赫伯特的解围行动失败后,布达佩斯要塞的守军们清醒的意识到接下来的战斗只能靠自己。他们随即制定了相应的突围计划,但没想到的是希特勒却不予批准,无奈之下德军只能继续死守。但希特勒的固执并没有改变布达佩斯最终被苏军攻陷的命运,亦让原本有较大几率实现的突围希望变得越来越渺茫;尤其是1945年2月11日苏军占领可俯瞰布达佩斯全城的盖列尔特山之后,城内守军在苏军的密集炮火下根本无处遁形。

围攻柏林前的最后彩排:一场在“欧洲之心”上演的血腥围城战

苏军进攻图

就在苏军占领重要制高点当天的下午,布达佩斯指挥部向柏林发出了最后一封电报,大致内容是:截至当下,7万守军共阵亡1.925万,失踪、被俘或撤防0.685万,因重伤无法行动者1.16万,其余3.32万人准备实施突围。就在这封电报发出两天后,布达佩斯的德军正式向苏军投降。

这场惨烈的围城战前后共历时五十天,50万攻城苏军付出了超过10万人的死伤代价。反观负责守城的15万德军几乎全军覆没,其中有20个师被整编制消灭。但纵观这场战役,最无辜的还是布达佩斯城和生活在这里的居民:战役导致这座城市百分之八十的建筑被摧毁,超过4万平民惨死。

最后需要说的是,布达佩斯战役虽然为后续进攻德国和柏林开辟了道路,但战役期间苏德两军在处理一些事情上的方式却成了后世争议的焦点:苏军攻城期间不仅滥杀德军俘虏,而且还残酷的报复当地居民,甚至为了充人数还强迫匈牙利平民冒充德军战俘;苏军进攻末期,已深感穷途末路的傀儡政权箭十字党决定消灭布达佩斯的犹太人区,但当时任"统帅堂"装甲师师长的哥尔哈德·胡伯却极力阻止了这项计划,并派兵保护犹太人区直至苏军到来。

文/军武最前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