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股權投資全面爆發,像極了十幾年前的房地產。

2020年股權投資全面爆發,像極了十幾年前的房地產。

2020年股權投資全面爆發,像極了十幾年前的房地產。


過去,國家把房地產作為支柱型產業,住房商品化改革政策出臺,使房地產飛速發展了十幾年。在這一大背景下,大多數人為了實現“美好生活”,都會以配置房地產為王。而隨著房地產進入過飽和時代,進入到去泡沫化、去庫存化的階段,來十年將轉變為以股權為王。

為什麼這麼說?那就看看下面這些判斷的邏輯。

經濟發展趨勢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

搜索

過去30年中國經濟高速發展,解決了老百姓的“衣食住行”,在解決“住行”的時候,中國進入了重化工業時代。

重化工業的發展階段,只需要有強勢的地方政府和規模較大的銀行,跟它配套,向項目提供資金支持,“奇蹟”便產生了。

因此,過去經濟發展的融資方式主要是依靠銀行的間接融資。

2020年股權投資全面爆發,像極了十幾年前的房地產。


但未來經濟的轉型,發展最為迅速的更多是服務型、創新型的企業。中央政府要大力發展和推動“互聯網+”和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大機會才剛剛開始,這是與國策和國家行動相一致的。

不過這些企業融資的體量較小,要銀行去給這些企業放貸,沒有哪家銀行願意。“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經濟要轉型,首先面臨的就是融資方式的轉型,因此未來十年中幫助新興企業融資的資本市場將將進入快速爆炸的時代。

居民財富保值增值的有了新需求

搜索

過去30年中國老百姓的金融行為都與儲蓄相關,有錢就存銀行。80年代是因為錢少,有一點點積蓄就存銀行了。當時的收入水平,決定了解決了溫飽之後,能富餘的錢很少。

到了2000年之後,老百姓的金融行為還是有富餘的錢就存銀行,為什麼?因為買房要首付款,首付款是一次性支付,要買汽車,汽車也是一次性支付。

但是現在城鎮居民基本上都解決了這些需求之後,老百姓的收入水平也提高了,大家的金融行為也必然會發生變化,不會再想著一有富餘的錢第一時間就存銀行,為什麼你辛苦一輩子,卻不抵別人一次股權投資?而是開始想著錢如何去保值增值。

2020年股權投資全面爆發,像極了十幾年前的房地產。


想到保值增值就會想到資本市場,2008年到2014年之間,中國居民現金及存款由當初的54%下降到了46%,這樣一個存款搬家的過程,現在、未來還會延續。

企業有通過資本市場融資的需求,再加上老百姓有這方面的資金供給,兩者一結合,未來這個市場當然會高速發展。

配置股權投資贏得未來

搜索

說到資本市場,相信很多人的第一反應都是靠天吃飯的股票投資。

確實,相信不少人都認為中國的股市是牛短熊長,都想趁著牛市撈一把,投機心理很強,但股票市場不確定性很高,永遠有不可預測的因素出現,大家也永遠不知道跟你博弈的這些人是怎麼想怎麼做的,最後絕大多數人會虧錢,只有少數人賺到錢,而且這次賺到錢的人下次也會虧錢,這是必須面對的現實。所以股票市場投資的風險度很高,不可控因素很強,最可怕的是風險的出現是我們無法把控的。

當配置股權投資後,股票投資有還是沒有對我們來說已經不重要了,因為股權投資是未來的是趨勢,趨勢會如何變化,這是專業投資機構每天在研究的內容。他們總是走得比別人靠前,能抓住未來趨勢,投資的確定性更高。事實上,所有的社會價值都要靠實體經濟引領。股權投資就是投資到實體經濟,所以它會享受到最大的發展紅利,比金融市場和資本市場上的其他類別投資更具優勢。

未來十年的股權市場比較像2002年之後的房地產市場,將面臨爆炸式發展,就做資產配置而言,千萬別錯過這個市場。

截至 2017 年底,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已登記私募基金管理人22446 家,同比增長28.76%;已備案私募基金66418只, 同比增長42.82%;管理基金規模11.10萬億元,同比增長40.68%。私募股權投資作為一種重要的財富增長的方式,在資產配置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未來,股權投資市場仍然具有巨大的增長潛力。

從規模上來講,中國已成為全球的第二大股權投資市場。政府層面的推動、法律法規的完善、以及機構化趨勢的出現,都是股權投資市場上的推力,這也說明了股權投資將是大勢所趨。此外,股權投資作為國內高淨值人士和中產階層最關注的資產類別之一,也越來越成為資產配置的首選。不過需要注意的是,股權投資在資產配置當中的佔比最好不要超過20%,從分散風險的角度來看,超過這個比例就存在較大的風險,如果要投,一定要尋找專業的財富管理機構的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