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皮書》【評】:古典電影編劇手法的範本

從電影編劇的角度去看,《綠皮書》極其規整,也極其完美,幾乎使用了所有經典手段來完成這樣一個本身就具有鮮明時代特點的故事。也許故事並不見得太精彩,然而,導演在尊重一劇之本上的嚴苛,賦予了電影時間過程上的優美和流暢。我們不要忘記,視覺藝術,看是核心,看的時間過程則讓藝術魅力在另一個維度上體現。這也是為什麼劇本的視覺復原是如此重要的原因。如果不能在節奏感上控制這個時間的魔術,那麼目前的任何電影都面臨觀眾離開的尷尬。然而,《綠皮書》是一個讓人坐得住的電影。

隨意舉幾個例子,一窺劇本的強迫症吧!

比如,白人男主角是意大利的底層看場子的,而黑人主角則是本土到蘇聯學習的古典音樂天才,移民被視為本土,本土卻被認為是移民;

又比如,全片架構是公路電影,卻用地理上的南北來呼應政治上的南北對立。

再比如,每件小事都有對應,甚至連警察查車也區分了對立類別。

而恰恰就是這樣的結構細節,儘管按部就班卻結構精細規範完整,自然帶出了全片嚴謹。重劍無鋒,大巧不工。捨得做笨功夫的電影,即使不是靈氣迸發的好電影卻勝過好電影!

《綠皮書》【評】:古典電影編劇手法的範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