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茶館 | 亂臣周公(中)2

周公的嶄露頭角,是從兄弟相殘

開始的。


周公旦在兄弟中,排行老三(一說行四),比較靠前。哥哥周武王姬發則是老二,最後繼承了老爹周文王的位子。


據聞,當時奉行“兄終弟及”的殷商王朝,似乎已經開始有了嫡長子繼承的制度。紂王子受,雖然不是家裡的長子,但卻是嫡出的兒子。帝乙想要立大兒子子啟即位的時候,“太史據法而爭之曰:‘有妻之子而不可置妾之子。’”繼承製度已經頗具雛形。


而彼時的周人,似乎採用的依舊是選賢制度:姬發有個哥哥叫伯邑考,就是《封神榜》裡面,被紂王剁成肉醬餵給姬昌吃的那個倒黴孩子。伯邑考雖然是長子,但是能力似乎不夠,被周文王pass掉。

國學茶館 | 亂臣周公(中)2

所以後來《禮記》裡面說:

“昔者文王舍伯邑考而立武王。”


《史記》裡面也說:

“故文王舍伯邑考而以發為太子。”


但是壞就壞在,周人並沒有類似的權力繼承製度。


周武王打天下很勇猛,但是身子骨卻並不好。克商的第二年,就得了一場大病。見此情況,周公旦親自登壇,命令太史寫祝詞,向三位周人的先王:太王、王季、文王祈禱:


“惟爾元孫某,遘厲虐疾。若爾三王是有丕子之責於天,以旦代某之身。予仁若考能,多材多藝,能事鬼神。乃元孫不若旦多材多藝,不能事鬼神。......今我即命於元龜,爾之許我,我其以璧與珪歸俟爾命;爾不許我,我乃屏璧與珪。”


簡單翻譯一下:


三位老太爺,你們的乖孫子姬發快不行了,你們得救他!

你們把我帶走換他的命算了!

他痴傻呆捏,我多才多藝,到了黃泉之下能讓你們開心啊!

你們要答應,我就跪這兒等;不答應,我可扭頭就走!


還別說,周公旦這一通連求帶威脅還管用了,第二天周武王身子恢復如初。周公就把之前的祭文藏在了金屬匣子裡,命人妥善保管不許輕易開啟。


國學茶館 | 亂臣周公(中)2

但是天命無常,沒過幾年,周武王還是撒手人寰,留下了年幼的成王繼承王位。這一下子就麻煩了,因為周武王生前沒有把繼承法搞明白,死後還留下了三個年輕力壯虎視眈眈的兄弟。


加上週公旦,就成了四個


第一話咱們講過,當年周武王滅商,打得是一場突襲,直接“斬首”商王子受,但是並沒有觸及到商人軍隊的主力。河南以東的廣大地區,都是出於不服王令的狀態。當時商人的心裡估計是這樣想的:


“你個西戎蠻子,憑什麼篡了我大邑商的天下?”


為了穩固住東方,周武王一方面封紂王兒子

子祿父(武庚)為殷侯,安撫殷商遺民。另一方面,武王又在子祿父的周圍安了三顆“釘子”——封了三個國家,把弟弟姬鮮姬度姬處封在這裡,監視殷侯。


這三人被稱為管叔鮮蔡叔度霍叔處,合在一起也被稱為“三監”——也就是三個監管者。


國學茶館 | 亂臣周公(中)2

武王一死,這仨“叔叔”開始憋著想要篡權,第一步就是要剪除輔佐周成王的周公。一開始搞點流言蜚語,散播周公要造反的謠言,挑撥君臣關係,還真讓這哥仨成功了,周公跑到東面隱居起來。


幾年之後,一次偶然的機會,周成王翻看了金匣子,找到裡面裝著的當年的祝詞,突然發現這個“陰謀造反”的叔叔,曾經“以命相拼”想要救下自己的父親,大哭之下迎回了周公,挫敗了三監的圖謀。


三監一計不成,乾脆聯合起殷侯子祿父,再加上各地的殷商舊族,起兵造反。史稱“三監之亂”。


在周王朝瀕臨崩潰的時候,周公出來了,挺身而出,輔佐年幼的周成王,率領軍隊討滅了“三監之亂”,在歷史上的典故叫做“周公東征

”。


國學茶館 | 亂臣周公(中)2

戰爭的結果,管叔、霍叔、武庚,三人橫死國滅,蔡叔則被流放邊遠守衛南土。從某種意義上講,西周初年穩定的政局,靠的是周公用沾滿兄弟鮮血的雙手建立起來的。《荀子》裡面說周公“管叔,殷國,而天下不稱戾焉。”不僅殺敵,而且還屠城,在當時的社會背景及價值取向下,這些都是難以避免的。


鐵血之下的西周王朝,又是如何迎來轉型的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