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茶馆 | 乱臣周公(中)2

周公的崭露头角,是从兄弟相残

开始的。


周公旦在兄弟中,排行老三(一说行四),比较靠前。哥哥周武王姬发则是老二,最后继承了老爹周文王的位子。


据闻,当时奉行“兄终弟及”的殷商王朝,似乎已经开始有了嫡长子继承的制度。纣王子受,虽然不是家里的长子,但却是嫡出的儿子。帝乙想要立大儿子子启即位的时候,“太史据法而争之曰:‘有妻之子而不可置妾之子。’”继承制度已经颇具雏形。


而彼时的周人,似乎采用的依旧是选贤制度:姬发有个哥哥叫伯邑考,就是《封神榜》里面,被纣王剁成肉酱喂给姬昌吃的那个倒霉孩子。伯邑考虽然是长子,但是能力似乎不够,被周文王pass掉。

国学茶馆 | 乱臣周公(中)2

所以后来《礼记》里面说:

“昔者文王舍伯邑考而立武王。”


《史记》里面也说:

“故文王舍伯邑考而以发为太子。”


但是坏就坏在,周人并没有类似的权力继承制度。


周武王打天下很勇猛,但是身子骨却并不好。克商的第二年,就得了一场大病。见此情况,周公旦亲自登坛,命令太史写祝词,向三位周人的先王:太王、王季、文王祈祷:


“惟尔元孙某,遘厉虐疾。若尔三王是有丕子之责于天,以旦代某之身。予仁若考能,多材多艺,能事鬼神。乃元孙不若旦多材多艺,不能事鬼神。......今我即命于元龟,尔之许我,我其以璧与珪归俟尔命;尔不许我,我乃屏璧与珪。”


简单翻译一下:


三位老太爷,你们的乖孙子姬发快不行了,你们得救他!

你们把我带走换他的命算了!

他痴傻呆捏,我多才多艺,到了黄泉之下能让你们开心啊!

你们要答应,我就跪这儿等;不答应,我可扭头就走!


还别说,周公旦这一通连求带威胁还管用了,第二天周武王身子恢复如初。周公就把之前的祭文藏在了金属匣子里,命人妥善保管不许轻易开启。


国学茶馆 | 乱臣周公(中)2

但是天命无常,没过几年,周武王还是撒手人寰,留下了年幼的成王继承王位。这一下子就麻烦了,因为周武王生前没有把继承法搞明白,死后还留下了三个年轻力壮虎视眈眈的兄弟。


加上周公旦,就成了四个


第一话咱们讲过,当年周武王灭商,打得是一场突袭,直接“斩首”商王子受,但是并没有触及到商人军队的主力。河南以东的广大地区,都是出于不服王令的状态。当时商人的心里估计是这样想的:


“你个西戎蛮子,凭什么篡了我大邑商的天下?”


为了稳固住东方,周武王一方面封纣王儿子

子禄父(武庚)为殷侯,安抚殷商遗民。另一方面,武王又在子禄父的周围安了三颗“钉子”——封了三个国家,把弟弟姬鲜姬度姬处封在这里,监视殷侯。


这三人被称为管叔鲜蔡叔度霍叔处,合在一起也被称为“三监”——也就是三个监管者。


国学茶馆 | 乱臣周公(中)2

武王一死,这仨“叔叔”开始憋着想要篡权,第一步就是要剪除辅佐周成王的周公。一开始搞点流言蜚语,散播周公要造反的谣言,挑拨君臣关系,还真让这哥仨成功了,周公跑到东面隐居起来。


几年之后,一次偶然的机会,周成王翻看了金匣子,找到里面装着的当年的祝词,突然发现这个“阴谋造反”的叔叔,曾经“以命相拼”想要救下自己的父亲,大哭之下迎回了周公,挫败了三监的图谋。


三监一计不成,干脆联合起殷侯子禄父,再加上各地的殷商旧族,起兵造反。史称“三监之乱”。


在周王朝濒临崩溃的时候,周公出来了,挺身而出,辅佐年幼的周成王,率领军队讨灭了“三监之乱”,在历史上的典故叫做“周公东征

”。


国学茶馆 | 乱臣周公(中)2

战争的结果,管叔、霍叔、武庚,三人横死国灭,蔡叔则被流放边远守卫南土。从某种意义上讲,西周初年稳定的政局,靠的是周公用沾满兄弟鲜血的双手建立起来的。《荀子》里面说周公“管叔,殷国,而天下不称戾焉。”不仅杀敌,而且还屠城,在当时的社会背景及价值取向下,这些都是难以避免的。


铁血之下的西周王朝,又是如何迎来转型的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