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行政區域合作新模式——飛地經濟

跨行政區域合作新模式——飛地經濟

作者:前瞻產業研究院.包敏成

筆者近期正在做甘肅省的產業規劃項目,發現這裡幾個有意思的飛地,與諸位讀者分享:

一是張掖市的肅南裕固族自治縣,是國內最出名的縣級飛地,共分成了塊,東西向橫跨整個張掖市,面積比其他五個縣區加起來都大。

跨行政區域合作新模式——飛地經濟

二是肅南的兄弟,隔壁酒泉市的肅北蒙古族自治縣,也是一大飛地縣,南北向貫穿了“酒泉——玉門——金昌——敦煌”這條河西走廊。

跨行政區域合作新模式——飛地經濟

三是甘南藏族自治州臨潭縣和卓尼縣的飛地,與前兩個相比要小巧玲瓏許多,但也更加錯綜複雜,因此使得兩地分界線十分糾纏。

跨行政區域合作新模式——飛地經濟

注:以上圖片均截取自民政部區劃地名司及中國地圖出版社編制的全國行政區劃信息查詢平臺。

這幾個因政治、軍事、民族插花分佈等原因產生的飛地行政區,跟區域經濟又有怎樣的聯繫呢?下面我們就來簡單說說飛地是什麼。

飛地概念來源於地理學理論,現在通常是結合空間分離性和行政管理特殊性考慮飛地的政治含義,指“飛地行政區”,即在特殊時期、特殊地方,因特殊原因而設置的特殊行政區,如果涉及到國與國之間可稱“飛地領土”。

飛地的歷史成因相當複雜,具有邊緣地帶的某些特徵:政府控制力相對薄弱,行政管理鬆弛且成本較高;社會經濟相對落後,文化多樣性色彩比較濃郁。

雖然不同的飛地設置原因並不相同,但是“飛地經濟”作為一種特定的經濟模式,對於經濟發展有著較好的推動作用,有利於區域經濟整合和區域資源配置。

一、為什麼要發展“飛地經濟”?

在我國,飛地經濟產生的主要原因是經濟發達地區的土地規模受限導致,比如福建馬洋經濟區,由於該地區土地資源有限,地區經濟擴張需求產生“飛地”需求。

此外,區域經濟轉型發展的需求,比如廈門市為了經濟發展轉型需要,逐步把島內工業企業搬遷到島外的經濟飛地,並且利用搬遷後閒置土地資源大力發展服務業和科技產業。

還有就是區位升級需要,比如全國百強縣之一的大連長海縣,為了克服自身區域自己的劣勢,在普蘭店市港口設置長海工業區。

二、飛地經濟是如何運作的?

飛地經濟基本載體是開發區、產業園區,但在具體運作細節上又有不同模式。詳情見下表:

跨行政區域合作新模式——飛地經濟

無論哪種模式,其核心都在於合作收益!

以深圳的第10+1區為例,深汕特別合作區結合了深圳市的科技、經濟實力,以及汕尾的土地、人力資源成本優勢。合作區區位優勢明顯,土地資源豐富、交通條件便利、能源供給充足、金融服務配套齊全。在機構設置上,深圳特別合作區在公檢法相關機構設置的基礎上,單獨設置地區稅務機構和公安機構,從而加強地區的經濟合作;在利益分配上,按照深圳市、汕尾市和合作區 1:1:2 的比例。為了促進特別合作區經濟發展,增強特別合作區建設資金, 2015年全部收益歸合作區所有,2020 年收益的 75%歸合作區所有,但是土地出讓資金中大部分歸深圳市所有,小部分歸汕尾市所有。

三、“逆向飛地經濟”又是什麼?

理論上飛地經濟可以是將發達地區的項目和產業疏解到欠發達地區,也可以是欠發達地區主動進入發達地區進行經濟開發和運作。但是在目前的學術研究和實際規劃建設中,重點主要還是集中在“發達地區飛入欠發達地區”這種模式上,事實上也存在一些的從欠發達地區飛入發達地區的“逆向飛地經濟”現象,如金華的金磐扶貧開發區,四川的成都—阿壩產業園,以及杭州未來科技城衢州海創園等,由於篇幅受限就不一一展開贅述了。逆向飛地經濟可以分為逆向扶貧飛地經濟和逆向創新飛地經濟兩類,剛好契合如今精準扶貧、創新發展的宏觀背景,對於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和新型城鎮化建設具有重要意義,值得關注。

總之,飛地經濟發展的動力是共同受益,飛出地擴大了經濟發展的空間,提升了經濟發展質量,並且為當地企業發展擴大提供了空間;飛入地增加了對外投資,擴大了地區就業人工和經濟總量。基於區域經濟的分工和合作,優化區域資源配置,發揮各自的比較優勢,提升區域經濟發展水平。

前瞻產業研究院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規劃、產業申報、產業園區規劃、產業招商引資等解決方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