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县级各个县市区地名由来


贵州省县级各个县市区地名由来


贵州省县级各个县市区地名由来

贵阳市

观山湖区: 2012年12月由乌当区析置,以境内观山湖(观山水库)得名,因湖畔关山(官山)得名,据说与明代的军屯文化有关;另说因观山湖公园得名

南明区:1955年8月设南明区,因南明河贯穿全区,蜿蜒流过得名,据《贵州百科全书》因境内有南明河得名

云岩区:1955年由贵阳市第一区改现名,以云岩生产大队为名,另据《中国古今地名大词典》:因区境云岩洞(麒麟洞)得名,麒麟洞上方有一大片岩石,常年笼罩在云雾之中,因名

花溪区:以花溪镇为名;古名花仡佬,1914年取谐音花阁老设镇,1937年更名花溪;源于布依族语言,ta意为河,kgou意为蜿蜒曲折,音译为花仡佬,意为蜿蜒曲折的河流

乌当区:1958年设乌当区,以区境乌当(兀党)村命名;另据《贵州百科全书》:因境内乌当坝子得名;在黔东苗语中乌为水,当为下方、下面,乌当指下方有水塘的地方,由地形状况形成地名

白云区:1973年由乌当区析置,以境内白云寺命名

清镇市:洪武二十三年(1390)置威清卫,崇祯三年(1630)设镇西卫,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始设县,据《贵州百科全书》:取威清卫、镇西卫各一字命名,1992年设市

开阳县:1913年开州改设开县,次年因重名更名紫江县,1930年改现名,以“倾慕明代理学家王阳明学识渊博,夙愿人才辈出昌盛地方”得名,取开阳明之学命名;另据《开阳县志》:开阳之名源于嘉庆十五年(1810)所建开阳书院,时人解释为开阳者,益欲开阳明之学也

息烽县:1914年移贵筑县于息烽城并更名息烽;另说因安位(彝族)献地投降后,当地战乱已无,烽火平息,故名;据《中国地名辞源》:取“停息烽火,偃武修文”之意,另说取息武乐业,烽烟永靖之意命名

修文县:清康熙二十六年 (1687) 设县,以修文千户所得名,因纪念王阳明谪居贵州传播文化得名;另说取自《尚书·武成》的偃武修文,隐含为安位投降,结束动乱


贵州省县级各个县市区地名由来

遵义市

汇川区:2003年由红花岗区、遵义县析置,因区政府在汇川坝得名

红花岗区:1997年由原县级遵义市改设,据《贵州百科全书》:以境内著名山峰红花岗得名

播州区:曾名恭水县、罗蒙县,唐贞观十六年(642)更名遵义县,取《尚书》“元偏无陂,遵王之义”;2016年3月设区,据《太平寰宇记》 播州:以其地有播川为名

赤水市: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仁怀厅改赤水厅,因处赤水河流域得名;1913年改设县,1990年12月设市;因赤水河(赤虺河、大涉水、习部水、安乐水、赤河)得名,据《郡县释名》:城南有赤水河,经红土川东流入川,江每雨涨,水色深赤,故名

仁怀市:北宋大观三年(1109)设仁怀县,以仁水(仁江)得名,据《郡县释名》仁江:曰仁怀者,仁水怀来之义也,又说似因仁水与旧怀阳县首字命名;据《中国地名辞源》:或谓以古之仁怀里为名,或谓以仁怀堡得名,或谓取字面之义,以示北宋王朝在遭受辽、金侵略的情况下,对西南边陲少数民族地区人民表示的敦睦友善

桐梓县: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设县,以旧桐梓驿为名,驿因建于桐梓坡对面,坡上遍长桐梓树得名;另据张澍《黔中纪闻》:黔中昔饶梓枬,播州更蕃,以桐梓名县,犹酸枣之姓沟,豫章之氏郡也

绥阳县:隋大业七年 (611) 设绥阳县,据《中国地名辞源》:以县治东北部的绥阳山得名

正安县:唐贞观十六年(642)置珍州,以珍山为名;元朝改真州,明朝设真安州,取真州安宁之义;清雍正二年(1724)更名正安州,据《中国地名辞源》:清因避讳改为正安州,1913年设县,县沿州名

贵州省县级各个县市区地名由来

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1941年由正安县析置1986年设自治县,以汉代名儒尹珍字道真为名,意在纪念先贤开南域文化之功;据《中国地名辞源》:以汉名儒尹道真得名

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隋开皇十九年(599)置务川县,据《元和郡县志》:内江水(涪陵水、乌江)在县西四十步,因川为名;元至元十八年(1281)因婺星陨石降此改婺川县;1959年简化生僻字和繁体字复名务川县,务、婺同音而改

凤冈县: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设龙泉县,以凤凰山脚下龙泉得名;1914年改凤泉县,以龙泉出凤凰山下得名;1930年改现名,以县城附近凤凰山岗得名,据《中国地名辞源》:因凤凰山得名

湄潭县:明万历二十九年 (1601) 始设县,因湄江河从东绕城半周,于湄水桥二水合而颠倒流,汇为深渊,水弯曲如眉而得名;另据《中国地名辞源》:以湄潭川得名

余庆县: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余庆、白泥二长官合并设县,时巡抚郭子章命名余泥县,明神宗认为不雅,特旨令为余庆县;另据《郡县释名》:以余庆长官司得名

习水县:1915年以仁怀县温水分县改设鳛水县,因境内鳛水河得名,1959年简化为习水县;据《仁怀厅志》:赤水河从丙滩以下至夹子河口产鳛鱼,人遂呼仁为鳛水;并说春秋时习水县四周为鳛国境


贵州省县级各个县市区地名由来

六盘水市

钟山区:1987年始设钟山区,以境内钟山(上下钟山)得名,据《中国名山大川辞典》:以山形如覆钟故名钟山

盘州市:清光绪三十四年 (1908) 普安厅改设盘州厅,1913年改盘县,2017年4月设市;据《兴义府志》:(古盘州)因盘江(温水、槃江、盘水、大槃水、南盘江)命名也;另说洪武十五年(1382)置普安卫于盘钉山下得名

六枝特区:1960年郎岱县改设六枝市,1962年改六枝县,1966年因大规模开发煤矿置六枝特区,以驻地六枝得名,另说以境内六枝(枝是清朝时在少数名族地区设置的基层行政区划组织形式)命名

水城县:1913年水城厅始设县,盛夏多雨,水拱城垣,故名水城,县因城名;另说因水城河得名,清爱必达《黔南识略》:城外有河一道,自城西分为二,环城流至城东南复合为一,东流入乱山中,城之得名以此


贵州省县级各个县市区地名由来

安顺市

西秀区:2000年由原县级安顺市改设,因旅游景区西秀山得名

平坝区

:1914年因与直隶安平县、云南安平厅重名改现名,取平坝卫旧名,据《郡县释名》:明置平坝卫,城东南有上坝,西南有下坝,二坝既平,故云平坝;另说以县城附近地势平旷得名;或谓因为县境地多平旷得名;2014年12月设区

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明洪武十六年(1385)和宏州更名镇宁州,取镇定宁谧之义也,另据《中国地名辞源》:以镇宁山为名;1913年改设镇宁县,1963年设自治县

普定县:元宪宗七年(1257)置普定府,因普里部为名,意含“普里部归顺中央,天下大定“;至正十一年(1351)始设县,后存废频繁, 据《郡县释名》:普定取普里底定之义

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1914年永宁县更名关岭县,因关索岭得名;相传三国蜀丞相诸葛亮南征,部将关索曾驻此地,广得民心,土人感之,遂称此岭为关索岭;另据《黔志》:关索岭贵州极高峻之山,上设重关,挂索以引行人,故名;1981年设自治县

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

:1914年因与福建省归化县同名更名紫云县,城郊紫云洞而名,据《中国地名由来词典》因县境西有紫云源胜境为名;1966年2月设自治县


贵州省县级各个县市区地名由来

​毕节市

七星关区

:2011年11月由县级毕节市改设,因境内贵州三大名关之七星关得名;蜀汉时诸葛亮南征,曾在此拜祭七星而得名;另说在关隘东北有巍峨七峰,蜿蜒七星北斗,故名

赫章县:1942年由威宁县析置,以驻地赫章命名;另说赫章区为名;明朝称黑张、墨特川,据《贵州百科全书》:系彝语音译,意为有水塘的山冲

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清康熙三年(1664)乌撒府改为威宁府,雍正七年(1729)改威宁州,1913年设威宁县,1955年改现名;取威震而后安宁、威镇安宁之意;另据《中国地名辞源》:取义威而致宁

纳雍县1932年由大定县、水城县、织金县、郎岱县析置,据《中国地名辞源》:以境内纳雍河(三岔河)得名,纳雍系彝语音译,为古彝族家支名

织金县:清康熙五年(1666)设平远府,意即平定西南边远之地;二十二年改平远州,1913年改平远县,次年改现名,以织金河为名,据《中国古今地名大词典》:因绮陌、桂果坝子稻谷黄熟,谷浪如金梭在织,故名

黔西县:清康熙三年(1664)设黔西府,因地为黔之藩篱,地处鸭池河之西,故名;二十二年降府为黔西州,1913年改设黔西县;另据《中国地名由来词典》:因在黔之西部,故名

金沙县:1941年由黔西县、大定县、遵义县析置金沙县,因境内金沙里为富庶之区,取 “地区富庶,砂土与黄金同价” 之意;另据《中国古今地名大词典》:以境内金宝屯、沙溪坝首字为名

大方县:1913年大定府改设大定县,1958年2月因原名有镇压少数民族之意改现名,以修筑于明朝的大方古城为名;据《中国地名辞源》:以县治大方城为名


贵州省县级各个县市区地名由来

铜仁市

碧江区:2011年由县级铜仁市改设,因境内锦江得名;另说源于青山绿水自然生态环境,寓意镶在云贵高原上的一块绿宝石

万山区:1966年铜仁县、玉屏县析置万山特区,以境内大万山得名;另据《中国地名辞源》:因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山地盆地相间,故名,特区由此得名;2011年11月设区

江口县:唐朝设辰水县,以武陵五溪之一辰水(辰溪、麻阳河)为名;元朝改铜仁县,1913年改江口县,据《中国地名辞源》:以江口汛得名;另说因省水(太平河)与提水(闵孝河)汇合于大江口得名

玉屏侗族自治县:清雍正五年(1727)设玉屏县,因县北舞(㵲)阳河水清似玉,隔河山峰耸立如屏,故名;另据《黔南识略》:玉屏县,玉屏山在县,屹立如屏, 县所由名也;1983年9月设自治县

石阡县:1913年石阡府改设,县名得自县城东的五老山和五老山第一峰龙山崖畔的风鬼洞,或说因石阡河得名;另据《黔南识略》:石阡之名, 因于阡山;石阡之名为岩芊(石阡)石洞之义,石为石崖,阡意为洞,指城东龙山崖畔的青冥洞

思南县:1913年由思南府改设,《中国地名辞源》:因地居思邛水之南而名;北宋大观元年(1107)设思州,元朝置思州新军民安抚司治于务川,后徙都坪清江城(今岑巩),清江城为思州,而称故思州为思南

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明弘治七年(1494)由思印江长官司改设,以印江(思印江)得名,据《黔南识略》:思邛江在城南,后讹邛为印, 遂以名县,古僮语思意为溪, 思印江即印江;1986年设自治县

德江县:元朝设水特姜洪安长官司,明初改为水德江长官司,万历三十三年(1605)设安化县,1914年因与湖南省安化县同名由改现名,以境内德江河为名,以乌江在县境一段俗称德江命名

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元朝设沿河长官司,据《中国地名由来词典》:因地处乌江沿岸故名;1913年改设沿河县,因县治近乌江而得名,1987年11月设自治县

松桃苗族自治县:清雍正十年(1732)设松桃厅,1913年改设松桃县,因县城建于松桃山下得名;另据《中国地名由来词典》:松桃系苗语,意义待考;1956年9月设自治县


贵州省县级各个县市区地名由来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凯里市:1958年以炉山、雷山、丹寨、麻江四县析置(另说由四县合并),1983年设市,市沿县名,据《中国地名由来词典》:因县治驻地凯里镇得名,系苗语kali音译,又作凯黎、凯离,意为开垦田地

镇远县:1913年镇远府废府存镇远县,县名为寄意地名,取定安远方之意;另据《中国地名由来词典》:县南有镇阳江,一名镇南江,故名;一说取镇服边远地区少数民族之意

黄平县:1913年由黄平州改设,因田地平衍,土质为黄色,故名;另说因境内黄平江得名;据《郡县释名》:贵州山箐插天,独黄平田壤平夷,颇似江南,故称黄平

施秉县:明正统九年 (1444) 由施秉长官司改设,据《中国地名由来词典》:境内有巴施山和秉水(秉溪),取山水之名

三穗县:1913年设邛水县,1926年更名灵山县,1928年由灵山县改现名,因这一年当地有一禾三穗的喜庆得名;另据《中国地名由来词典》:相传县城附近稻田中,一株水稻并出三穗故名

岑巩县:1913年思州府直辖地改设思县,1930年改现名,因岑巩山为名,据《岑巩县志》:以城西120里有岑巩山为县治主脉,寻改思县为岑巩县;岑巩侗语意为大山里,又说岑为山,巩为这个山的名称

天柱县: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设县,以城北柱石山(石柱山、石柱岩)石柱擎天得名,据《镇远府志》:在天柱县北十五里有一山,上有石如柱,此天柱所由名也

锦屏县:清雍正五年 (1727) 由铜鼓卫始设锦屏县,因县城东南有锦屏山得名,据《中国地名辞源》因锦屏山得名;道光十二年(1832)撤县改设开泰县锦屏县丞,1913年开泰县移驻锦屏并改现名

贵州省县级各个县市区地名由来

剑河县:1912年清江撤厅设县,因县境多为今清水江流域,取其江水清澈之意;1914年因与江苏、江西两省清江县重名改现名,县境清水江古称剑河得名,剑河系苗族语音,为雄俄转音,是苗族古民族名

台江县:1941年改台拱县置,因设县时将丹江县部分并入(1943年划出),据《中国地名辞源》:由台拱县、丹江县各取一字为名;台拱苗语叫taiqog,与汉语相近的字是党宫,相传这里的村民早先是从高城的交宫、南宫等村寨搬迁来的,为了纪念故地,故名

黎平县:1913年由黎平府改设,因四周是低山,中间有田坝,侗语称坪为bin,汉语写作坪,黎平指居住在四周有小山且中间是平坝的地方

榕江县:1913年由古州厅改设,因榕江(溶江、容江、都柳江)而得名,据《中国地名由来词典》:榕江以多榕树得名,以榕树与江水得其名

从江县:明正统七年(1442)福禄永从长官司改设永从县,取永远服从之意;1913年下江厅改下江县,以在榕江下游得名;1941年由永从县、下江县合并,据《中国地名辞源》:各取一字置从江县

雷山县:1943年丹寨县、台江县析置雷山设治局;1949年改设雷山县,以其境内雷公山(黄阳山)得名,苗族人民把雷公坪和雷公山叫 方䒵、别勒,意为雷公居住的地方,故名;另据《中国地名辞源》:是山苗语名为Fangbhob,fangb意为家乡,hob意为云雾或雷公,意即云雾的家乡,因山上总是雾濛濛的得名

麻江县:元至元年间设麻峡县,明弘治七年(1494)改麻哈州,1913年废州置麻哈县1930年由麻哈县改现名,以清水江支流麻哈江流贯县境得名,另说麻哈、麻峡是木佬人的语言,历史上为其世居地,具体含义有待考证,据传说因安抚司故地东有麻哈湾,南有抵麻,西南有广麻,并有麻喇等寨得名

丹寨县:1913年八寨厅改设八寨县,八寨为苗族语言音译,清雍正八年(1730)建土城于今城东老八寨,因附近的八个寨环绕得名,丹江是苗族语言的音译,汉语写作宰兄或宰相,以人名为地名,清同治十一年(1872)丹江厅迁于此而改丹江;1941年由丹江县、八寨县合并,取二县名各一字为名


贵州省县级各个县市区地名由来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都匀市:因市境都云洞得名,布依语意为彩云之城,或谓都云乃地佬的异译,僮、侬、黎等土族向称地佬或地老,意思指佬人地;明朝平羌将军何福镇压苗族农民起义之后,于明洪武二年(1390)奏清朝廷,以“云之为物,变化不一”为由,取均匀之意改现名;另说因都云蛮得名;又据《中国地名由来词典》:因都匀河得名

福泉市:因平越县名含有侮辱岐视少数民族之意与1953年更名福泉县,以县城名胜福泉山并有福泉得名,山因层台突兀,泉水清澄得名,1996年设市

荔波县:明洪武十七年 (1384) 设荔波县,系布依语音译,意为美丽的山坡;另据《今县释名》:有荔泉在城北,旧说县以泉名;柯夫子曰,土人谓老人曰波,荔波盖亦因荔姓老人得名

贵定县:明万历三十六年 (1608) 由新贵县及定番州地析置,两地各取一字命名;另据《郡县释名》: 取贵州底定之义

瓮安县: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以草塘安抚司、瓮水与重安长官司地设瓮安县,取瓮水、重安各一字得名

独山县:1913年由独山州改设,县沿州名,州以山名,据《方舆纪要》 :独山“山尖圆高峻,无他山联属”,因名;另说县城东南独坡(独山)四野广陌平畴,一山中立,不连他山,故名

平塘县:1913年都匀县迁治平舟并改名平舟县;同时大塘州判地改设大塘县;1942年由平舟县、大塘县合并,据《中国地名由来词典》:取二县名各一字为名

罗甸县:1913年由罗斛厅改置,据《中国地名由来词典》:因罗斛汛得名,因原名欠雅,1930年改现名

长顺县:1913年长寨厅、广顺州改设为长寨县、广顺县,1942年合并为长顺县,据《中国地名辞源》:由长寨县、广顺县各取一字为名

龙里县:清康熙十年(1671)由龙里卫改设龙里县,因县城位于龙架山下得名;另据《今县释名》:以龙氏所居名

惠水县:明万历十四年(1586)于旧程番府地置定番州,1913年改设定番县,1941年改现名,因涟江支流惠水得名;另据1985年版 《贵州省志 》:因县境受涟江之惠得名

三都水族自治县

:清雍正七年(1729)设都江厅,1913年废都江厅置都江县,于三脚屯置三合县;1941年由三合县、都江县合并,各取一字得名,1957年设自治县


贵州省县级各个县市区地名由来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兴义市

:清嘉庆三年(1798)普安州判改设兴义县,1987年设市;据咸丰《兴义府志》:嘉庆皇帝镇压布依族起义后南笼府更名兴义府,以示彰善之风,取兴起忠义之意、大兴仁义之意

兴仁市:1914年因与直隶、吉林等省新城县重名改兴仁县,因原为普安县兴仁里得名,同时考略到邻县兴义,中国乃礼仪之邦有仁讲义,故名;据《中国地名由来词典》:取兴起仁义之意,2018年8月设市

普安县:清顺治十八年(1661)由普安县改设,寓“普天之下,众生安居”之意;另据《中国地名辞源》:因普安部而得名

晴隆县:1941年由安南县改现名,以城郊晴隆山得名,据清咸丰 《兴义府志》: 晴云山在县西五里,俗呼为晴龙山,县以此山得名

贞丰县:清雍正五年(1727)设永丰州,取意永远丰收,嘉庆二年(1797)改贞丰州,取忠贞丰茂之意,寓有人贞地丰之意;据《据中国地名辞源》:1914年改为贞丰县,县沿州名

望谟县:1940年由贞丰县、罗甸县、紫云县、关岭县析置双江县,后因与云南省双江县重名改现名,据《中国地名辞源》:以县治王母音寻改今名

册亨县:1913年始设册亨县,系布依语音译,意为高山山腰;另说因卜四山(西帽良、南屏山、帽壳山)和下汾河的泓堰的末字音合称为西堰,用汉语记作册亨,源于地理环境

安龙县:1913年以兴义府附郭地设南笼县,以兼辖安南、安笼所地,故合二所之名得名;1931年改现名,因宋代安隆洞(干龙洞)谐音得名,并取帝王安栖处之意;另据《中国地名辞源》:南明永历帝居此,改为安龙府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