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屏幕上人人喊打的“恶人”,生命的最后时刻,选择体面的离开

01

1961年,计春华出生在杭州。

可能你对这个名字不熟,但是看到照片你应该就会想起来,计春华也没想到他角色的知名度竟然高于他本人。

他是屏幕上人人喊打的“恶人”,生命的最后时刻,选择体面的离开

西湖的水养人,少年时期的计春华浓眉大眼,身材高大,眉宇间透露着一股正气。

他小就喜欢舞刀弄枪,梦想着有朝一日武艺傍身,惩奸除恶。

那个年代习武,基本上都是走武术运动员这条路。

在教练的眼中,计春华可以说是一个天生的练武材料,要天赋有天赋,要模样有模样。

所以,教练也对他寄予厚望,对他要求十分严格。

计春华本人也很争气,一点点的进步,距离登上全国武术比赛的舞台也越来越近。

他是屏幕上人人喊打的“恶人”,生命的最后时刻,选择体面的离开

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毁了他的武术梦想,却阴差阳错的把他推进了演艺圈。

习武之人受伤在所难免,中药也是他们最常用的疗养方式。

一次,计春华受伤后用一个铝锅熬中药,结果在疗伤的过程中却出现了脱发,最后连眉毛和睫毛都没剩。

后来去医院检查才知道,原来是中药和铝锅起反应,引发了铝中毒。

这让刚满十七岁,正值青春的计春华一时无法接受,这样的形象,以后娶媳妇都是个问题。

然而,霉运并没有就此结束,更沉重的打击随后袭来。

他是屏幕上人人喊打的“恶人”,生命的最后时刻,选择体面的离开

因为武术比赛的印象分很重要,计春华这幅形象登台的话,根本无法取得好成绩。

体委最终做了一个痛心的决定,让计春华退出全国武术比赛,退出武术队。

领导的这个决定也很无奈,虽然计春华是一个难得的好苗子,但比赛的目的还是要获得好成绩,当在这条路走不通的时候,不如让他尽早放手,去找一条更适合自己的路。

就这样,计春华的武术梦想因为这次伤病破灭了。

02

1982年,导演张鑫炎要筹拍一部关于嵩山少林寺的电影《少林寺》。

那个年代,还没有流行武打动作题材的电影,更没有专业的动作演员,比较有前瞻性的香港电影公司拍摄动作电影只能到大陆的各地体委挑选武术运动员当演员。

他是屏幕上人人喊打的“恶人”,生命的最后时刻,选择体面的离开

张鑫炎导演到体委选了一圈,看到的运动员大都个头不高,和他心目中的角色形象有些差距。

于是就委托体委帮忙找一些高个子的武术运动员,约定一个时间统一试镜。

计春华也在试镜的演员之内,但是他只是想去打个酱油,因为对自己形象自卑,他从没想过能吃演员这口饭。

大家一个一个地轮番在镜头前表演,张鑫炎导演对前面的那些花拳绣腿都感到很失望,不住的摇头。当人高马大的计春华打完一套拳之后,他才满意的点了点头。

计春华那时候还不知道自己以后将会成为一个“坏人”,稀里糊涂的就被送到部队去学骑马,之后就直接进了《少林寺》的拍摄片场。

在这期间,张鑫炎导演根据计春华的光头形象酝酿了“秃鹰”这个角色。

于是,电影《少林寺》中就有了李连杰饰演的“觉远”和计春华饰演的“秃鹰”对打的经典画面。

他是屏幕上人人喊打的“恶人”,生命的最后时刻,选择体面的离开

观众们在电视前看的很热闹,觉得他们打得很过瘾,其实当时的计春华压根就不会演戏,全是靠着一股子狠劲在拍。

电影里,“秃鹰”有一个拿着鹰爪从高处一跃而下的经典动作,那是在一个大坝上拍的。

大坝的斜面上没有任何保护措施,只有跳到平地上才有防护的纸皮,计春华就这样冒着受伤的危险一次一次的往下跳。

为了追求动作的真实和效果的逼真,导演要求演员的打斗要真刀实枪的干,因为只有疼在身上,展现出来的表情才是真实的。

就靠着一股子敢拼的狠劲,计春华把“秃鹰”演的深入人心,成为了很多孩子的噩梦。

他是屏幕上人人喊打的“恶人”,生命的最后时刻,选择体面的离开

《少林寺》上映后,火的一塌糊涂,在票价仅有1毛钱的情况下,卖出了1亿元的票房。

也就是说,大约有10亿人次观看了这部电影,计春华的“恶人”形象从此开始家喻户晓。

03

当时的影视圈内还没有职业反派演员的概念。

自从计春华出道之后,华语电影的职业反派演员算是有了一个代表。

他反复饰演坏人也实属无奈,因为他形象确实不大好演正面形象。

他是屏幕上人人喊打的“恶人”,生命的最后时刻,选择体面的离开

在他演员生涯的后期,都晓导演也曾经尝试颠覆观众的视觉,让计春华在《霍元甲之重出江湖》中饰演了重情重义的汉子俞洪水。

结果,只要是计春华的镜头,观众就不自觉的把他定义为恶人,直接把角色形象给颠覆了。

因为这事儿,计春华还特意出来解释,说自己努力了,可能是自己的长相实在太“恶劣”了。

为了改变自己的“坏人”形象,计春华也尝试过粘头套,粘胡子,但效果总是不太理想,连导演都觉得他演好人的可信度太差。

所以,计春华要想在影视剧里大放异彩,就只能在反派的道路上继续走下去。

他是屏幕上人人喊打的“恶人”,生命的最后时刻,选择体面的离开

1986年,计春华又和导演张鑫炎合作拍摄电影《黄河大侠》,在西安电影制片厂里,他经常和其他武行们玩在一起。

当时,张艺谋正好也在西安电影制片厂筹备电影《红高粱》,剧中有一个叫花脖子的土匪角色,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演员。

按说一个配角角色,完全不用这么大费周章,随便找个差不多的人演就行,但是力求完美的张艺谋非要找到他心中那个最合适的人。

一次,张艺谋在食堂里偶然看到了计春华,眼睛顿时一亮,他指着计春华对副导演说:“我要找的花脖子就是他”。

他是屏幕上人人喊打的“恶人”,生命的最后时刻,选择体面的离开

可是,第二天《红高粱》剧组找到计春华邀请他参演的时候,却被他拒绝了。

他觉得自己是个习武之人,只适合拍摄武打片,拍不了文艺片。

后来,张艺谋又找到了计春华的伯乐张鑫炎导演来劝说,计春华才最终答应饰演《红高粱》里的土匪一角儿。

张艺谋还根据他的形象特点,临时把“花脖子”改成了“秃三炮”。

04

1994年,计春华再次搭档李连杰出演了电影《新少林五祖》,他在剧中饰演心狠手辣的马宁儿。

为了更加生动的展现角色特点,他在大冷的天气下,每天在皮肤上刷乳胶,浑身湿哒哒的瑟瑟发抖,如果实在受不了了,就到剧组的大灯下烤一烤再继续拍。

这种方法让计春华的身体长时间受到化学物质的侵蚀,导致他苯中毒,但是为了角色,他就是这么拼,不惜以牺牲身体健康作为代价。

他是屏幕上人人喊打的“恶人”,生命的最后时刻,选择体面的离开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对自己要求严格,如此敬业的演员,却在2018年受到了命运的重创。

当时,正在北京拍戏的计春华感到后背疼痛难忍,去医院一检查,结果被确诊为肺癌晚期。

此后他便退出剧组,默默的息影了,然后从北京回到自己的老家杭州,在家人的陪伴下进行各种治疗。

在此期间,他积极面对生活,把拍电影时的狠劲用在了和病魔的抗争上,不轻易向病魔低头。

但是,毕竟是非常恶性的病,随着病情的恶化,药物逐渐都失去了作用。

为了延长计春华的寿命,家人们提出用仪器来维持他的生命,但是被他拒绝了,他希望有尊严地离开这个世界。

家人尊重了他的想法,让他体面地走完了人生的最后一程。

他是屏幕上人人喊打的“恶人”,生命的最后时刻,选择体面的离开

2018年7月11日,这位铁血硬汉永远的离开了我们,年仅57岁。

计春华生前接受采访的时候说过这么一件事。

他的一个朋友曾经安慰他说:你虽然一直演的是坏人,但你在戏里的死其实都是在弘法,是在告诫世人不要做坏事,如果做坏事的话就只有死路一条。

其实,这正是计春华半辈子都在做的事情,他的“恶人”形象,教会了荧屏前的观众要有所为有所不为。

05

每一部成功的影视作品里边,几乎都会有一个经典的反派角色。

计春华只要在荧屏上一露面,脸上似乎就写着“坏人”两个大字。

他演的反派角色深入人心,让人看得咬牙切齿,恨不得自己跑到屏幕上去揍他一顿。

他曾经为了演好角色,潜心琢磨,练习各种坏笑和凶恶的表情,甚至去研究恶人的各种结局和死法。

他是屏幕上人人喊打的“恶人”,生命的最后时刻,选择体面的离开

他的认真投入和自我牺牲的精神,是他能够成为“金牌反派”不可或缺的因素。

计春华把一辈子的精力都奉献给了演艺事业,奉献给了他最喜欢的武术,为观众们塑造了一个又一个经典的角色。

在生命的中最后时刻,他终于本色出演,塑造了一个正面的铁血硬汉,让我们一直铭记于心。

-END-

本文由米瑞君原创,关注“青青米瑞君”,带你一起成长。

原创不易,抄袭必究!

版权声明:所有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