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变革访谈录〡陈罡:把握新兴小众市场新商机

在丽江高空的滑翔伞上,主播高举GoPro以第一视角带给观众刺激又壮美的体验,晴空之中,观众能够身临其境鸟瞰湖面的不同色系,耳边持续掠过的呼呼风声,更放大了体验的真实感。

疫后文旅变革访谈录〡陈罡:把握新兴小众市场新商机

疫情让不少人的旅游计划搁置,只能宅在家中靠“云游”和旅游直播触及远方。不论是应对人们急于释放的需求,还是疫情冲击下企业“回血”的需要,都促使旅游企业纷纷试水直播领域。不同于大多平台在直播中的直接“带货”,主打内容的马蜂窝并不急于“变现”,在马蜂窝旅游联合创始人、CEO陈罡看来,旅游直播的“带货”应该是水到渠成,而不是第一追求。作为攻略的视频化表达,旅游直播的核心目的是以真实性和强体验感更好地为用户“种草”,并帮助用户作出决策。

文旅变革访谈录〡陈罡:把握新兴小众市场新商机

马蜂窝旅游联合创始人、CEO陈罡

从0到1开启新的直播业务,对人员和技术都是新的挑战。“既辛苦又兴奋”,陈罡这样描述团队成员在摸索过程中的心理感受。令人欣慰的是,颇具差异化定位的旅游直播确实给马蜂窝带来了新的活力和高质量的多样化内容。能够在遭受疫情冲击之时,迅速转变心态、调整业务,陈罡认为,信心比黄金更重要。

出境游业务在短期内或继续停滞,这意味着国内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激烈。陈罡称,这恰恰是国内游的“窗口期”,下一步马蜂窝将继续挖掘用户的兴趣点,打造小众目的地如中国新秘境等相关产品,注重安心安全。与此同时继续与境内外旅游机构保持沟通合作,带来内容上的持续“种草”。

①如何看待“云旅游”的热潮?

强调旅游直播的专业化和体验感

南方+:疫情催生了“云旅游”的热潮,与业内不同的是,马蜂窝的发力点在主要放在旅游直播,将传统攻略进行“视频化”升级,这么做的考量是什么?从年初到现在,平台的旅游直播取得了怎样的效果?

陈罡:虽然“直播”并不是一个新的领域,但在我看来,真正的“旅游直播”就是从疫情期间开始的,这源于“云旅游”需求的爆发。旅游直播实际上是旅游攻略的一种新的表现形式。被“视频化”的旅游攻略,极大地丰富了马蜂窝旅游的内容生态,让我们能够为用户提供更加真实、及时、强体验感的攻略内容。

在我看来,马蜂窝旅游直播的差异化,主要体现在专业化、体验感强以及功能性强这三方面。

好的旅游直播,就像一场真实的旅行,不能泛泛而“播”,而要涵盖用户需要的实用信息,以及视觉和精神层面的享受,这就是旅游内容的专业化。一个旅行目的地,如何自驾、停车是否方便、是否需要提供核酸检测才能进入,这些信息都是必须的。我们还有主播带着在直升飞机上航拍黄河进行直播,或者跳伞时带着GoPro用第一视角同步直播,这就体现了旅游直播的专业性和现场性。

文旅变革访谈录〡陈罡:把握新兴小众市场新商机

马蜂窝直播达人滑翔伞飞跃金沙江

目前,我们已经开展了数万场旅游直播,直播内容覆盖了地球上的每一个大洲。在今年上半年,马蜂窝平台上就已经有70%的核心商家开展了直播,境内外众多旅游局已经与马蜂窝围绕直播开展合作。

直播“种草”的同时帮助用户作出决策

南方+:在各大旅游平台都急于卖货之际,马蜂窝似乎并不急于通过直播带货,原因是什么?在将旅游直播“变现”的问题上,您有怎样的考量?

陈罡:旅游不存在冲动消费,每一个旅行者的决策过程都是一个螺旋上升的曲线,大家在反复斟酌之后,才会购买旅游产品。马蜂窝一直在做的事情,就是通过旅游攻略提高旅游消费决策的效率,并且通过平台的商品帮助大家实现美好的旅行。

那么,我们的旅游直播自然也不能以“带货”为目的,能否带货,只是验证直播内容是否吸引人的一个方面。旅游直播最重要的,是要兼具趣味性和工具性。“趣味性”能给用户种草,比如受到袋鼠攻击怎么办,我们的澳洲主播能在直播中给到大家答案。“工具性”就能帮助用户做决策。实际上,马蜂窝的旅游直播从今年的暑期大促就开始尝试带货,未来也会不断通过直播的形式带动电商。

②如何应对疫情带来的冲击?

迅速调整心态和业务方向

南方+:疫情初期,旅游业遭受了很大的冲击,马蜂窝出台了怎样的措施来缓解员工和企业的压力?从企业抗风险的角度来看,这些经验有怎样的借鉴价值?

陈罡:企业的抗风险能力,源于“组织×战略“的动态平衡与调整。疫情虽然对行业有很大的冲击,但企业和行业都要继续发展,我们只能允许这个“冲击”在疫情爆发之后的短时间内存在,不管是我个人还是公司其他同事,都迅速地调整了心态和业务方向。

疫情刚刚爆发时,先保证消费者的利益是最重要的,我们用了将近两周左右的时间集中处理百万级的退订单量。在疫情最严重的时候,我们在北京和贵州两地的客服同事是最辛苦的,公司当时给同事们发放了特殊津贴。

今年2月上线的旅游直播频道对马蜂窝来说是个新业务,在行业当中同样也是没有成熟样本的新领域。启动“旅游直播”的过程,同事给我的反馈就是:既辛苦又兴奋。辛苦在于,一项新业务从0到1,需要技术、内容和人员都到位,既要协调内部的人员与技术支持,也要协调外部的主播和景区景点,在疫情期间做这些事情,比平常要难很多。兴奋在于,旅游直播真的给马蜂窝的内容生产带来了新的活力和高质量的多样化内容,让大家在疫情期间也能感受到公司的发展,对于整个公司的士气都有了很大的提升。

信心比黄金重要。这是我们不断在内部强调的一句话,经此一“疫”,我和我的同事也都做到了这一点。

抓住产业供给关系变化的机遇

南方+:在疫情的冲击下,文旅行业发生了深层次的变革,您在这场战“疫”中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陈罡:旅游行业对于世界经济是至关重要的,世界旅游业理事会的数据显示:2019年,与旅游业相关的收入占全球GDP的10.3%,过去5年,十分之一的新的工作机会都与旅游产业有关。所以,疫情对旅游业的冲击直接给世界经济带来了巨大的损失,毫无疑问,这也是我创业十年中的至暗时刻,整个行业都经历了一个冰封期。

疫情让人们生活发生了变化,同样也让旅游产业供给关系发生了变化。在需求端,大家更喜欢户外的、自由的旅游场景,倾向于选择更私密的旅行体验。马蜂窝此前发布的100个“中国新秘境”在疫情期间蹿红,系列榜单帮助游客找到国内人少景美的旅游目的地和景点。此后还会有更多“中国新秘境”被挖掘。

文旅变革访谈录〡陈罡:把握新兴小众市场新商机

马蜂窝《发现中国新秘境2020》城市篇榜单

在供给侧,除了机票酒店这些标品之外,市场越来越专业化、细分化和个性化。马蜂窝平台上的定制游、小众团越来越多,大家围绕星空露营、房车等主题,远离尘嚣,自由规划旅行。未来,我们的攻略内容和产品服务,都会围绕这些因为疫情带来的新需求进行生产和研发。不久之后,我们也将有关于攻略和新兴小众体验的消息与大家分享。

③下一步的战略重点在哪里?

关注消费者安心游的核心需求

南方+:由于境外旅游尚未重启,近两年旅游业的主要发力点预计仍在国内市场。经此一疫,马蜂窝在国内业务的定位有所改变吗?出境方面,马蜂窝如何应对这一“过渡期”?

陈罡:无论是国内游还是出境游,马蜂窝始终致力于帮助游客提高旅游消费决策的效率,找到适合自己的旅行方式和旅游产品。

出境游是否开放,还要依托于全球抗疫的整体情况和国家的相关规定。这恰恰给了国内游一个窗口期。其实在“五一”之后,中国旅游市场已经开始回暖,“十一”黄金周期间的旅游数字大家更是有目共睹。

文旅变革访谈录〡陈罡:把握新兴小众市场新商机

马蜂窝近3万景区景点已发布“安心游攻略”公告

现在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游客选择目的地、景区景点时,所有的旅行消费都指向同一个核心预期——安全安心。现在马蜂窝平台上已经有将近3万个景区景点提供了“安心游攻略”公告,并匹配了“安心游”商品。公告中将明确展示该景区的开闭园状态、预约信息、限流信息等,同时标注“安心游”标签的商品也在不断增多。

虽然出境游还不能成行,但我们自疫情爆发初期起就一直与境外和海外的合作伙伴报持沟通。德国、以色列、韩国、新西兰等旅游局或旅游机构在疫情期间也在与马蜂窝保持合作,通过直播等线上内容与中国游客保持沟通和交流。

结合小众玩法打造冬游新产品

南方+:进入今年四季度,马蜂窝如何应对这一旅游市场的传统淡季?

陈罡:冬季的国内游可以概括为“一南一北”,即南方有温泉,北方有雪场。尤其是现在,我们已经进入了“冬奥时间”的倒计时,我的判断是,冰雪项目在今冬依然会很火爆。马蜂窝从今年7月份就开始为第四季度的旅游产品作准备,“后疫情时代”的冬季旅游,要以安心取胜,以质量取胜。

我的同事们正在策划“马蜂窝优选”项目,这个项目将通过平台机制推动各大商家以更高的“安心游”标准研发新的旅游产品,马上,在我们的“双十一”的专场中,大家将看到相关内容和旅行玩乐产品,同时我们也会提供一定量的补贴,结合小众玩法、冬季新秘境的推荐,确保中国游客度过一个美好的冬季。

【记者】郑洁琳

【海报】潘洁 吴颖岚 谭唯

【策划/统筹】周人果 伍青 张西陆

【作者】 郑洁琳;潘洁;吴颖岚;谭唯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来源:南方+ - 创造更多价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