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力懸殊!為何只有10萬兵力的成吉思汗,能完勝40萬兵力的金國?

公元1211年,成吉思汗率領蒙古大軍討伐金國,一直到公元1234年窩闊臺滅金才宣告結束,總共歷時23年,史稱“蒙金之戰”。這看似是兩個國家的戰爭,實則不過是蒙古貴族和女真貴族之間的較量而已。

而總的來說,“蒙金戰爭”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即1211年到1217年,成吉思汗侵金階段;1217年到1223年,大蒙古國大將木華黎侵金階段;1230年到1234年,窩闊臺侵金階段。此戰以金朝的覆滅而宣告結束。

我們今天就先來說第一階段,即成吉思汗侵金階段發生的一場著名戰役——“野狐嶺之戰”。

實力懸殊!為何只有10萬兵力的成吉思汗,能完勝40萬兵力的金國?

關於這場戰爭,可以論述的點有很多,當然,爭議的地方也很多。而其主要原因,筆者認為還是由於史料的缺失和記載的不完整造成的。

我們本文就來說一下,在野狐嶺之戰中,只有十萬蒙古大軍的成吉思汗,為何能完勝擁有四十萬大軍的金朝!

實力懸殊!為何只有10萬兵力的成吉思汗,能完勝40萬兵力的金國?

首先來說,蒙古大軍的勝利得益於成吉思汗在立國後所實行的“領戶分封制”,即將部眾分為萬戶、千戶,當時成吉思汗手下就有95個千戶。成吉思汗規定,凡是15歲到70歲的男子都列入軍籍,自備戰馬,準備隨時出征。以前的蒙古,部落間分散很嚴重,且部落與部落之間還會時常發生戰爭,因此不同部落之間的人是很難集中在一起的,想要發動大規模的戰爭也幾乎不可能。

成吉思汗統一蒙古之後,各部落都不再屬於部落首領,而都歸成吉思汗節制,成吉思汗又將這些部眾分給千戶、萬戶去管理,因而在有戰事的時候,動員效率就變得很高了。

所以在蒙金戰爭之時,成吉思汗就能動員起足夠的人馬參與進來,而這和他的領戶分封制時分不開的。

實力懸殊!為何只有10萬兵力的成吉思汗,能完勝40萬兵力的金國?

其次,蒙古將領身先士卒,士兵們作戰勇敢。在攻打金朝之前,蒙古草原上總是戰事不斷,雖說不是什麼大規模的戰爭,但是一場場的戰事下來,成吉思汗的軍隊卻也是身經百戰,所向披靡了。更何況此時的成吉思汗,還擁有像木華黎、者別、速不臺等這樣的大將呢!

但是反觀金國,在滅亡北宋入主中原之後,統治階級也已經是腐朽不堪了,雖然朝中還有像完顏承暉這樣的能臣存在,可數量畢竟太少了,僅憑他一人之力,是無法挽救已經腐爛到骨子裡的大金朝的,更何況此時的皇帝完顏永濟還是個昏君。

因此,文恬武嬉的金國其戰鬥力是不能與此時的蒙古大軍相匹敵的,就好像當年的北宋王朝無法抵擋金朝的鐵蹄那樣。

實力懸殊!為何只有10萬兵力的成吉思汗,能完勝40萬兵力的金國?

第三,便是金國在戰爭時所犯的一些錯誤了!其中最典型的便是“分兵”。

在戰爭之初,金朝丞相徒單鎰便提出陳兵四十萬在野狐嶺藉助有利地形和蒙古大軍決戰(即所謂的“聚而眾”戰略),在四比一的絕對優勢下,成吉思汗的蒙古大軍就算是再勇猛,也會受到很大損失,正如成吉思汗所說的:“如果我率領大軍和他決戰,那麼我一個蒙古勇士,就會承受四把馬刀的打擊”。

再者來說,金軍還可以藉助山地地形來抵禦蒙古大軍,並且還能使蒙古騎兵陷入無用武之地。但金軍統帥完顏承裕卻將兵力分散開來,從而使得蒙古大軍只需集中兵力攻其一處便可破敵。其餘軍力則均為閒置狀態,發揮不出戰力。

所以,完顏承裕在野狐嶺一線分據險要的戰略部署,實際上就是在自掘墳墓。

實力懸殊!為何只有10萬兵力的成吉思汗,能完勝40萬兵力的金國?

當然了,除了上述這三個原因之外,實際上金軍統帥士氣低落也是造成其失利的一個重要原因。統帥完顏承裕原本就在烏沙堡戰役中被蒙古大軍打敗,已經是心有餘悸。在戰術上又採取分兵把守,平均使用兵力的消極防禦策略,最終致使原本可以戰勝的金軍大敗而歸。

所以我們從這一場戰役中,就足以看清金朝政權內部的腐敗程度了。

​而野狐嶺之戰的失敗,也使得金朝再也無法恢復元氣,最終只得走向滅亡了!因而很多史學家都說,野狐嶺之戰就是決定金朝存亡的一戰,勝則興,敗則亡!歷史證明,果然如此!

參考文獻:《多桑蒙古史》、《成吉思汗之今日世界之形成》、《金史》、《元史》等;

以上圖片均選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