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康之耻的影响有多大?看看崖山之战后的战场就知道了


靖康之耻的影响有多大?看看崖山之战后的战场就知道了


北宋与南宋合称两宋,它们是一脉相承的王朝,可表现出的特点完全不同,北宋名臣辈出,如:包拯、范仲淹、欧阳修等,南宋奸臣似乎很多,如:秦桧、贾似道等;北宋似乎名将很少,大概只有:狄青、种师道等人,而南宋似乎猛将如云,有:岳飞、韩世忠、张浚、刘光世等。

靖康之耻的影响有多大?看看崖山之战后的战场就知道了


今天我们来了解北宋和南宋很大的一个不同:同样面对生死考验,两宋大臣们如何选择。

一、“靖康之变”发生的其实很安静。

靖康之耻并不像电视剧中和小说中表现的那样,很多场面是我们根据后人的臆想而自行脑补过的。了解真实的历史,必须回到那个时代。

让我们一起来到公元1127年的北宋汴梁城,这一年的冬天连降大雪,给人很凄凉的感觉,正月里,原本应该热闹的城里此时格外冷清,大量的花灯此时正在城外,金军用花灯打扮着自己的军营,皇帝多了一次不那么令人期待的出行,正月初十的早晨,钦宗皇帝的车马出现在城市的南门,几乎没人知道皇帝要去哪里,因为金军已经占领城市,索要巨额赎金,皇帝不得以,只好亲自前往金军大营请求减少赎金。

靖康之耻的影响有多大?看看崖山之战后的战场就知道了

汴梁城平面图,当年宋金合议使者主要经过南薰门

一些百姓们收到了消息前来,他们攀住皇帝车马,请求其留下,作为护卫大臣的范琼只能杀掉了几个百姓,才使得皇帝顺利脱身,皇帝做好了最坏的打算,他任命了孙傅为留守兼太子少傅、礼部侍郎谢克家兼太子宾客、户部尚书梅执礼担任副留守,并让皇太子监国,与皇帝同行的是李若水等人。

靖康之耻的影响有多大?看看崖山之战后的战场就知道了

不赞同皇帝出行的还有大臣张叔夜,他苦苦哀求皇帝,感染了在场的人,皇帝心意已决,含泪回头喊着张叔夜的字说:“嵇仲努力!”

在金兵的带领下,皇帝来到了金军的大营,本以为晚上就可回城的宋人,在南薰门始终没有见到自己的皇帝,第二天,人们再次到城门口等待,可还是失望而返,后来,人们知道金人以移交给他们的金银太少为借口,扣留了皇帝。

金人要多少金银?

他们狮子大开口,金一百万锭、银五百万锭。(相当于金一千万两、银两亿五千万两)

早在前一年十二月,开封府的官员们就开始大力搜刮,各种办事员在大街上号召大家为皇帝捐款,就连宋徽宗的郑皇后的宅子也不能保全,从这个地方搜出了很多藏匿的金银。后来,开封府开始挨家挨户搜查,金银铺子有时能搜出成千上万两黄金,这次东拼西凑的结果是:金五十一万七千余两、银一千四百三十万二千余两。(这笔钱白给了金军,如果有骨气,都发给自己的将领们与金军决战不好吗?)

后来钱实在凑不够,开始用女人来抵债,一个宫女银五百锭、一个歌女银二百锭、普通女子价格银一百锭,最后还是无法令金人满意,只能用后宫嫔妃们去金营充数,其中还有当时皇帝的皇后,这被看作是事变中最大的耻辱。

靖康之耻的影响有多大?看看崖山之战后的战场就知道了

北宋歌女


二月初五,皇帝知道了自己被废的消息,二月初六,金人正式宣布这一决定,随行的宋官纷纷磕头请求收回成命,金军头领派人来扒掉皇帝的龙袍,李若水上前抱住皇帝,“这贼乱做!此是大朝真天子!你杀狗辈不得无礼!”,此后,李若水破口大骂金人,最后被金人打死,后人感叹:灭辽时死节的大臣有十几人,但灭宋时死节的只有李若水一人。

不久徽宗和皇室成员及其家眷被金军全部抓住,分批押送到北方金人统治区,这就是“靖康之变”。

二、南宋灭亡时的崖山海战很惨烈

公元1276年,蒙古人的大军包围南宋临安(杭州),太皇太后谢氏自知无力回天,便以恭帝赵的名义向敌军统帅伯颜投降,至此,宋朝在实际上已经灭亡。

但同时,不愿降敌的大臣们以丞相文天祥、陆秀夫及大将张世杰为首,先后拥立益王赵昰、广王赵昺为帝,并在闽粤一带抗击元军,但在对方的猛攻下,却只能接连败退。

靖康之耻的影响有多大?看看崖山之战后的战场就知道了

崖山之战


公元1279年二月,流亡到崖山的南宋小朝廷迎来最后一战。这是中国历史上少见的大海战,宋军十万人对战元朝两万人的军队,最终宋军大败,陆秀夫无奈之下,背着年仅七岁的小皇帝投海,南宋灭亡。后人说:“崖山之后无中国”,可见南宋最后的战役的影响巨大。崖门海战后的第二天,,即二月七日早晨,崖门海上浮尸十万,史书记载:“陆秀夫走卫王舟,王舟大,且诸舟环结,度不得出走,乃负昺投海中,后宫及诸臣 多从死者,七日,浮尸出于海十余万人”。

这与北宋灭亡时大臣们的表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北宋的官员在金军来到之后迅速涌现出了一批愿意帮忙找钱的官员,甚至连皇帝他们也卖了,除了康王不在开封得以保全,其他人不论男女老幼,皇帝的家族成员都被一网打尽,这无疑是都城官员们的“功劳”。

南宋的大臣们抵抗的多,投降的少,抵抗派中最有名的就是文天祥,他的《过零丁洋》至今仍然感动着我们。“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成为了无数后世爱国者的座右铭。

三、北宋大臣“舍脸”,南宋大臣“舍生”的原因

靖康之耻的影响有多大?看看崖山之战后的战场就知道了

宋高宗


宋高宗即位后,曾经被金人一路往南追杀,他们的口号是“搜山检海捉赵构”,赵构的心灵遭受到了巨大的冲击,从此不敢会开封,除此之外,他在逃脱金军追击后,开始思考“靖康之变”的经验教训,大臣们的不忠表现让他很是失望,北宋高薪养出的官员的表现竟然是这样的,在解决了开封的那些遗留大臣之后,自己开始改变策略。

第一,受靖康之耻影响,南宋朝廷加强了对官员们的道德品质的教育,在妇女中也开始普及“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观念。道学开始在那个时代快速发展,所谓“存天理、灭人欲”,教导大家要讲道德,要有明确“君臣之分”,还要对君主忠诚。

第二,与北宋的“陈桥之变”建国环境不同,南宋建国初金军不断进犯,国家危如累卵,不断地激发着南宋士人们的反抗热情。其中以岳飞为代表的“岳家军”战斗意志最坚定,还有辛弃疾这样的文武双全的读书人在金占区的“金戈铁马”,河北山西地区有八字军“誓杀金贼”的决心。

靖康之耻的影响有多大?看看崖山之战后的战场就知道了

岳飞

靖康之耻是宋代的一个污点,但它并没有想象中的那般屈辱,真实的历史不是金人一来就杀进皇宫,俘虏二帝,大肆抢劫城市,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真实的历史是:汴京平静的冬天,金人与宋皇帝多次和谈,亲金的宋臣为满足新主子的金钱要求,大力搜刮人民甚至王宫大臣,最后把皇帝也给出卖,换得自己的安全,人民也开始表现出对皇帝的不满,朝廷里的大臣离心离德,北宋的灭亡静悄悄。

南宋统治者上台后,首先解决这历史遗留的问题,他们很快树立伟大光荣正确的形象,迅速处理亲金大臣,号召大家“精忠报国”、“收复旧河山”、南宋大臣受到残酷的战争现实的教育,开始与北宋大臣有明显不同。

我是马期门,专注于历史领域的“迟早会成名”的创作者,坚定相信学习历史就是品味人生,也是预见未来。

欢迎点赞、评论、转发。

参考资料:脱脱著《宋史》、郭建龙著《汴京之围》、刘时举著《续宋编年资治通鉴》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