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我們不要忘了援鄂默默無聞的志願者們

個體醫生,18歲的高中生,民間志願者組織,他們不屬於任何一家醫院,不在編任何一支醫療隊,隻身一人孤單的前往湖北,只有家人的叮囑和掛念。但就是有這麼一類人,在國家危難時,挺身而出,不在乎個人計較得失,只有心中的責任和信念。

​2月5日,在經歷了反覆的思想鬥爭後,個體戶醫生莫仁雲關閉了自己的私人診所,決心到武漢參加救治工作。而妻子的第一反應就是,不行太危險了,怎麼也輪不到他的。可是他自幼受家人教誨,做人要行善積德,這次無論如何也要到武漢去。

​莫仁雲是廣西來賓市忻城縣人,曾經在鎮衛生院臨床一線工作多年,對急救,麻醉和內科有著豐富的診療經驗。他通過“慈善中醫之家”聯繫上了其他4個個體醫生從湖南嶽陽集合,於2月15日到達武漢,隨後被分配到了武漢市第七人民醫院六病區,因為防疫物資緊缺,他沒有N95口罩,只好多帶幾個一次性外科口罩。

​他們5個人和2個老中醫組成了診療團隊,整個病區40多個住院病人在他們的救治下病情不斷好轉。他們採用了純中醫治療方法,一開始有人對此提出質疑,後來病號情況好轉,大家對中醫治療方法也變得越來越信任。

​從2月15日至3月13日,經過一個月的努力,莫仁雲順利完成了救治任務,在經過14天隔離後,他於4月2日乘火車抵達廣西來賓。他的妻子和四位朋友到火車站接她回家,一束鮮花,四張紅紙打印的歡迎標語。目前他的核酸檢測為陰性,肺部CT也未見異常。

​即便如此儉樸的迎接“儀式”,莫仁雲都覺得有點隆重,他說大家如此禮待我,我受之有愧,以後國家任何時候需要我,我都會衝鋒向前。

“其中還有桂林一個叫何峰的個體醫生,疫情初期自己開車去參加另一個援鄂醫療團隊,前幾天返程時也低調回來了。相對於他們當初毅然地逆行走向前線,帶著一份醫者的責任和一顆真誠救人的心,去救治那些患者,自己並沒有想過要做什麼大英雄,返程時是什麼禮遇根本不在乎。”

“以參加過這場大戰為榮”


請我們不要忘了援鄂默默無聞的志願者們

左一為莫醫生

那個一天一夜步行100多公里援鄂的高中生志願者現在怎麼樣了?

志願者中最小的應該是一個18歲的高中生吧。

他叫朱如歸,是陝西眉縣一名高二學生。

很難想象一個高二的學生這麼有擔當有主見去做志願者。

疫情爆發後,鍾南山院士發出預警說,大家不要去武漢,但是鍾老自己卻逆行去了武漢。

這一幕帶給了朱如歸無限的震撼,他當時在想一個八十多歲的老人都能衝到一線去,那年輕人躲在背後算什麼?

在1月26號,大年初一,從家鄉轉乘火車到西安,第二天早上快九點多的時候到了河南信陽。

但是由於疫情,當時信陽實行了交通管制,只能乘坐一個出租車出了市區,他一個人一直沿著107國道,一路步行,走了大概是一天一夜(100多公里)到了湖北孝感,進入孝昌縣境內。

來到孝昌縣第一人民醫院做志願者,1月28號的晚上將他分配到呼吸內科,進行了簡單的一些培訓,第二天早上就去了隔離區。

每天穿3層防護服,任務就是要收拾所有病人剩下的餐後垃圾,進行整個收尾工作。

工作並不難,但一輪下來,還是渾身溼透,出來脫掉防護服,整個人就脫水了。

雖然把媽媽的微信屏蔽,媽媽還是在老師的朋友圈看到他去做志願者,“既高興也生氣,恨不得跑去把他打一頓”。媽媽甚至擔心到晚上經常睡不著,畢竟朱如歸是家裡的獨苗。

朱如歸閒下來時也不願意給朋友家人打視頻電話,因為不想讓他們看到自己變成這個樣子。

媽媽說,記得有一次兩天沒有報平安,媽媽就給他發信息過去,兒子直接就給媽媽來了一句“活著呢”!這三個字讓媽媽哭笑不得。

在朱如歸看來,自己的工作不難,但是很有意義。

令他印象最深的是43床的一位70多歲的奶奶,屬於危重症病人。

朱如歸初見她的時候,飯也不吃,水也不喝,自己已經放棄治療了,很多醫護人員都拿她沒有辦法。

朱如歸在給老奶奶餵飯的過程中,她嘴裡不停的嘟囔,“我的子女不要我,不管我了!”朱如歸聽到了對老奶奶說:“老人家,你不要害怕,我就是從陝西過來,來幫助你的,你今後就把我當親孫子使喚!”

因為朱如歸的關心老太太非常振奮,慢慢配合治療,身體慢慢康復,轉到輕症的科室去了。

朱如歸看到老奶奶的變化非常高興,連護士長都誇他,“小朱你真有辦法,我們都辦不到的事情你辦到了!”

朱如歸也有自己的打算,他想先學習經驗下一步再去武漢做志願者,沒想到等他經驗學的差不多了,武漢志願者也要返鄉了,朱如歸也踏上了回家的路。

對於這個18歲的高中生做志願者,有人提出了質疑,說朱如歸不是什麼專業的,衝上前去甚至就是添亂。

朱如歸面對質疑很淡然,根本不像一個18歲的孩子,他認為打掃衛生,發飯,需要什麼專業知識?他只是做了他在這個年齡段,能做的全部。

很多人也說他是英雄模範之類的,朱如歸認為自己根本算不上,對他來說平安回來就已經幸運了。

如果再選擇一次,他還是會做同樣的選擇,還是會衝上去,因為他無愧於心。

談到這次志願者的收穫,他說到三點:

1.第一看到了疫情下人性的美與醜。

2.看到人在大自然面前是多麼渺小。

3.以後的生活不會像以前一樣,虛度光陰,把有限的時間做更有意義的事情,更有價值的活下去。

看到他的故事。

“十八歲就能有這個魄力和勇氣,我二十歲了做點什麼小事還瞻前顧後!”

“談吐成熟老練,有思想有行動,將來一定是個做大事的人!”

“有這樣的好孩子何愁中國沒有希望?好樣的,家教優良!”

“送飯打掃衛生需要什麼專業,這番話太有擔當了,這個媽媽很偉大,教出了一個腳踏實地的兒子!”

確實中國能有這樣的年輕人,我們為自己的民族感到驕傲。

朱如歸雖然帶著口罩,從眼神和談吐裡面依然可以看得出男孩子的成熟與自信。

為了目標可以步行一天一夜,這必然是有堅強的意志,看到榜樣有想法就去實行,必然是有超強的行動力,面對有好有壞的評價,對自己有清楚的認知,這個孩子不簡單,期待以後更厲害的表現!


請我們不要忘了援鄂默默無聞的志願者們


4名援鄂志願者“返鄉”50多個日夜太多難忘和感動

湖南4名資深志願者李海軍、車愛飛、李亮、何剛平安返鄉。

李亮的妻子段慧在一旁舉著拍子,遠遠地看著丈夫,隔離觀察14天后他們才能擁抱。她說,瞞著我去武漢,不怪他了,平安回來就好。

湖南4名資深志願者李海軍、車愛飛、李亮、何剛2月初奔赴湖北武漢,積極支援一線防疫抗疫行動,於4月2日平安返家,目前正在定點隔離酒店隔離觀察。肝膽“湘”照、援鄂50余天,他們說,50多個日夜裡,全社會團結一致、支援武漢,有太多難忘的故事、太多的感動。

“我們多做一點,醫院就能早一刻建成,大家都是這個信念。”李亮說,在武漢,他們加入了雷神山醫院建設工作的隊伍,負責室內吊頂和電線安裝,連續奮戰了13個日夜,他親歷了醫院的建設速度,感覺到了國人的團結,看到了祖國的強大,“能參與到這樣一個偉大的壯舉中,我很榮幸,覺得自己是個有價值的人。”

完成雷神山醫院工地的任務後,4名志願者又轉戰武漢紅十字會醫院做志願服務,為醫務人員提供後勤保障。李亮開著那輛貼著“眾志成城 武漢加油”大字的小車奔波在街頭,義務接送醫護人員上下班,他每天志願服務超過10個小時。每次當“專車司機”完成接送後,李亮都會留下一句話“用車找我,隨叫隨到”。當對方感激地問起他的姓名時,他總是笑著回應“我是來自湖南的志願者。”

51歲的李海軍,是一名來自湖南邵陽的退伍軍人,也是一位從事救災工作12年的志願者。從5.12汶川地震,到4.14玉樹地震,再到4.20雅安地震,他的救災足跡遍佈全國大江南北。妻子段慧一直很支持李亮,但這次她不同意李亮去武漢,因為抗擊病毒並不是李亮的強項,“危險,看不見、摸不著。”可是李亮還是選擇瞞著家人“逆行”,因為他覺得“肯定有需要他的地方”。

李海軍、車愛飛、李亮、何剛都是雨花群英會的核心志願者,援助武漢期間,雨花群英會協調的一批13000斤蔬菜,籌集的一批空氣消毒機、殺菌淨手器等支援武漢的防疫物資,都是由4名援鄂志願者以最快的速度進行發放。

中國好人、長沙群英會理事長傅強說,雨花群英會抗疫公益行動武漢分隊4名志願者奮不顧身、衝在一線,在武漢踐行作為湖湘志願者的責任與擔當,體現了雷鋒家鄉人“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願服務精神。

截至4月1日,雨花群英會已在此次防疫行動中向一線醫務人員、老人、社區工作人員、困境群體等免費派發醫用口罩超過25萬隻,捐贈其他防疫用品及米油蔬菜水果等生活物資價值超過600萬元。同時在社區開展防疫宣傳、噴灑消殺、心理安撫、生活物資供應等行動,直接受益群眾超過50000人。

在關乎民族危亡的時刻,“團結抗疫”成為了我們共同的目標和精神支柱。


請我們不要忘了援鄂默默無聞的志願者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