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績變臉再度襲來 交易所追問多家公司

上週,滬深交易所共披露問詢函件72封,數量上較往周明顯增多,主要原因是近期為上市公司2018年度報告披露密集期,年報問詢函隨之增多。

1月底業績集中爆雷的情形仍歷歷在目,4月底這一情形再度襲來。僅上週,就有金盾股份、ST秋林、歐菲光、ST歐浦、迅遊科技等公司大幅向下修正前期披露的業績預告或業績快報,滬深交易所第一時間關注,發函追問具體情形。

金盾股份4月26日午間修正2018年度業績快報,預計由盈利1.18億元修正為虧損17.9億元,原因是對收購中強科技、紅相科技形成的商譽計提減值準備,以及對4宗訴訟案件計提預計負債。深交所對此高度關注,要求金盾股份說明此次業績快報修正的具體決策過程,商譽減值和預計負債計提的具體金額,知悉業績修正的方式及具體時點、業績修正是否及時,公司在財務管理及信息披露事務管理等方面的內部控制是否存在重大缺陷。深交所還要求金盾股份說明在披露2018年度業績預告及業績快報時是否對中強科技、紅相科技進行減值測試,當時未計提減值準備的原因及合理性是否存在業績預計不審慎的情形;說明商譽出現減值跡象的具體時點,並結合收購時的盈利預測情況,說明2018年計提商譽減值測試的計算過程,相關會計估計判斷和會計處理是否符合《企業會計準則》的規定,是否利用商譽減值進行不當盈餘管理。

ST秋林4月24日晚間披露業績預告更正公告,公司預計2018年度虧損39億元—43億元,與前期業績預告出現盈虧性質變化且差異巨大。對於業績變臉,ST秋林表示,公司黃金事業部下轄公司經營狀態基本停滯,而該板塊截至2018年底的應收賬款達22.91億元,但應收款單位稱公司並未提供貨品。此外,黃金業務板塊存貨真實性也存在問題,將存貨金額9.85億元及對應進項稅額1.58億元,合計11.43億元轉入其他應收款。另有其他應收款及預付款共計約2.5億元,預計無法收回。ST秋林將上述其他應收款全額計提資產減值,加上持有吉林龍井農村商業銀行置出資產3.38億元可回收性較小,ST秋林此番計提資產減值超過40億元。

4月24日深夜,上交所即發出問詢函,追問ST秋林應收款單位的具體名稱、與公司及實控人之間是否存在關聯關係,致款項無法收回的原因及具體責任人。上交所要求ST秋林全面自查導致公司鉅額資產損失的具體原因,並說明公司在財務管理及信息披露事務管理上是否存在重大缺陷,公司實際控制人、控股股東及一致行動人、公司董事高管人員是否存在轉移上市公司資產、背信損害上市公司利益的情形,以及前期信息披露是否存在需要補充更正之處。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為A財經視點信息過濾系統挖掘,第三方數據整理而成,所有信息僅供參考,並非股票推薦,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進行投資決策風險自擔。 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敬請留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