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辛苦培養出的孩子,會感恩你對他的付出嗎?

你辛苦培養出的孩子,會感恩你對他的付出嗎?

世界上最親密的關係,除了兩性關係,就是親子關係。在我們的生活中,父母往往扮演著堅不可摧的角色,守護著年幼的孩子,培養他,在期望中逐漸長大。

所謂成長,便是伴隨著不斷與過去的自己告別。脫離稚氣,成長為一個有責任、有擔當、感恩上進的人。可有時,願望很美好,現實卻萬般骨感。和很多朋友交流時,家庭教育成了大家日常談論的最多的話題之一。普遍都覺得,父母和孩子的關係處理不好,孩子難教。家長對孩子熱情萬分,孩子對家長卻表現冷漠。

1

我朋友的兒子,成績很好。今年高考,也考入了心儀已久的大學,一家人都非常高興。九月入學的時候,父母一起送他去學校,簡直有種舉家遷移的喜悅感。

最近,恰逢值國慶大假,老母親思子心切,遂千里迢迢,南下探望兒子。但她卻沒有料到,她在兒子所在的學校住了五天。見面只有三次,其中有一次還是在校園偶遇。累計相處時間,不超過四個小時。即將啟程回家的前一晚,電話邀請兒子共進晚餐被拒。又厚著臉皮要求兒子送她去機場,也被無情拒絕,並掛斷她的電話。老母親情緒瞬間崩潰,她只是想多看看兒子,想讓兒子多陪陪她,難道錯了嗎?她大哭指責兒子不孝,孩子卻無動於衷,不僅沒有勸慰,反而責怪母親的到來,打亂了他既定的計劃。

這場爭論,勞心費神,彼此都有種深深的無力感。因為兒子,母親愛上了千里之外的這座城,因為城裡的人,是她疼入心肺的兒子。如今,他們直線距離不到一千米,可心,卻遠了那麼多。

她不知道究竟是自己做錯了,還是兒子遇到了什麼事?再三讓老公去確認,直到最後確定是孩子單純的不想陪她,並沒有任何事情發生,才做罷。可一顆心剛放下,另一邊的失落卻深深的埋在她的心裡。曾幾可時,自己變成了兒子最不想見的人。他怎麼可以這樣狠心,連陪媽媽吃一餐飯的機會,都不給。

孩子說,他才上大一,無論是環境,還是同學,都要適應。本來學業就忙,好不容易放個假,學校還有活動。而且開學後不久,就已經和舍友約好去周邊旅遊,母親的到來,打亂了他安排好的一切。無法出行不說,還得跟著母親東跑西跑,心裡累。也不想讓母親將所有的關注都放在他身上,所以才斷然拒絕了她。

好像說的挺有道理。但是,孩子從沒有想過,母親大老遠的來,就是為了看看他,多和他相處幾天。小時候,母子倆曾親密無間,當孩子上了大學,卻再也不屬於母親了,她心裡是多麼難過啊。難道這點愛子之心也錯了嗎?孩子你怎麼可以無視母親的存在,連陪她吃飯,送她上飛機都可以做到斷然拒絕。孩子,有想過母親的感受嗎?你需要母親幫助時,無論什麼理由,母親都不會冷漠的說不,可你向母親說不的時候,內心有些許痛嗎?

記得一部韓劇中這樣形容過愛:“所謂愛一個人,不是寬裕了想要給予,而是懇切地必須給予;所謂愛一個人不是喜歡對方的體溫,而是想要跟對方的體溫越來越接近;所謂愛一個人是即便對方一直折磨你,你一直想要討厭對方,但怎麼也討厭不起來。所謂愛是,不是不討厭,而是絕對不能討厭的意思。”

母親是這樣愛的,孩子呢?

你辛苦培養出的孩子,會感恩你對他的付出嗎?

2

俗話說,一樣米養百樣人,說的一點都不錯。孩子們都不喜歡拿自己和別人比較,可只有通過比較,你才會發現,傷害的究竟誰?

同樣的國慶節,同樣上的孩子,一對雙胞胎兄弟卻直接進了微博熱搜。這二個孩子,其中一人被保送北大,另一人為中科院博士,國慶時來到母親所在的工廠,幫媽媽打工。

因為兄弟倆心疼在工廠裡辛苦打工的母親,所以先後前往工廠頂著烈日作業,幫母親打工。他們說主要是想感受媽媽的辛苦,感受媽媽賺錢養育他們的不易。

沒有華麗的辭藻,樸實的語言就是最美的表達。他們說只是單純的想體驗一下母親工作的感覺,可卻幫媽媽承擔了大部分工作。千里迢迢去探望母親,和我朋友剛好相反,結局也完全不一樣。這對孩子他們用有溫度的動作,讓父母感受到實實在在的欣慰而不是心寒。

同是國慶,別人家的孩子體味著媽媽辛苦,來幫助媽媽。他們只想多賺一點錢,讓父母親早點退休。現在很多人都在說,寒門難出貴子,可這個家,讓人羨慕不已,不僅出了貴子,還連出了二個。即使父母給予的物質很少,可這並不妨礙他們懂事、體貼、心懷感恩對待父母。而有很多的孩子,物質條件優越,卻從來沒有感激之情,真是令人悲哀。

每次都在說服自己,不要對比不要對比。可沒來由的,看到人家對父母的感恩孝順,人們都會聯想到自己,從而進行對比。同樣的付出,是否也得到了同樣的回報呢?

你辛苦培養出的孩子,會感恩你對他的付出嗎?

3

以前電視上報道過一個孩子,剛考上大學。便想要父母親為她買蘋果手機,蘋果電腦。而父母都是普通工人,收入不高,無力承擔購買手機電腦的費用,無法滿足孩子的要求。希望落空的孩子忍受不了這樣的結果,就在手機店內對父母百般辱罵,拳打腳踢。她說,不買手機電腦讓她在學校裡怎麼過,會被人看不起。周圍有人勸她,要不,換個便宜一點的。她也不願意,就是逼著父母去買。我看到她媽媽被她逼在牆角,雙手捂著臉,無聲的哭泣。

那一刻,她一定痛恨自己的窮,才會把她逼到這般地步。我不知道,她是不是也會想,自己萬般疼愛培養出來的孩子,怎麼會變成了吃她的魔鬼?

是什麼造成了孩子這樣的性格,是因為無休止的溺愛?還是孩子受到周圍同學攀比氣氛的影響?我們不得而知,但我想,這個孩子以前提出的需求,父母一定是盡已所能,無條件滿足的,否則她也不會毫無來由的提出這種無禮要求。正因為這樣,她從來不會去想錢從哪裡來?父母有多不容易,只管滿足自己的虛榮心。這種孩子,連父母都不懂得尊重,不懂得感恩,我相信,她在社會上,不會成為有用的人。

你辛苦培養出的孩子,會感恩你對他的付出嗎?

中國受儒家文化影響,對孝順看得尤為重要。成語“伯俞泣杖”說的是漢朝時期,有個叫韓伯俞的人,他非常孝順。他小時候偶有過失,家教嚴厲的母親就會拿柺杖打他。他忍受著打罵,卻從不哭也沒有怨言。長大後,母親又因他的小過失而用柺杖打他,結果他放聲大哭。母親感到很奇怪,問他,從前打你,你都不哭。為什麼現在打你,哭成這樣?韓伯俞說,你從前打我,我雖然痛,但是知道母親身體安康。現在打我,沒有以前那麼痛,就曉得您已經老了,打不動了,恐怕我也不能陪你過很久了,所以心裡萬分悲傷,才哭了起來。

每個人都會隨著時間的推移,慢慢老去。當他們不在年輕,行動遲緩,思維僵化的時候,我們要用什麼樣的心態去看待他們。父母在,家還在,父母不在,家也沒有了。即使再不願承認,都不得不面對父母可以陪伴自己的時間越來越少的現實,更不要等到子欲養而親不待的時候才後悔,那將會讓我們抱憾終身。

奇葩說裡馬東也曾提過這樣一件事,他走哪裡,他母親都會在後面關燈,說節約用電。當時,他萬分反感,也和母親爭執了很多次,然而,母親依然會在他後面關燈。後來,他也想通了,關就關吧,順著母親,讓她高興一下也好。其實,我們還能為母親做什麼呢?無非就是順著他們的意思,讓他們感受到子女在乎他們的感受罷了。

每次孩子要求父母都覺得理所應當,父母卻不能去要求孩子。親子關係,變成不斷索取的過程。父母更象是一臺取之不竭、用之不完的提款機。為了和平共處,父母一味的忍讓,縱容了孩子自以為是,不懂感恩的心態。

古語云,百善孝為先,如果每個人都不懂得尊重父母,不懂得體諒父母,即使上最好的大學,考試門門優秀,又有什麼用?所以,做父母的,一定要時常進行自我檢討,千萬不要將孩子培養成“白眼狼”。要知道,對孩子最好的教育,是教會孩子感恩。只有他懂得感恩,才能成為社會上更優秀更有用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