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开学,比起表扬、鼓励,帮他们建立“成长型思维”更有价值

昨天去表姐家,表姐和女儿丫丫对话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一句话是

“你是最棒的”

丫丫吃饭,妈妈夸她是所有孩子里吃饭最好的,丫丫弹琴,妈妈夸她是所有小朋友里弹得最好的,后来,丫丫玩拼图时,一个部分总是拼不好,于是她很烦躁。表姐走到女儿旁边微笑着说:“丫丫,你是最棒的,妈妈相信你,一定能拼好。”丫丫半信半疑地继续拼,可是还是拼不好,她生气极了,索性把所有拼图全部拆掉,跑到房间生闷气。

表姐虽然爱鼓励女儿,却也不像今天这样呀!问了后,终于知道了原因。

丫丫马上上一年级了,表姐为了女儿上小学后能继续保持自信、乐观,于是,她从暑假开始就每天把“你最棒、你最好”挂在嘴上,希望给女儿建立强大的自信心。

表姐的做法在好多家长眼里是正常的好方法,毕竟我们常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虽然比起打击孩子,表姐的做法算正向的,但需要警惕的是,一个从小被带上类似“你最棒”的帽子的孩子,很容易成为“固定型思维”的人,这种思维模式会让他们面对各种事情时报以消极的态度。而拥有“成长型思维”的孩子,遇事总想着寻找方法。

孩子开学,比起表扬、鼓励,帮他们建立“成长型思维”更有价值

01、什么是“固定型思维”和“成长型思维”?

什么是“固定型思维”和“成长型思维”?

美国教授卡罗尔·德韦克在《终身成长》一书中说:“相信自己的才能是一成不变的,是“固定型思维”。反之,相信人的才能是可以发展的,即为“成长型思维”。

表姐一直强调女儿“你是最棒的”,其实就是在给女儿套上“固定型思维模式”,即你的才能是最棒的,不管努力与否,你都能成为最好的。生活中,父母潜移默化中让孩子形成“固定型思维”的语言有哪些呢?

你真聪明,简直就是天才!

你的智商真高,不用怎么学习,都能学好。

你天生就是学习的料,不费劲都能考好。

你生来就笨,所以学不好。

女生上了初中,就没男生学得好了。

事情都是命中注定,人无法逆转。

家长以为前几种话能鼓励孩子,后几种表述可以让孩子认清事实,但大量研究表明,夸孩子聪明、智商高,或告诉孩子生来不如人、事情都是注定的,都很容易让孩子成为“固定型思维”的人。在这些孩子认知里,一个人的能力是天生注定的,因此,他们面对事情时采用的是静止的眼光看问题。但“成长型思维”的孩子,父母给他们从小灌输的思想是,成功是通过努力获得的,遇事要寻找解决方法,因此,他们认为人的能力是可以发展的,凡事会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孩子开学,比起表扬、鼓励,帮他们建立“成长型思维”更有价值

02“固定型思维”和“成长型思维”的孩子,面对事情反应差别很大!

上面讲了两种思维方式的定义,以及孩子形成这两种思维方式的原因,那么持“固定型思维”和“成长型思维”的孩子,面对生活具体有哪些不同的反应呢?

  • |对自身的评价不同

“固定型思维”的孩子,要么认为自己是优秀的,要么认为自己是无用的,总之,个人的能力是固定的、一尘不变的,他们不崇尚努力,认为一个人的成功与努力无关。当他们遇到事情时,会用这两种认知看待自己,而不是根据事情的难易程度对自己做出正确判断,所以他们很容易出现对自己过高或过低的评价。此外,“固定型思维”的孩子,很容易把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内化为自己的评价,造成自己认知出现误差。

“成长型思维”的孩子,不会给自己下定义,他们认为自己是一个发展的个体,评价自己时,往往依据客观事实,既能看到自己优点,也能看到自己的不足。持“成长型思维”的孩子,对自己的评价不是固定的,他们能根据自己近期的表现对自己做出合理的评估,然后适时改变自己。此外,他们不会轻易被外界的评价左右自己,不会把外界评价当成对自己的认知。而是通过外界评价发现自己的问题,对自己有清晰,正确的评判。

孩子开学,比起表扬、鼓励,帮他们建立“成长型思维”更有价值

  • |面对挑战的心态不同

“固定型思维”的孩子,把每一次挑战看成证明自己的机会,他们面对挑战很难有愉悦的心情,总是想方设法争输赢。成功的挑战,对于持这种思维的孩子,意味着可以向他人证明自己的价值,可以得到他人的尊重,却也时常被胜利冲昏头脑。事实上,“固定型思维”的孩子在选择挑战时,时常选择自己能力范围内的事,他们不会选择有挑战性、有难度的活动,因为他们害怕活动任务不在自己的可控范围内。

“成长型思维”的孩子,应对挑战是想让自己变得更好,他们基于自己的兴趣、爱好迎接挑战,享受挑战的过程,而不是把挑战当证明自己价值的机会。“成长型思维”的孩子选择挑战时,不会总是选择在自己能力范围内的事,他们喜欢有难度,有挑战性的活动,希望通过挑战,战胜自己,获得一定的知识、技能,让自己在原有水平上更进一步。挑战成功了,他们会开心的同时总结成功经验,挑战失败了,他们会寻找失败原因,接着再战。

孩子开学,比起表扬、鼓励,帮他们建立“成长型思维”更有价值

  • |学习方法不同

“固定型思维”的孩子,学习时常常照本宣科,不动脑子地死记硬背,他们认为学习就是把别人传授的知识记下就行,不会主动地去探究知识,也不会寻找灵活的学习方法,总是被动接受知识。持“固定型思维”的孩子,学习的目的大多是应对考试,而不是获得知识本身,因此,学习对他们来说是一件枯燥、无味的事。

“成长型思维”的孩子,把学习当作获得知识的过程,他们主动探索学习方法,不需要被监督。当面对枯燥的知识时,他们会寻找有趣的方法,让自己保持动力。在学习时,他们常总结规律,分析知识产生的过程,从而高效地掌握知识。

孩子开学,比起表扬、鼓励,帮他们建立“成长型思维”更有价值

  • |对失败的看法不同

“固定型思维”的孩子,会把一次失败看作是自己这个人的失败,甚至认为自己没有做成事情的潜力。持这种思维的孩子,往往不会从失败中总结经验,面对失败,他们首先感到的是自己的自尊受到伤害,感到强烈的羞耻感,然后把失败归结为种种外界原因,通过找“替罪羊”让自己摆脱失败的挫败感。失败对“固定型思维”的孩子意味着重创,失败不会让他们变得更优秀,而是让他们变得更固步自封,更糟糕。

“成长型思维”的孩子,虽然也会认为失败是一件令人心情糟糕的事情,但一次失败不意味着自己这个人是失败的。他们能很快地从失败的情绪中走出来,紧接着找出失败的原因,然后从失败中总结经验,寻找让自己变得更优秀的方法。持“成长型思维”的孩子,不会把失败看成洪水猛兽,失败不等于没尊严,他们能用正确的心态面对失败,始终相信,掌控人生的不是失败,而是自己。

孩子开学,比起表扬、鼓励,帮他们建立“成长型思维”更有价值

03、帮助孩子建立“成长型思维”,让他们正确看待自己,应对生活

以“固定型思维”面对生活的孩子,是固步自封的,他们不会多角度看待问题,常常陷入死胡同到不到出口,长此以往,自卑、消极、偏执成了他们的代名词。而“成长型思维”的孩子,面对任何问题,都会主动的寻找方法,面对生活,他们充满信心和动力。那么,家长该如何培养孩子的“成长型思维”,让孩子从小内心开放、理性呢?

1、多方面评价孩子,拒绝贴标签,让孩子形成“刻板印象”

百度关于“刻板印象”的解释是:主要是指人们对某个事物或物体形成的一种概括固定的看法,并把这种观看法推而广之,认为这个事物或者整体都具有该特征,而忽视个体差异。

许多家长轻易在孩子小的时候给他们贴标签,比如:你真聪明,简直就是天才。或者相反的,你简直比猪都蠢。

类似的语言,会让孩子对自己整个人形成固定的认识“我聪明或者我很笨”,他们会把这种单一的认识延伸到自己生活的方方面面,认为自己干什么都是行或不行,没有改变的余地。

父母评价孩子时,既要说明孩子的不足,也要看见孩子的闪光点,切忌用单一的认识评价孩子,给孩子贴标签。多方面评价孩子,能让孩子看见真实的自己,知道人都是不完美。这样,在他们遇到事情时,就不会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消极应对,而是寻找方法。

孩子开学,比起表扬、鼓励,帮他们建立“成长型思维”更有价值

2、刻意营造“成长型思维”环境

生活中,不管小孩还是大人,更容易得到单一的评价,比如一件事你没做好,别人只会在乎结果,不会去看你能从这件事里收获什么,长时间如此,一个人就容易成为“固定型思维”的人,片面看待事情。

家长可以给孩子营造“成长型思维”的环境,比如,孩子拿着100分的卷子让你看,嘴里还骄傲地说我厉害吧!首先你应该表扬孩子,肯定孩子的成绩,然后不要停留在表扬上,问问孩子为什么这次能拿到满分?从这次考试中自己收获了什么?接下来的规划是什么?家长通过这样的发问,孩子能明白这次考的好的原因,并制定计划继续努力,不会把一次成功当成次次会成功。

家长给孩子营造“成长型思维环境”就是刻意让孩子在现实生活中,学会全面分析问题。让孩子从成功的事情里,看到自己可以更进一步的方法,从失败的事情里,发现宝贵的经验,总之,不让孩子只会盯着一个面看。

孩子开学,比起表扬、鼓励,帮他们建立“成长型思维”更有价值

3、教给孩子正确的“成败归因”方法

美国心理学家韦纳提出“成败归因理论”。他把人所经历的事情的成败归结为六种原因即:能力、努力程度、工作难度、运气、身心状况、外界环境。

孩子由于认知能力、思维能力不足,很容易单方面看待问题,除了我们常提到的孩子觉得自己能力天生不够,于是认为自己做什么都不行外,孩子还容易因为其它5种因素形成固定型思维。比如总是抱怨工作难度过高、自己运气不好等,长时间这样归因,孩子遇到任何事都会这样想。

家长教给孩子面对成败时要正确归因,客观分析自己的成败。

例如:孩子在钢琴考级中失败了。

错误的归因是:孩子单方面的认为自己努力不够、运气不好等。

正确的归因是:看看自己的努力程度够不够,努力够了,那是不是自己今天身体状况不够好,导致发挥失常,或者身心状况出现问题,自己太紧张、太焦虑导致发挥失常。

家长教给孩子成败归因方法,可以让孩子在面对成功或失败时,多角度看待自己,衡量自己。孩子通过各种因素所占比例,看清自己成败的原因,然后对症下药,进行突破。

孩子开学,比起表扬、鼓励,帮他们建立“成长型思维”更有价值

4、利用“认知行为疗法”帮孩子走出“固定型思维”模式

如果孩子已经形成了“固定型思维”,家长如何帮助孩子走出这种思维模式呢?家长可以利用“认知行为疗法”。

认知行为疗法,主要通过改变主体不正确、扭曲的思维模式、行为,形成对自己正确、理性的认识。

比如,孩子在一次考试失利后“认为自己很笨,永远也成不了优秀的孩子”。家长可以利用“行为认知疗法”,先让孩子找出能过证明自己笨的证据,然后让孩子找出自己行的证据。孩子会发现,自己有成功的时候,也有失败的时候,他就能明白,一次失利不能说明自己是“笨小孩”。针对孩子认为“自己永远成不了优秀的孩子”,家长可以让孩子列举一个优秀的孩子应具备哪些条件,那肯定是用学习、性格、为人处事等各方面来评价的,这样孩子就会知道,自己评价自己的方式是不合理的。

当孩子习惯用“固定型思维”方式评价自己时,家长一定要知道,孩子的这种自我认知肯定是不正确的。家长可以用“认知行为疗法”帮孩子理性看待事物,去除孩子错误的认知,从而客观、正确地评价自己,认识自己。

孩子开学,比起表扬、鼓励,帮他们建立“成长型思维”更有价值

一个聪明的孩子并不意味着可以生活得很好,想让孩子面对生活不急不躁、坦然豁达,家长要培养孩子成为一个“成长型思维”的人,这样,当他们面对生活中的种种考验,就不会是怨天尤人,而是抓住机会,活出更好的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