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帶敵意的堅決”,是我見過最成熟的教育方式


“不帶敵意的堅決”,是我見過最成熟的教育方式


1


年前的時候樓下開了一家玩具店,路過的時候看到這樣的情景:

一個小孩經過玩具店,看到琳琅滿目的玩具被吸引,要拉著媽媽走進去購買。


剛開始媽媽還是比較平和的拒絕了,可孩子不幹,扭糖花般地扯著媽媽的手不斷地央求,媽媽開始有點生氣了,說,買什麼買,你前幾天剛買了玩具。你買的玩具沒玩幾天就扔到一邊了,買那麼多玩具幹麼。

孩子這時開始哭鬧,還對媽媽拳打腳踢。


媽媽估計被打得生氣了,一巴掌打了過去,大吼道,你竟然打我!敢打我我就是不給你買。給我滾回去,看我回去不揍死你。我是欠了你的債了是吧,整天要這個要那個。

一路罵罵咧咧把孩子連拉帶拽地帶走了。


我在一旁看得心驚膽戰,這簡直是小型的戰爭了。然而事情很簡單,不過是媽媽拒絕給孩子買玩具罷了。


媽媽有充分的理由和立場可以拒絕,然而她的方法錯了,導致了事件升級,變成了人身攻擊和身心傷害。


2


我也看到過教科書式的拒絕。


還是這家玩具店。我路過的時候,看到一個孩子正吵著要買一瓶泡泡。媽媽對她說,不行,你上次買的泡泡我們還沒吹完呢。

可是我就想要一個新的泡泡。這個泡泡是小豬佩奇圖案的。小女孩堅決想要。

媽媽蹲下身來,雙手扶著她的臂膀,耐心地說,你是喜歡那個小豬佩奇的圖案是嗎?我們家很多小豬佩奇的東西呀。而且,泡泡主要就是用來吹的,水用完後我們瓶子要扔掉的。

不行,我就是要嘛。小女孩不依不饒,一直堅持著。

媽媽這時用更加堅決的語氣說:我知道你很想要,但是我不能給你買,因為我們家有泡泡了。這樣吧,我們進去看看,但是隻能看一會兒,然後我們就回家好嗎?

女孩這時有點猶豫,但沒有鬆口。媽媽捕捉到了她的猶豫,抱住了她說,讓媽媽抱抱,給你一會兒你仔細想想好嗎?

大概過了三四秒,女孩情緒穩定了,她說,好吧。我們進去看看吧。但是要看很久哦。她露出了笑容。

媽媽也微笑地說,好的。


我看得也不禁跟著微笑。這真是拒絕的一個典範做法呀。


首先,她沒有因為孩子有點無禮的要求生氣,其次,她拒絕的時候溫和卻很堅定,沒有謾罵和動手。


再來,她懂得用擁抱緩解小孩的激烈的情緒,讓孩子的激烈情緒有了下坡路,順勢下坡。這些,都是很好的拒絕方式。


3


我們的生活中要面臨多少次拒與被拒。被拒的時候總希望對方能委婉相拒,留點情面,讓自己不至於太難堪,而當角色轉換,變成拒絕孩子的家長時,要麼,總是模糊了界限,諸事順從,不忍拒絕,要麼就是粗暴武斷,連罵帶打,這兩種都是嚴重傷害孩子的方式。

那麼要如何拒絕孩子的要求?心理學家胡科特說過一句影響廣泛的話,那就是不帶敵意的堅決。


什麼是不帶敵意的堅決?就是溫和但是堅定,讓孩子明確你的拒絕,卻又不謾罵、粗暴、無視等等。

具體要如何做呢?我認為有以下幾點:

1、父母內心要有明確的原則和底線,並長期堅持

養育孩子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僅需要照顧好孩子的身體,對於孩子行為習慣的培養也需要一個長期、清晰的規劃。


比如需要孩子學會尊重長輩,收拾房間等等,那麼父母心中就必須有這方面清楚的原則和底線。


比如不能邊看電視邊吃飯這是原則,那麼當孩子不想遵守這些原則的時候,就要學會說不。


說不併不是要父母堅決地和孩子對抗,而是用堅定卻溫和的態度讓孩子明白原則的東西必須遵守,底線不能觸碰。

父母不能因為今天心情不好,小孩表現不好就要求不能邊看電視邊吃飯,明天卻又覺得好像吃飯看電視也不是什麼大事,這樣變來變去的規矩不是規矩,孩子不知什麼時候該遵守什麼時候不該遵守,父母心血來潮的拒絕就會削弱力量,孩子不願意接受。

規矩一旦制定,就要一以貫之地堅持,不要今天這樣明天那樣,視心情而定。


習慣的養成也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一旦明確了原則和底線,並長期堅持一段時間,形成習慣,小孩偶爾違背原則,提出要求,家長拒絕起來順理成章,孩子不太會牴觸。

2、要尊重孩子內心的需求,適當滿足


規矩雖然是必須遵守的,但規矩也不是死的,不能時時刻刻只講規矩,必須關注孩子的內心需求,給予適當的滿足。


比如按規矩小孩長大了應該自己分房而睡,可是有一天他忽然想和你一起睡,你要了解孩子為什麼要這麼做,如果可以,就同意他的要求,而不是一味的拒絕。


大部分父母不希望孩子亂滿玩具,可是有一款他心心念唸的玩具他看了很久,終於向父母提出購買的時候,父母也可以在提出一些合理的要求下給予滿足,因為過度的求而不得會成執念,有害孩子的身心發展。

吃零食也是如此。雖然過度吃零食不好,但偶爾也要讓孩子嚐嚐零食的滋味,否則在他有足夠能力自由之後,很容易變本加厲。

美國心理學家說過,適當的滿足是促進孩子身心健康發展的一種方式,讓孩子在滿足中感到圓滿和幸福,並更加懂得取捨。

所以,不是你覺得不合理的要求都要拒絕,而應該看看孩子真正想要什麼。


3、讓孩子明確我只是拒絕你,並不是拒絕愛你

這一點非常重要。孩子很多時候並不能明白大人的想法,他們會覺得父母多次拒絕他就是不愛他了。或者,父母拒絕他的態度令他很受傷害,所以父母不帶敵意的堅決很重要,讓孩子明白並不是拒絕愛他也很重要。

一個我很喜歡的作者提到,他們家裡,父母一次次告訴孩子不管你做錯什麼事,我多麼嚴厲地批評你或者拒絕你,並不意味著我不愛你,而是我依然愛著你,她說他們經常提及這句話,所以到後來只要父母開個頭,孩子哪怕哭泣著都能接著說下半句話,明白父母態度堅決哪怕憤怒與嚴肅,都還是愛著他。

一個朋友曾經跟我說過,小時候她提出的要求一旦父母說不,她就不會再說一句話,甚至擔心與害怕,害怕父母生氣不再愛她,或者罵她疏遠她等等,以至現在她幾乎不會對父母提任何要求,這就是拒絕時態度粗暴、方法簡單留下的後遺症,讓孩子以為遭到拋棄,留下陰影。

學會說不,是一門高深的學問,在成人之間,需要技巧、時機甚至周旋等等,而在父母與孩子之間,卻是十分簡單,只需要不帶敵意的堅決,和一份能讓他們感受到並知曉的愛。


做到這樣,孩子便能夠懂得合理地提要求,不胡亂發火,不過分糾纏,理智地對待被拒。

4、不帶敵意的堅決不止用於拒絕,也用於管教

不僅拒絕孩子時要不帶敵意的堅決,管教孩子時也是如此。很多時候,我們從父母那裡獲得的傷害,不是因為父母說不,而是父母說不時的態度;也不是因為父母總是管教,而是管教時的態度。

我小時候也幾乎不敢向父親提要求,不是擔心他拒絕,而是害怕他拒絕時用大聲粗暴的怒吼。也不太敢向母親提出要出去玩,因為害怕她說她辛苦地幹活而我只想著玩,好像是與她敵對。

多少孩子害怕與父母交流,因為父母會冷嘲熱諷。

想出去玩,父母說,你敢出去看看?出去了你就不要回來了。

想多留一會兒,父母說,你不走我就走了,你自己看著辦。

做作業不迅速,父母說,這麼拖拖拉拉,看你能做成什麼事?

考試考不理想,父母說,你腦袋到底怎麼想的,這麼簡單都不懂?你是豬嗎?

想看一會兒電視,父母說,整天看電視,你是要看成廢人嗎?

字字句句,面對的好像不是孩子,而是敵人,充滿敵意。如果長期說的是這樣令孩子感覺不到溫暖的話,能達到管教的目的嗎?這是一步步地把孩子推遠,推到自己的對立面。


所以,父母管教孩子時,可以堅決,然而態度十分重要,不要帶著敵意。那不是敵人,而是自己的孩子。


4


柯胡特說過,一個功能良好的心理結構,最重要的來源是父母的人格。特別是他們以不帶敵意的堅決和不含誘惑的深情去回應孩子需求的能力。卡耐基也說過:“溫和、友善和讚賞的態度也能教人改變心意,這是咆哮和猛烈攻擊所難以奏效的。”


所以,父母秉持的對待孩子的態度十分重要。讓孩子感受到你溫和但堅定,沒有敵意的拒絕和管教,是健全孩子人格的基礎;也是每個父母應該努力去學習的一種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