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分臺劇《我們與惡的距離》:看似事不關己,實則近在咫尺

語錄

自由不是隨心所欲,自由是自我主宰-----康德

小的時候奶奶不准我說髒話,有次我和朋友玩鬧的時候說了一句“神經病啊”,她讓我在屋外跪了一個小時並訓斥我:你無緣無故罵人家幹什麼,少家教是吧!”

我到現在都覺得她很封建頑固,可她的這種行為讓我直到初中畢業能說出出口的髒話只有“靠”,對別人說話也是謹慎又謹慎。

我奶奶是那種會偷偷說你壞話,但是絕對不會讓你聽到的老婆婆。

和人吵架時會說一連串的髒話,但把會那些傷害你自尊的話憋回去說給牆聽。

奶奶說:傷害別人自尊的事我還是不忍心做。

看完《我們與惡的距離》後,我想起跪在水泥地上數螞蟻的許多日子,第一次有點感謝我這個封建的長輩,讓我能言行慎重。

9.5分臺劇《我們與惡的距離》:看似事不關己,實則近在咫尺


現在每天上網免不得看到各種爭論撕逼評論區,吵架可以跨國進行,傷人也可以。

發表話言論沒有門檻,想說就說,就算有時候當事人不想聽,他也能聽到。

說話也變得不計後果,反正隔著手機和匿名,你未必還能找到我來打我一拳?

說話真的是門學問,言語可以幫人,更能傷人。

01

一位精神病患者李曉明用自己做的槍在劇院造成了9死21傷,兩年後被實行了槍決。

劇中的角色分得很明顯,受害者、受害者家屬、加害者、加害者家屬。

當然所有民眾都站在受害者家屬一邊,都致力於讓兇手得到懲罰,正義得以伸張,哪怕在李曉明已經被槍決後。

9.5分臺劇《我們與惡的距離》:看似事不關己,實則近在咫尺


李曉明的父母和妹妹隱姓埋名兩年,他們的行蹤一旦被發現,民眾和受害者家屬馬上過來砸他家門,狂吐唾沫星子,媒體也立馬趕來圍堵。

“你們怎麼還有臉活在這個世上”

“你兒子李曉明的殺人動機是什麼”

他們不停的道歉、鞠躬、下跪。

“對不起,對不起”

這樣的場面看起來很在理,對的人有底氣討伐做錯的人,道歉、下跪是應該的,這樣才能讓受害者得到安慰。

真的嗎?

假的。

死去的人不會因為報仇成功而回來,失去家人的創傷也不會因為李曉明的死而結束。

02

人們總是喜歡分對錯,可很多時候,誰對誰錯根本無法定義。

對於受害者來說,加害者是錯的。

對於加害者家屬來說,無良媒體是錯的。

對於精神病患者來說,言語激烈的民眾是錯的。

對於民眾來說,無良媒體、神經病患者、加害者都有錯。

9.5分臺劇《我們與惡的距離》:看似事不關己,實則近在咫尺


賈靜雯飾演的受害者家屬說:我不想一直以一個受害者的姿態活下去,我要脫下這個標籤,而李曉文也需要自己去掉加害者家屬的標籤。

這些標籤是大眾給的。

每集開始的時候都會有一個十幾秒的網頁評論模塊,展示著大眾對這件事的對錯分析,和我們現實生活一樣。

打開彈幕,還是有人樂於討論“為什麼受害者家屬就不用負責”“殺人就是不對”“妹妹也挺可憐的,他們也沒什麼錯”等等這樣的問題。

9.5分臺劇《我們與惡的距離》:看似事不關己,實則近在咫尺


其實對錯已經有結果了,罪人已死,只是造成的傷痛還沒消去。重新冒出來的網絡評論和新聞報道根本無法消除傷痛,只會提起傷痛。

不要隨意評論別人的對錯,畢竟沒有經歷過她的人生。

03

言語的力量是強大的,即使無聲。

劇中有一個法扶律師,專門為精神病患者打官司,工資少工作重,還要挺民眾們:“幫這種人打官司,你也應該去死”之類的話,她懷著孕的妻子會收到“希望你女兒被車撞死”這樣的nsn評論。後來這個良心律師決定幫有錢人打違心的官司。

9.5分臺劇《我們與惡的距離》:看似事不關己,實則近在咫尺


某學長偷偷進行了對李曉文的採訪並發表了文章,導致她行蹤暴露,媒體們來圍堵她。她爆發的想要衝出去被好朋友拉住,她哭著說:原來殺人也不難嘛。

在新聞臺時李曉文被迫接受採訪,發現新聞的播報不像她想象的那麼全面、實事求是,她離開的時候對著所有人說:你們殺的人,不比我哥少!

9.5分臺劇《我們與惡的距離》:看似事不關己,實則近在咫尺


一位母親和患有精神病的兒子也因為媒體言論而選擇投江自殺。

也因為輿論,精神病人們都被推到了火坑裡,人見人躲。

網絡暴力這個詞相信大家都很熟悉,因隻言片語出現的事故也不少。

9.5分臺劇《我們與惡的距離》:看似事不關己,實則近在咫尺

9.5分臺劇《我們與惡的距離》:看似事不關己,實則近在咫尺

9.5分臺劇《我們與惡的距離》:看似事不關己,實則近在咫尺


人心有時候脆弱到像初冬湖面上的那片薄冰,隨便哪個路人的小石子都能打破它。

04

人們總是熱心的,希望這個世界能公平公正。

可一百個人,就可能有一百種正義。我們無法幫當事人定義如何能討回公道。

有時候事情的變化又會讓人矛頭轉向,翻來覆去,最後自己都混亂其中。

言語也不一定只能成為傷人的利劍,也能成為柔軟的羽毛。

可以對受害者表示關心,而不是說要為她報仇雪恨,人家能自己決定。

在對受害者表達憤怒的同時,不要誤傷到無辜的人。比如說犯人是精神病患者某某就只爭對某某,而不是將世界上所有精神病患者都推到風口浪尖上。

9.5分臺劇《我們與惡的距離》:看似事不關己,實則近在咫尺


惡人得到懲戒是應該的,可我們得找到那個真正的惡人,而不是懷著一腔熱血胡亂揮灑,濺著誰就是誰。

我只見過抑鬱症的一個小孩,他沒有劇中的病人們那麼極端,只是不敢和人說話,有時候莫名奇怪就開始哭,說自己要受不了了。

沒感受到什麼危險性,只是覺得她挺可憐的。後來她退學,她媽媽在講臺上哭到滿臉通紅,說:謝謝你們接納她。

9.5分臺劇《我們與惡的距離》:看似事不關己,實則近在咫尺


這個劇一共十集,還好最後一集是美好的,我想,我遇見過的那個小孩現在也活在希望中吧。

這個世界也許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義憤填膺爭鋒相對,只是需要更多理解和寬容。

也許壞人也沒有那麼多,只要我們保持理智與善良。

就像劇裡說的:希望就在雲後面。

資源獲取方式

第1步:進入公眾號:天天好影視

第2步:天天好影視公眾號回覆我們與惡的距離

即可獲取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