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元春:今年經濟增速應不低於5.5%,要救助個體戶和低收入者

劉元春:今年經濟增速應不低於5.5%,要救助個體戶和低收入者

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劉元春

出品 | 搜狐智庫

編輯 | 袁昌佑

4月15日,CMF宏觀經濟熱點問題研討會舉行。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劉元春在會上表示,今年我國的經濟增速應不低於5.5%,需實施4到7萬億財政擴張計劃。

劉元春說,在疫情的超常規衝擊下,社會預期低落,信心悲觀,此時設立經濟增長目標比缺乏目標更有利於經濟走出艱難期,因此設定今年的GDP增速目標是必要的。

“中國的經濟增長與就業間的關係是一種非常不對稱的關係。也就是說,GDP每增長1個百分點,就業增長200萬左右,但GDP增速每下降1個百分點,所帶來的失業可能接近400萬左右。”他說,按照就業彈性測算,如果保證今年城鎮新增就業在1100萬左右,GDP增速就要達到5.5%;如果保證就業規模較去年不下降,那麼至少要保證4.5%左右的GDP增速水平。

“十三五”規劃要求平均每年GDP增速不低於6.5%,意味著今年經濟增速應不低於5.5%。假定一季度經濟增速為-5%,為了實現該目標,那麼今年二季度經濟增速應達到6.63%,後半年經濟增速則要達到8.63%。因而,應出臺超常規的一攬子宏觀政策,用以對沖疫情衝擊,並使經濟增速達到相應水平。

劉元春指出,按照測算,防止GDP增速下滑1%,所需的財政擴張體量為1.2-1.4萬億。因此為了填補今年GDP增速回落的空間,需要實施規模為4-7萬億的財政擴張計劃,具體而言是3.5萬億減稅+2萬億基建擴張+1萬億補貼。“我們認為這個規模並不大。”他說。

劉元春解釋稱,目前中國經濟所面對的衝擊是2008年時難以比擬的,因此應走出“談刺激色變”的認知困境。他表示,世界經濟的長期停滯會進一步嚴峻,中國經濟增速換擋很可能在外部衝擊下演變為趨勢性變化。

劉元春還強調,目前我國已出臺了支出總額為1.3萬億的財政政策和4.4萬億的貨幣政策,以及20條外貿政策和19大類消費促進政策,但我們“中央出精神,部門出政策,地方抓落實”的政策模式有碎片化的嫌疑,導致民眾對政策的感受並不強烈,進而預期無法得到好轉。

點擊收看更多未來商業課

劉元春同時指出,出臺一攬子的宏觀經濟政策必須強調社會救助導向、民生導向,而不是以往簡單的經濟增長導向。同時他也認為,保民生的政策導向和經濟增長導向在本質上並不衝突。

劉元春強調,“新基建”只是一攬子刺激計劃的一部分,且不應該是最為優先實施的部分。“因為‘新基建’解決不了我們當前所面臨的預期下滑問題,也解決不了經濟危機下的社會救助問題,它遠水難解近渴,小馬難拉大車,而且過度的政府導向很可能與新產業發展政策相沖突。”

劉元春認為,不實行一次大的收入分配調整,很難平息疫情所導致的深層次問題。他建議,下一步的政策目標,要著力於大規模中小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的疫情紓困,以及對低收入階層,特別是大量非規範就業人群進行救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