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中農大清退16名留學生,平時學漢語,考勤,不是所有大學都慣著

近日,植物科學技術學院2015級國際學生Hakim Manghwar

、2017級國際學生Amjad Hussain和工學院2016級國際學生Eid Salah Abobakr Gaballah的學術論文分別在Advanced Science、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和Bioresource Technology上發表。這是疫情期間,國際學生部分最新科研成果(我校很多留學生疫情期間選擇留在武漢,留在學校。近年來,學校國際學生教育不斷髮展,校園裡的國際學生身影也多起來,而他們的教育質量也是學校一直關注的重點之一。

華中農大清退16名留學生,平時學漢語,考勤,不是所有大學都慣著

疫情期間,及時瞭解檢查留學生防疫情況!

一組數據,瞭解國際學生教育管理創新

我校國際學生教育可以追溯到上個世紀60年代,但大發展始於21世紀初,至今不過十多年。經過不斷摸索,迅速通過“擴大規模、追求質量”階段,進入“質量優先、優化結構”的新時期,走上特色發展之路。

華中農大清退16名留學生,平時學漢語,考勤,不是所有大學都慣著

一組數據體現著“質量優先、優化結構”的管理創新。

錄取率6.36%——

2019年8月5日,巴基斯坦籍學生AMNA BARI終於收到了印有HZAU字樣的錄取通知書,即將開啟博士生涯。而此時,距離她參加我校在巴基斯坦舉行的國際學生招生面試考核已經過去了三個多月。2019年4月22日至27日,由我校園藝林學學院匡漢暉教授領銜的國際學生招生考核工作組,在巴基斯坦費薩拉巴德農業大學、皮埃爾乾旱農業大學2個考點,對來自巴基斯坦全國各地的150名獲得面試資格的學生進行了面試考核。在主要生源國建立境外考試中心,組織教師赴境外開展考核面試,這是我校為提高國際學生招生質量採取的新舉措。

招生質量是人才培養質量的源頭。為把好入口關,學校建立了導師-學院-學校三級審核錄取制。同時,學校積極推進與主要生源國一流大學和科研院所的合作,建立國際學生優質生源基地,構建國際學生定向培養招生模式。如今,學校每年招收的國際學生絕大部分來自主要生源國排名最前列的高校。2019年,

我校收到國際學生申請材料共計1479份,實際錄取95人,錄取率為6.36%。


清退各類不合格國際學生16人——

華中農大清退16名留學生,平時學漢語,考勤,不是所有大學都慣著

2019年,學校評選表彰了21名國際學生,同時,也清退了各類不合格國際學生16人

。每年定期開展國際學生獎學金年度評審工作,對考核不合格的學生,堅決中止或取消其獎學金資格。這是我校不斷健全國際學生獎懲和淘汰機制的一個縮影。

每個月28號,在學生事務大廳,國際學生們都會進行簽到。如果有學生未經請假而缺席簽到,學校將追查去向,並根據校紀校規進行嚴肅處理。這是我校的國際學生月度考勤制度。嚴格的日常管理是國際學生培養質量的保障。學校編印中英雙語版的《國際學生指南》,定期邀請武漢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局的警官上法制課,組織校紀校規考試,不斷強化對國際學生的中國法律和校紀校規教育。

在國際學生微信群裡,學生們交流最多的是課程學習和科研工作。這種崇尚學術、追求卓越的氛圍與學校趨同管理的導向是分不開的。我校學生畢業和學位授予執行國際國內學生同一標準,通過堅持學位論文“雙盲評審”、複製比檢測等制度,確保國際學生學位授予質量。


從64個學時到192個學時——

我的學習時間不夠,我要快點學好漢語”,泰國學生黃休斯在實驗室做實驗之餘,最大的樂趣就是看漢語書,甚至在她的試驗檯上都貼滿了“漢語字條”。

“我們的漢語還不夠流利,想繼續學習漢語”,已通過HSK4級的巴基斯坦籍學生宋鵬等16名國際學生主動聯繫留學生管理處要求開設週末漢語提高班。

2019年,我校對國際學生漢語課程教學進行了改革,設立了《漢語聽說》和《漢語讀寫》兩門必修課學時數由以往的64個學時增加到192個學時;新增了《中華文化體驗》選修課程,面向國際學生講好中國故事;通過協調各方資源,面向高年級學生開設漢語提高班,滿足學生進一步提高漢語水平的需求。

同時,學校分“校本類”“引智類”和“品牌類”等3類,大力推動全英文課程建設。截至2019年,已累計建設研究生全英文課程206門,基本覆蓋了我校國際學生主要培養專業。

新舉措帶來新收穫。國際學生人才培養質量不斷提高,研究生導師招收培養國際學生的意願和能力同步增強。2019年共有206名導師給國際學生髮出了接收函,較5年前增長了3倍;國際學生博士生規模位居全國前列,國際學生教育也獲得了越來越多的認可;中國政府獎學金“高校研究生”項目被國家留學基金委評為優秀。越來越多的外國政府部門、高校、科研院所主動前來尋求合作,希望我校為其定向培養人才,同時

,我校國際學生獎學金體系中,悄然出現了越南、孟加拉等國政府獎學金。


一張投票單,見證國際學生教育質量提升

學校每次召開學位評定委員會會議,都有一個重要的會議材料——擬授予博士學位人員投票單。投票單上詳細記錄著每名博士學位申請者的博士論文題目、發表的文章、論文答辯情況等。學位評定委員會委員們逐一討論、審議每位申請者的情況,並投票表決是否同意授予其學位。

華中農大清退16名留學生,平時學漢語,考勤,不是所有大學都慣著

2019年投票單上,有一些國際面孔比較引人注目:

Muhammad Tahir Ul Qamar,信息學院2016級博士生,學校2019年研究生指導教師“教書育人獎”獲得者陳玲玲教授的學生。在陳玲玲申報材料中放在學生第一位展示的他,雖然順利獲得博士學位,卻申請繼續留校2個月。實驗室同學說:“Tahir不僅科研做的好,而且樂於助人。在他的帶動下,我們實驗室同學在每學期的組會中都有兩次全英文匯報,幫助我們提高了英語水平和跨文化交流能力。”深受課題組師生好評的他,在讀期間以第一作者在國際學術期刊發表論文2篇,多次獲得國際動植物基因組學大會等國際學術會議全額資助參會的機會。

華中農大清退16名留學生,平時學漢語,考勤,不是所有大學都慣著

Muhammad Haseeb Raza,經濟管理學院2016級博士生。他的學術論文在國際期刊發表。導師顏廷武教授評價他在專業學習上的兩大突出特點:一是目標明確,計劃性強。在申請來華留學時,他就與導師明確了研究選題,進行課程學習的同時設計好了調查問卷,利用寒暑假在中巴兩國開展農戶樣本調查,奠定了研究的數據基礎。二是敢於挑戰,主動性強。他主動克服語言與文化障礙,在充分了解團隊科研進展的基礎上,大膽創新研究設計和方法,遇到困惑主動交流請教,直至問題徹底解決。

Muhammad Riaz,資源與環境學院2015級博士生,在姜存倉老師實驗室開展柑橘施硼緩解鋁毒方面研究。投票單上,他的研究成果有長長一串。在校期間,他以第一作者發表學術論文8篇,其中2篇入選ESI高被引論文。“Riaz勤奮刻苦,樂於助人,英語很好,經常幫其他同學修改論文”,姜存倉老師說起Riaz滿口稱讚。

華中農大清退16名留學生,平時學漢語,考勤,不是所有大學都慣著

臺斌是華中農業大學水產學院的博士研究生,他和來自埃及,越南的留學生

Aftab Alam,植物科學技術學院2014級博士生,學校生物質能實驗室培養的一名國際學生,在國際知名期刊發表學術論文1篇。該實驗室先於他畢業的Zahoor,在Bioresource Technology上連續發表了2篇高水平學術論文,提出了一種高效、綠色的小麥秸稈糖化技術。據其導師彭良才教授介紹,該技術將乙醇產率提高到了19.4%,領先於國際上已報道的小麥秸稈最高轉化率。

2019年投票單上共有60張國際面孔,其中來自植物科學技術學院的有23人。這23人共發表學術論文36篇,人均1.6篇。同期,該院中國學生髮表學術論文人均1.3篇,且發表論文的期刊和國際學生的大體一致。中外學子正齊頭並進奔跑在科研大道上。


四項舉措,開啟國際學生教育新徵程

建設特色鮮明世界一流大學,必須發展一流國際學生教育。我校國際學生教育將立足服務國家外交大局,堅持走特色發展、高質量發展之路。

一是探索分類培養,全面修(制)訂國際學生培養方案,分類建設全英文課程體系,建好對外漢語和中華文化課程,進一步提升國際學生培養能力;推進生源國別和區域研究,分國別按學科制定具體招生遴選標準。

二是主動出擊,加強境外考試中心建設,改進招生錄取考核方式方法;整合對外合作交流資源,開拓新的生源市場,不斷優化生源國別結構;創新招生策略,與國外一流高校、研究機構建立穩定合作關係,開展國際學生雙向聯合培養

華中農大清退16名留學生,平時學漢語,考勤,不是所有大學都慣著

獅子山杯1/4馬拉松賽

三是深化趨同管理,健全國際學生獎懲和淘汰機制,完善獎學金年度評審辦法,嚴格日常管理,將國際學生教育納入全校教育質量保障體系中。

四是推進協同育人,探索國際學生人才培養和作用發揮有機統一的培養模式,提升培養效能。同時,豐富“感知中國”的活動內容與形式,推動文化交流互鑑,促進中外學生互動融合,增進國際學生愛校友華情感。

華中農大清退16名留學生,平時學漢語,考勤,不是所有大學都慣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