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中的唐县妇女!

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根据地广大妇女在党的领导下积极投身抗战,唐县的妇女们不仅在支前、拥军和根据地建设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有的还直接参军、参战,走上抗日的最前线,直接打击日本侵略者。

抗日战争中的唐县妇女!

在党的领导下成立妇救会和自卫队

1937年10月下旬,八路军一一五师骑兵营开到唐县麻黄头村,解散了伪“维持会”,建立了唐县人民抗日武装自卫委员会,(简称自卫会)。在县委领导下,自卫会设了妇女部。1938年“三八妇女节”前夕,唐县召开了第一次妇女代表大会,会上选出执行委员9名,同时还健全了各区妇女抗日救国会组织,各区妇救会成员配备到3人。县、区妇救会健全后,妇女干部深入广大农村,发动妇女群众起来参加抗日救亡运动。

从1938年春到年底,全县农村普遍建立了妇救会。当年12月15日,唐县工、农、青、妇四个抗日救国会联合发表了《告唐县同胞书》,提出支前、除奸、战勤、组织武装自卫队四项战斗任务,将全县各界抗战动员运动推向高潮。各级妇救会组织广大妇女群众进行文化、政治教育,妇女抗日情绪普遍高涨。同时各村开始建立妇女武装自卫队,几个村为一中心乡,编成中队,由区大队统一领导。到1939年初,唐县建立妇女自卫队的村庄已达200多个。县总队部(后改称县武委会)和区大队部都配备了妇女干部领导妇女自卫队工作。女自卫队与男自卫队一样,进行了严格的军事训练。训练项目有野营、防空、投弹、射击、救护、刺枪、劈刀、埋地雷等,同时还学习时事、政治。

自卫队经过一段时间的艰苦训练,1939年冬,以区为单位进行了检阅。1940年2月,由县总队部马卫华同志主持在大长峪村举行了全县男女自卫队大检阅。各区共选拔代表队150多个,约4000多人。妇女自卫队员人人腰系皮带,扎着裹腿,身背被包,有的被包上插着大刀,有的手持绿缨枪,迈着整齐的步伐走过主席台,令人赞叹不已。阅兵之后是政治考试,接着是军事技术比赛。这次大检阅,充分显示了广大妇女雄厚的战斗力量和抗日救国的决心,大大鼓舞了全县妇女的爱国热情。

踊跃开展拥军支前运动

为了齐心协力实行抗战,党中央发出“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枪出枪、有粮出粮”的号召,唐县妇救会发动广大妇女积极响应,投入各种支前活动。

抗战中,给军队做军衣军鞋是广大妇女一项艰巨任务。1940年后,全县每年要动员妇女做军鞋3次,每次每人3双,每年约计5万多双,仅百团大战中,唐县妇女做军鞋2万多双。1940—1943年间仅300多户的西大洋村,每年就做军鞋450多双,军袜300多双。做军装的任务也很大,葛公村300多名妇女每人每年做一身单衣一身棉衣,共计1000多件。

为让前方战士安心杀敌和支援部队作战,妇救会组织妇女普遍参加了拥军、优属、救护伤病员和运粮工作。她们组织代耕队帮助抗属种田、做家务;战时组织担架队,救护队,转送和护理伤病员。1939年,八路军十二大队和骑兵团在川里执行战斗任务,川里50多名妇女组成担架队、护理队、洗衣队参加后勤支援。百团大战中,西大洋设立兵站,该村组织200多名妇女参加战勤工作。1941年至1943年,葛公有白求恩学校卫生所,葛公、大张各庄妇女担架队经常往返于齐家佐和完县刘家庄之间护送伤员。

随着抗日斗争的发展,驻唐县党、政、军人数逐渐增加到七、八千人。粮食供应压力很大,唐县广大农民尽管收成不足,也都踊跃交纳公粮,但远远不够。为解决供粮不足,专区把从冀中运粮作为重要任务,动员6个县万名群众和部队共同成立运粮队,到外地运粮一般情况多为男同志,内地运粮则多由妇女参加,光齐家佐运粮站就有2000多名妇女参加运粮。

抗日战争中,每年都有一次或几次扩军任务。妇女提出“保家卫国,参军光荣,妇女不拖后腿”的口号。八年抗战,唐县男女青年参军共计7400名,为整个抗日战争作出了应有的贡献,这是入伍青年的光荣,也是支持亲人参军的妇女的光荣。

组织生产自救粉碎敌人封锁阴谋

抗战时期,唐县是晋察冀军区、冀中军区和三分区供给部驻地,唐县担负着部队后勤保障的重要任务。1939年7月下旬,唐县山区遭特大洪涝灾害,1940年又是大旱灾,农作物大幅减产甚至绝收。为度过难关,党及时发出生产自救号召,领导群众开展大生产运动。1939年后,日寇反复扫荡,战事频繁,战勤和扩军任务很大,男劳动力大大减少,生产自救的重担落在广大妇女肩上。为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各地妇女自卫队分成自卫小组或组成互助组、拨工组、代耕队实行劳武结合,普遍投入农田劳动。1940年春,为恢复冲毁的稻田,唐河两岸广大妇女群起响应,仅南、北、东三个唐梅就有610多名妇女参加成滩造地劳动。张家庄妇女建起十来个互助组,她们在大沟小堰开荒100多亩,增收粮食1万多斤,还在坡坡堰堰见缝插针,种了好多蔬菜,解决了全村吃饭的问题,为山区贫苦农民生产自救作出了好榜样。1941年以后,日寇对我抗日根据地实行严密封锁,城乡贸易被切断,根据地军民穿衣和日常用品都成了老大难问题。为响应中央“发展生产保障供给”的号召,妇救会发动广大妇女开展了以纺织为主的各种副业生产。广大妇女从事以纺织为主的手工业生产,活跃了农村经济,克服了军民生活困难,粉碎了敌人粉碎围困根据地的阴谋。

对日寇汉奸展开英勇斗争

1940—1942年是抗日战争最残酷的阶段。我抗日军民全力以赴,一方面开展反“扫荡”、反“蚕食”的游击战,打击敌人,一面加强地下工作,实行反自首,两面政策,以强大的政治攻势瓦解敌伪政权。广大妇女紧密配合,积极参加挖地窖、挖山洞,坚壁清野,站岗放哨,传送情报,监视敌特分子,亲身参与自卫战斗等,发挥了巨大作用。

当时各村男女自卫队都设了联络哨,游击区建起秘密通信网。妇女同志化装成走亲回娘家为县、区机关和部队传送情报。她们将信件巧妙地藏好通过伪军哨卡,遇到紧急情况还要随机应变对付敌人。有时,妇女和儿童扮成母子、祖孙通过敌人哨卡传送情报。此外,各村还建立了除奸小组,对本村敌特嫌疑分子进行秘密监督。妇女除奸小组,每村三、五人不等。她们用在街上做针线或串门、借东西等方式监视敌特分子的活动,发现可疑迹象,立即汇报,有效地防范了特务、汉奸的破坏活动。

反“扫荡”中,各村男女自卫队都选拔精壮组成游击小组,在区大队领导下,配合主力积极开展麻雀战、地道战、地雷战、村落战等,机动灵活地打击敌人。麻雀战中,妇女自卫队到敌据点虚张声势,扰乱敌人;地雷战中,妇女参与造雷、埋雷,布雷,与敌人周旋;村落战中,妇女自卫队员与男同志一起挖地道、站岗、放哨,打游击;每一场战斗中,都有妇女同志们的身影,她们和男同志共同承担着抗敌大任。她们中,既有像留九庄的张小瑞、东连颐的王大娘那样的红色堡垒户,也有江家沟的贾桂珍、歇马村的马秋环那样在斗争中壮烈牺牲的巾帼英雄,她们用热血谱写了唐尧女儿抗敌救国的英雄壮歌。

 

(中共唐县县委办公室根据1987年唐县党史研究室编写的《唐县妇女运动史》整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