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有很多很有能力的人,像諸葛亮,郭嘉等等。但他們為什麼甘願輔佐他人,作為臣子而不會自立門戶呢?

曹修兵


志向不一樣,出身不一樣,能力不一樣,韓信與劉邦有一段經典的對話,劉邦問韓信,領兵打仗,我最多能帶多少人?韓信說,十萬人左右。劉邦又問,你能帶多少人。韓信說,多多益善,你的能力在領人,我的能力在領兵。人不一樣,有的人鑽研學問厲害,人際關係卻不會,有的人搞關係厲害,朋友滿天下,卻對學問不怎麼懂。


夢春24


這是一個好問題,但答案很簡單,遠沒有想象中那麼複雜,因為他們不適合做老闆。

有的人天生適合做老闆,有的人甘心情願替人打工。有些人適合做老闆,但依然選擇打工;有的人不適合做老闆,卻偏偏選擇做老闆,而不願意替人打工。

除此之外,沒有例外。

聰明人清楚自己的位置在哪裡,愚蠢的人不明白自己該如何定位。

諸葛亮、郭嘉是聰明人,知道自己該做啥;呂布就是愚蠢的人,不清楚自己不適合做老闆。

在別的問題中,豹眼說過自己的觀點,諸葛亮有一個很大的缺點,就是不願承認自己的錯誤,也就是不能勇於否定自己。

隆中對有明顯的不足之處,但諸葛亮始終不願意放棄,直到關羽襄樊之戰失敗,才意識到堅守荊州是錯誤的,但依然不主動承認。劉備夷陵之戰慘敗後,諸葛亮才不得已徹底放棄了荊州,專注於北伐。

第一次北伐失敗,諸葛亮不承認自己戰略錯誤,而把責任推到了馬謖違背節度上。

就這個個性,決定了諸葛亮不合適做老闆。諸葛亮自己也清楚不是做老闆的料,也就不去主動謀求這個崗位。

還有一個特點,諸葛亮做事過於謹慎,“諸葛一生唯謹慎”,說得就是這一點。追求完美,並不一定就是優點。事無鉅細,也就是放不下,不信任自己的戰友。

《三國演義》第一百三回“上方谷司馬受困,五丈原諸葛禳星”中說道:

懿問曰:“孔明寢食及事之煩簡若何?”使者曰:“丞相夙興夜寐,罰二十以上皆親覽焉。 所啖之食,日不過數升。”懿顧謂諸將曰:“孔明食少事煩,其能久乎?

諸葛亮與司馬懿對峙五丈原,司馬懿詢問孔明的使者:“孔明寢食以及政事煩簡如何?”

使者回複道:“丞相夙興夜寐,日理萬機,處罰二十斛的事情,都親自過問。每日所食不過數升。“

司馬懿就對左右將領說:“孔明食少而事煩,豈能久乎?”

這雖然是演義,但裴松之給《三國志》的注引《魏氏春秋》也記載說:

亮使至,問其寢食及其事之煩簡,不問戎事。使對曰:"諸葛公夙興夜寐,罰二十以上,皆親攬焉;所啖食不至數升。"宣王曰:"亮將死矣。"

羅貫中幾乎完全照抄了這一說法。

這就足以說明,諸葛亮是能拾得起,但放不下的人。鞠躬盡瘁是其優點,但只能得不能捨是其弱點。

看一下曹操、劉備,就不是這樣。劉備屢敗屢戰,毫不在意。曹操被諸葛亮整得狼狽不堪,還在取笑諸葛亮、周瑜不會用兵。雖然是演義的說法,但的確很經典地描述了曹操的個性。這都是做老闆不可或缺的性格,諸葛亮不具備這一點。

郭嘉的情況有所不同,但有相似之處,同樣是性格決定了他不適合做老闆。

據《三國志·郭嘉傳》記載:

初,陳群非嘉不治行檢,數廷訴嘉,嘉意自若。太祖愈益重之,然以群能持正,亦悅焉。

當初,郭嘉行為不檢點,多次被陳群檢舉,但郭嘉依然我行我素。曹操不僅不聞不問,反而愈加器重他,但對陳群卻大加讚賞。

都清楚曹操依法治軍、治國,號令嚴明,曾經以發代首。自己號令節儉,以身作則,平時都是粗衣布鞋。正人先正己,曹操說到做到。

但郭嘉不行,不拘小節,率性而為。這並非絕對不可以做老闆,起碼郭嘉是喜歡自由自在的人,不願意受約束。

郭嘉不去選擇做老闆,也是性情所致。

因此,整體而言,諸葛亮和郭嘉都不太適合做老闆。更重要一點,他們都是聰明人,清楚哪個崗位更適合自己。

如果他們選擇做老闆的話,恐怕在歷史上留下的名聲,遠沒有這麼好。

這個問題的確是好問題,值得後人仔細品味。


豹眼看歷史


植入骨子的觀念很難改變

不管是諸葛亮還是郭嘉等,這些謀士從小接受的都是孔孟之道儒家思想,思想深處有很強的忠君規矩行事,造反奪取皇位是大逆不道的行為。

秀才造反三年不成

不僅當時亂世時機不成,而且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凡事撐死膽大的。諸葛亮、郭嘉等人謹小慎微,行事謹慎,細緻,又多內省而自斂,噹噹謀士、丞相就行了,當決斷者不行。一代梟雄曹操也只敢挾天子令天下。

千里馬常有 伯樂難遇

劉備對諸葛亮,曹操對郭嘉都有知遇之恩,二人皆是懂感恩之人。劉備和曹操不僅是有能力之人,而且有名正言順的藉口(劉備“劉皇叔”,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諸葛亮在遇見劉備之前一直在山野隱居;郭嘉在袁紹處一直賦閒。

成王敗寇

先不說歷史上多少稱王不成功讓人貽笑大方的人了,就是董卓袁術這樣的也是很好的例子,諸葛亮、郭嘉何其聰明,他們萬不會讓自己釘到歷史的恥辱柱上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