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日制造业回归的可行性高吗?从工业史上五次产业大转移可见端倪

这两天美日两国政府相关人士公开表示,要出资鼓励本国制造商撤出中国,美国是世界第一大经济体,中国是第二大,日本是第三大,老大和老三一起鼓励自己企业撤出老二家,这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情况,这符合经济发展潮流吗?其实,自有工业以来,人类已经有五次产业转移的历史,以史为鉴,我们也许可以从历史中看出一些端倪。


美日制造业回归的可行性高吗?从工业史上五次产业大转移可见端倪

在17世纪中叶,荷兰是世界霸主,工业能力也最强大,当时世界有2万艘船,荷兰人独占了1.5万艘,号称海上马车夫,荷兰人热爱做生意,人类的股票交易制度就是荷兰人发明的,现在世界最发达的城市纽约,最早也是荷兰人占领的,叫新阿姆斯特丹,可见荷兰人的商业眼光。荷兰人积累了雄厚的资本实力后,发现跨海到当时生产成本更低的英国去投资纺织业赚钱更快些,所以,大批荷兰资本就涌进英国,助力英国成就了工业革命,结果英国反而崛起取代荷兰成为世界霸主。这是第一次产业转移,从荷兰到英国,为了降低生产成本转移产业看来由来已久。


美日制造业回归的可行性高吗?从工业史上五次产业大转移可见端倪

18世纪中期,英国工业革命发展起来后,迅速成为世界工厂,英伦三岛就那么一点土地和人口,远远喂不饱机器大生产的产能,因此,英国人到此殖民,掠夺生产需要的资源,及生产后商品要打开的广阔市场。美国原本就是英国人的殖民地,当时英国本土的生产根本不够用,美国又刚独立不久,社会制度先进,地大物博,各种政策法律都大力鼓励创业,一切欣欣向荣,所以,很多英国人及欧洲人也喜欢去美国,19世纪40年代起,英国自然就将产业转移到美国,后来,又刚好有一战二战的神助攻,美国乘机发展起来,到一战后美国制造业就已经占世界40%了,GDP成为世界第一。这是第二次产业转移,从英国到美国。


美日制造业回归的可行性高吗?从工业史上五次产业大转移可见端倪

20世纪中叶,二战刚结束,东西方就开始冷战,当时工业最发达的西方大哥美国为了遏制苏联和中国,培育自己前方的盟友,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美国向西欧的西德及东亚的日本进行大规模的产业转移,自己除了保留一些高端制造外,更多发展金融产业,逐渐成为金融帝国。这造就了日本和德国制造业的崛起,成为新的世界工厂,德国和日本都从战后的一穷二白迅速成为发达国家,日本经济体量达到世界第二,德国成为第三,仅次于美国。这是第三次产业转移,从美国到德国和日本。


美日制造业回归的可行性高吗?从工业史上五次产业大转移可见端倪

日本是资源很匮乏的国家,市场容量也不大,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很快就饱和了,必须向外输出自己产能,于是,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日本就近向韩国、台湾、香港及新加坡转移自己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经过几年的市场培植和发展,又把自己产能巨大的电子及汽车等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也转移到这些地方,这四个地方很快也发达起来,成为世界工厂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亚洲四小龙的美称。这是第四次产业转移,从日本到亚洲四小龙。


美日制造业回归的可行性高吗?从工业史上五次产业大转移可见端倪

亚洲四小龙毕竟是小龙,资源不足及市场狭小的问题很快又暴露出来,他们必须寻找廉价资源和广阔市场来承接产能。恰在此时,东方巨龙引来改革开放,无可比拟的巨大市场和人口红利立刻吸引了四小龙、美国、欧洲及日本都纷纷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随后又有大批的资本密集型产业及技术密集型产业进来,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过40年的发展,中国制造业已经占世界30%以上,产业链非常完整,成为最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这就是第五次产业转移,从欧美、日本及亚洲发达地区转移到中国。


美日制造业回归的可行性高吗?从工业史上五次产业大转移可见端倪

从以上五次的产业转移史来看,一个国家,如果资源不足和市场狭小,产业发展到一定程度是必然要转移的,如荷兰、英国、日本及四小龙。所以,不是大国是不能长久当担世界工厂这个使命的,综合各种要素来看,世界上只有中国和美国具备这种能力,而美国由于这几十年产业已经空心化,发展成金融帝国,虽然还有一些科技创新能力,但产业链配套严重欠缺,加上社会运行成本高,资本的趋利本能,已经根本无法将创新能力在本地大规模产业化,特朗普上台后一直要求制造业回归,从2016年到2019年,制造业占GDP比例从11.4%到11%,不升反降就是一个明证,还有郭台铭及曹德旺到美国办厂的失败,已经说明了现在的美国中低端制造业是很难生存的。所以,美国哪怕补贴企业搬回去,也是没有吸引力,回去很难生存,回去干什么,通用汽车就已经多次拒绝搬回去。特斯拉也是来上海量产后成本大降,才更有可能成为一个快速发展的行业。日本更是不值一提,国内经济已经20年停滞不前,技术上也已经没有优势,中国已经多年是日本的第一贸易国了,而且日本还是顺差,没有中国市场支撑,日本会更加困难。


美日制造业回归的可行性高吗?从工业史上五次产业大转移可见端倪

因此,从世界五次产业大转移的历史看,以及从现在的经济及产业链的事实分析,这一次美日制造业的回归都是困难重重,可行性不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