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門縣:黨建引領村級集體經濟“造血”創收 助力鄉村振興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而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是實現這一目標的必由之路。近年來,易門縣緊緊圍繞中央及省委、市委部署要求,深入推進抓黨建促鄉村振興,將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作為抓黨建促脫貧攻堅、促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準確把握髮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基本規律,積極探索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有效途徑。2018—2019年先後實施了4個邊疆黨建長廊“四位一體”建設試點項目和8個扶持壯大村級集體經濟項目。

“戰鬥堡壘”引領“方向標”

水塘村位於浦貝鄉西北部,共有12個村民小組,農戶640戶2248人,98%是彝族;村黨總支下設11個黨支部,有黨員131名。因地處偏遠山區,村級集體經濟底子較薄弱,發展產業難度大,面對大山,怎樣做好“發展壯大集體經濟”這篇文章,成為擺在黨總支面前的一道難題。

水塘村黨總支以黨建引領為抓手,以消除貧困為重點,以群眾致富為目標,在資金撬動、組織推動上出實招。積極實施產業轉型提檔升級,按照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部署,探索黨總支+農戶+客商+電子商務”“線上+線下”的模式,瞄準市場前景、立足氣候優勢,推廣重樓、滇黃精、小白芨等中藥材和菜豌豆、早蠶豆、櫻桃等果蔬種植,大力發展高原特色農業產業。2019年,全村種植菜豌豆4100多畝,積極發展櫻桃、車釐子等採摘農業1500多畝,菜豌豆、櫻桃、車釐子實現收入1530萬元,全村人均收入達到13000元,實現產業調整助力群眾致富增收。

“小市場”搭建“大平臺”

產業規模有了,農產品增收了,但缺乏有效資源整合,導致農戶銷售渠道窄,銷路不暢,有的農戶和客商甚至在入村主幹道上便開始交易,造成交通擁堵,帶來的直接後果是農產品出不去,收購商進不來,產品滯銷問題普遍存在。水塘村黨總支積極向上級部門爭取資金和項目支持,投資150多萬元,於2018年1月建成了佔地面積2887㎡的水塘村農產品交易市場並投入使用。交易市場整合農貿、商鋪、衛生室及停車場功能為一體,建成後,一方面消除了佔路經營的安全隱患,一方面發揮市場的價格調節作用,交易產品單價均平穩提高,另一方面帶動餐飲、零售產業發展,成為推動水塘村產業發展的有力支撐。

“田頭冷庫”拓寬“致富路”

隨著菜豌豆、櫻桃、車釐子等農產品產量和銷量的不斷增加,以及消費者對農產品品質要求的不斷提高,農產品的中轉、儲存及運輸,成為了水塘村產業發展的新難題。水塘村黨總支結合實際大膽創新,經多方考察和積極爭取,於2019年實施了水塘中藥材果蔬冷鏈物流綜合建設項目,即依託水塘村現有農產品交易市場、農村電子商務中心的有利條件,在交易市場旁建設一座500立方米的農產品製冷保鮮冷庫,為種植戶及收購商提供打冷、貯藏、保鮮、烘乾等服務,延長果蔬保鮮期、銷售期,降低採後損失率,有效轉變傳統低效益種植銷售模式。2020年4月,該項目建成,與交易市場共同發揮作用,日均交易菜豌豆30噸以上,交易金額超過10萬元。

“今年長壽仁豌豆,上市早、個頭大、口感好,備受市場青睞,最高價6.5元/公斤,最低也是4-5元/公斤,一畝長壽仁豌豆銷售額能達到3000-4000元。”水塘村黨組織書記谷順禮說到。當地幹部和農戶紛紛為水塘村成功“造血”點贊,一條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的路徑正在越走越寬!

易門縣將繼續以提高村級集體經濟收入為核心,激活村級集體經濟發展要素,不斷增強村級集體經濟組織“造血”功能,促進集體資金、資產、資源保值增值、群眾增收致富,多措並舉助力鄉村振興。

原標題:易門縣:黨建引領村級集體經濟“造血”創收 助力鄉村振興

審核:李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