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引領“黨建+”德州市科學技術局打造業務新局面

大眾網·海報新聞德州4月17日訊(見習記者 王君 通訊員 蘆娜 王麗紅)為建設讓黨中央放心,讓人民群眾滿意的模範機關,德州市科技局黨組織按照機關黨建工作統一要求,堅持以踐行“兩個維護”為工作重點,強化政治建設引領全局發展,以推動機關黨建工作和業務工作緊密結合為出發點,堅持以問題為導向,找準機關黨建發揮作用的切入點、突破口,破解黨建工作與業務工作“兩張皮”難題,打造“黨建+”工作模式,推動黨建工作與業務工作深度融合、共同發展。

“黨建+主業主責”,推動黨建工作與業務工作深度融合

就目前黨建工作與業務工作融合程度來說,兩者結合的力度和深度遠遠不夠。針對這一問題,德州市科技局黨組積極探索解決融合問題的對策,充分發揮黨組把控方向,統籌全局的領導作用,將“狠抓落實”貫徹到底。

在統籌推進四屆“中國·德州京津冀魯技術交易大會”的過程中,市科技局明確黨組織把關卡、定方向的主導作用,發揮黨員幹部敢擔當、能作為的帶頭作用,切實把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群眾工作優勢轉化為科技成果優勢、前沿技術優勢、國際科技合作優勢,同時也使黨組織的地位和作用得到進一步的加強和完善。更要堅持黨建工作與業務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考核,在打造國家創新型城市、政產學研金服用創新創業共同體、高新技術企業培育等行動上,圍繞科技資源配置、科研項目立項、科技獎勵評審等重點領域,建立健全工作落實情況監督檢查機制,嚴肅治理不作為、不擔當行為,完善內控機制,確保各項工作落到實處。

最後找準黨建工作服務業務工作的結合點、關鍵點。局黨組始終把黨建責任扛在肩上、放在心上、抓在手上,定期召開全面從嚴治黨專題工作會議,研究部署基層黨建工作,深入付莊社區復工企業開展調研指導,將基層黨建工作融入到為社區、為企業服務中去,穩步推進“紅色精神”落地實施。

“黨建+人才合作”,促進黨建工作與業務工作廣度融合

現在,黨建工作與重點工作、中心工作之間融合頻率相對較多,但與日常的業務工作融合的範圍還不夠寬泛,兩者之間並沒有做到融會貫通。為進一步推進黨建工作與業務工作廣度融合、多元發展,德州市科技局黨組結合本單位的工作特點,準確把握黨建工作的職責定位,鎖定人才興邦戰略,將黨建工作融入到國內外人才合作上,發揮人才優勢,擴大黨建作用。

市科技局黨組瞄準京津冀魯“雙一流”大學、“雙一流”學科和國家級科研機構,開展“科技合作萬里行”活動,拓寬合作領域,創新合作模式,優化合作環境的同時加強對合作單位黨建工作的交流,積極實行“請進來,走出去”戰略,拓展視野,學習先進單位工作經驗,改進黨建思路,不斷提高黨建工作實效。

除此之外,局黨組加大黨建服務發展對象載體的構建,加大對引進的優秀高校畢業生和科技人才的黨性認知教育,選派優秀黨員幹部到企業擔任週末科技特派員,依託企業科技創新平臺,打造一批不僅具有高水平的科技人才團隊,更具有紅色精神的人才團隊,將黨建與業務共同提升。

“黨建+制度管理”,保障黨建工作與業務工作制度融合

在黨建工作與業務工作融合的過程中,缺乏有效的保障機制,導致大量虛化現象衍生,黨建工作在助力業務工作、服務全局工作上中氣不足,因此,建立有效的制度是推動黨建工作與業務工作深度融合的根本保障。

德州市科技局把黨建責任制,把空泛的內容具體化,把柔性的標準實化為剛性的制度,把黨組任務明確分工,建立責任清單配檔表,將黨建責任逐級壓實,形成一級抓一級、一級帶一級的良好氛圍。其次,科技局黨組從實際入手,打造黨建職責與行政職責一把抓模式,要求黨組成員年初制定全面從嚴治黨工作計劃,明確各科室本年度廉政風險防控關鍵點,及時瞭解責任落實情況,設定專門的黨建聯絡員,督促班子成員認真履行分管責任。最後,嚴格黨建工作落實考核制度,建立黨組成員定期檢查科室黨風廉政情況,重點排查全體黨員作風問題,建立各科室作風建設一覽表和抽查反饋表,將黨建工作落實到實處。

“黨建+社會發展”,實現黨建工作與業務工作實時融合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打贏脫貧攻堅決戰及“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黨中央制定了一系列激動人心的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確保穩紮穩打、一步一個腳印使中華民族實現夢寐以求的第一個百年目標。

在疫情給完成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帶來了新挑戰的情況下,德州市科技局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在履職盡責的同時充分發揮科技優勢,推動黨建工作向農業科技扶貧傾斜,實現科技志願服務全覆蓋。

局黨組選派由黨員幹部組成科技扶貧服務隊和農業科技特派員小隊,深入貧困村開展技術指導服務,推進農業科技扶貧項目實施,鞏固提高“農科驛站”服務效能,提升基層黨員服務意識,打造一批科技扶貧的排頭兵。同時,市科技局黨組緊跟新型冠狀病毒疫情防控需求,發揮黨員模範帶頭作用,積極成立黨員防控突擊隊、黨員志願服務隊等,助力德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宋官屯街道付莊社區、德州高鐵東站的疫情防控工作,將黨建成效轉化為社會發展需要,將黨建意識轉化為社會發展動力,將科技人的責任和擔當譜寫進群眾的心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