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看着像是事,但他却丢了精彩的童年,父母要清楚

真正成功的人生是什么?有的人可能会认为要有成功的事业,有的人可能会认为要有幸福的生活,有的人可能会认为要有渊博的学识。其实拥有了这些东西,都可以算是拥有了成功的人生的一方面,其实,只有精彩的人生才算是成功的人生。而教育孩子同样是如此,懂事的孩子,学习好的孩子都能算上是一个好孩子,但是只有懂得享受童年,拥有着精彩童年的孩子,才真正算是拥有了足以收益一生的宝贵财富。


孩子看着像是事,但他却丢了精彩的童年,父母要清楚

​但是,很显然,现在生活中的很多父母都忽略了这一点,当家长们三五成群的在一起,分别炫耀着自己的孩子如何如何懂事的时候,却没有意识到孩子最珍贵的时光却在逐渐消失。

1.有一种孩子叫别人家的孩子

有一种孩子叫别人家的孩子,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在父母的口中永远是别人家的孩子更有戏,主动写作业复习功课,别的孩子玩的时候他在写功课,别的孩子旅游的时候他在写功课,别的父母也很羡慕,怎么别人家的孩子就那么好呢?其实,这个你还真别忙着羡慕。


孩子看着像是事,但他却丢了精彩的童年,父母要清楚

8岁的依依便是这种别人家的孩子。依依的妈妈也特别骄傲。逢人便夸自己依依的优秀。每次都把书本上的东西学的非常好。可是随着功课的加深,依依的短板便显示了出来,创造力,想象力都跟不上,反而那些平时特别喜欢玩,特别会玩的孩子,成绩越来越好。

要知道,现代社会是一个发展的社会,只会课本知识的人才是不稀缺的,拥有创造力和想象力的人才才符合社会的需求。而这些素质是在课本上没有办法学到的。但是在童年的时光中会玩,喜欢玩的孩子在玩的过程中无论是创造力还是想象力都得到了极大的锻炼和开发。

孩子看着像是事,但他却丢了精彩的童年,父母要清楚

所以别再说别人家的孩子了,只会学习的孩子未必就是好孩子,也千万不要把自己的孩子变成别人家的孩子。

2.有一种孩子连口饭都舍不得吃

在我们的生活中存在着这样一种孩子,在父母的眼中他们是非常懂事的。这种孩子舍不得吃饭,舍不得开灯,舍不得买衣服,什么都舍不得。这让很多父母也觉得好,再看自己家里这个,去趟超市就怕花的钱少。怎么就不能和别人学学!其实,这个还真没必要学。


孩子看着像是事,但他却丢了精彩的童年,父母要清楚


小敏的父母为有一个节俭的孩子而感到骄傲。他们常常和友人邻居聊天的时候夸自己的孩子:我家的孩子从不乱花一分钱,把零用钱节省下来买需要的学习用品,班会上发的零食拿回家给妹妹吃。可是,小敏的父母却没想到这么一个节省的孩子最后却因为贪污公款进了监狱。

节俭确实是一个好习惯,也是作为父母应该教育给孩子一个美好品质。但是节俭不是“扣”。过度的节俭会让孩子的心中充满自卑,甚至会养成畸形的金钱观,对金钱格外的看重。


孩子看着像是事,但他却丢了精彩的童年,父母要清楚


所以,在孩子的教育上,应该教育孩子根据自己的家庭情况进行理智的消费,节俭是一种美德。却不应该限制孩子的消费,将节俭转化为一种“扣”。

3.有一种孩子已经迷失了自我

迷失了自我的孩子,在很多时候也容易被父母定义为懂事。懂事本没有错,但是孩子并不应该过早的懂事。任性开朗才是最符合孩子的性格特征。有些孩子并不关心自己内心的想法是什么,而是过分的在意别人的感受,无论是生活中,学习中还是以后的工作中,经常会因为别人的表现而怀疑自己,从而形成讨好型人格或者奉献型人格。


孩子看着像是事,但他却丢了精彩的童年,父母要清楚


要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是尽善尽美,完美无缺的,每一个人都存在自身的缺点。而且一个人好不好这件事非常主观,同样是一样的表现,有的人就认为很好,但是有的人会认为很差。每个人都有自己性格,只要不会伤害到别人和社会的利益,实在没有必要丢失了自己去讨好别人,从而变得多愁善感,疑神疑鬼。

所以,如果家里有过分忽略自己感受的孩子,家长应该即使引导孩子,别让孩子因为自身的敏感遗失了童年的美好。

总结

作为父母应该有独到的眼光,不能被别人的观念所干扰。应该清楚的辨别什么习惯是对孩子有好处的,什么习惯是对孩子没有好处的。不要让孩子的懂事,成为孩子以后成长路上的祸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