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對古代帝國命運的塑造:促成與抑制

古代帝國的命運受地理環境影響較大,地理環境對其興衰發展具有很強塑造作用,主要表現在地理環境既可以通過天然優勢促成帝國的興盛,又可以通過地理劣勢抑制帝國的發展,導致衰亡。優勢和劣勢可以互相轉化,即:有的時候優勢也會成為劣勢,而劣勢本身也可以轉化為優勢。

我們將視線沿著歐亞大陸自東向西環視,來探討一下地理環境是如何塑造歐亞大陸各大地理板塊古代帝國的命運的。

華夏地區王朝的命運

我們華夏地區的王朝西部有平均海拔在4000~5000米青藏高原和新疆沙漠地區,沙漠和山脈形成難以逾越的屏障,而東部則以海洋為天然屏障。因此華夏地區的王朝受外部的衝擊較少,一個王朝解體後,分裂持續時間也較短,很快又會重新統一,形成新的王朝。地理位置的封閉性使華夏地區免遭西方帝國的衝擊,僅受到過西北邊陲遊牧民族的侵擾。華夏地區的中部的黃河—長江流域形成了眾多平原地區,地勢平坦,水資源豐富,這對古代農耕社會來說是天造之勢。地理位置的封閉性和地理資源的豐富性促成了華夏王朝的興盛,也奠定了華夏地區王朝的發展命運,一代一代,生生不息的傳承至今天,中國依然屹立於世界大國行列。

地理對古代帝國命運的塑造:促成與抑制

中國地形圖

地理對古代帝國命運的塑造:促成與抑制

紫禁城

地理對古代帝國命運的塑造:促成與抑制

萬里長城

南亞次大陸地區王朝的命運

南亞次大陸板塊與華夏地區類似,也是相對封閉和獨立的地理板塊,但是它卻與華夏板塊有著三點顯著的不同:一是西北海拔地勢較低。南亞次大陸地區西北部之外是海拔高度在1000~1500米的伊朗高原,西北部是印度河,很容易形成由高至低的衝擊之勢,容易遭到西方帝國和北方遊牧民族的衝擊。

二是南亞次大陸內部地理條件差。南亞次大陸雖然是獨立的地理單元,但是次大陸內部的山川、河流和沙漠將各地區相互分割成多個獨立的單元,缺乏有效的互動。三是天然屏障存在致命缺口。南亞次大陸的北部是綿延平均海拔達7000米的喜馬拉雅山脈,東部為若開山脈,平均海拔2000米,西北地區被興都庫什山脈阻隔,平均海拔5000米以上;西部地區則有蘇萊曼山脈,平均海拔在2000米左右。這些山脈幾乎完美的將次大陸完全封閉。然而,完美中卻存在一個致命缺陷,那就是西部的興都庫什山脈與蘇萊曼山脈之間存在一個狹長通道,它的出口就是有名的開伯爾山口(下圖紅色箭頭處),正是這個唯一的缺口,成為了印度文明歷史的噩夢,遊牧民族或西方帝國曆次對印度文明的侵略,無一不是通過開伯爾山口進入的。從大約公元前1500年前後,雅利安人從開伯爾山口進入印度河與恆河流域開始,波斯帝國、亞歷山大帝國、貴霜帝國、阿拉伯帝國、突厥人到元朝時期蒙古後裔帖木兒等多個帝國、遊牧民族先後入侵,印度文明被持續長達3000年的侵略,可以說是飽受摧殘!到了大航海時代,又被歐洲海洋國家先後入侵,最終徹底淪為英國的殖民地。

地理對古代帝國命運的塑造:促成與抑制

開伯爾山口位置

地理對古代帝國命運的塑造:促成與抑制

南亞次大陸地形

歐洲帝國的命運

歐洲具有曲折的海岸線和阿爾卑斯山等山脈,地形的破碎性將歐洲大陸先天的分為眾多獨立地理板塊,這也是導致歐洲大部分時間裡處於四分五裂的狀態的一個重要原因。這種地理環境特徵決定了歐洲地區很難形成一個持久、統一的經濟政治共同體。從古希臘到羅馬帝國,從新教改革到三十年戰爭,從拿破崙戰爭、一戰到二戰,歐洲這塊大地就從未停止過動盪與戰亂。

地理對古代帝國命運的塑造:促成與抑制

地理對古代帝國命運的塑造:促成與抑制

拿破崙戰爭

地理對古代帝國命運的塑造:促成與抑制

二戰中的法國

西亞——地中海地區帝國的命運

西亞與地中海地區雖然被大洋阻隔,但可以通過一個狹長陸上通道在地理上互聯互通,帝國間的交流和衝突也較多,因此這兩大地區的帝國交替主要是通過長期的征服戰爭逐漸形成的,易形成區域性兩個大國對峙的局面。但是這種地理劣勢也是另一種地理優勢。古代航海技術的發展,讓它們之間可以頻繁互動和交往,在各自文明的基礎上及時汲取其他文明的優秀成果,可以更快的成長髮展,這也為後來歐洲地區成為全球的地緣政治中心奠定了基礎。

地理對古代帝國命運的塑造:促成與抑制

古代帝國邊界受地理環境限制,天然的屏障既可以保護和促進帝國的發展,但同時也抑制了其進一步擴張。例如:古波斯帝國,由於當時海洋超出人類認知和征服的範疇,南部邊界至波斯灣和印度洋。北部邊界至黑海、高加索山脈、裡海以及裡海東面與鹹海之間的乾旱地帶,形成一條在當時技術條件下幾乎無法逾越的地理屏障。西部邊界地中海和東部的興都庫山脈以及印度河同樣形成天然屏障。

地理對古代帝國命運的塑造:促成與抑制

波斯帝國鼎盛時期版圖

希臘和波斯兩國所處的地理位置的抑制作用對兩國的命運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希臘位於巴爾幹半島,波斯位於地中海東岸,兩國之間被黑海和愛琴海阻隔,波斯對希臘的進攻不可能通過繞道大高加索山脈,只能通過巴爾幹半島和小亞西亞半島之間的土耳其海峽進行作戰。希臘正是憑藉這種海上天然屏障優勢與波斯對峙多年,並取得了兩次希波戰爭的勝利,在地中海—西亞地區形成兩國對峙的局勢。鼎盛時期的阿拉伯帝國的北部邊界由地中海、托羅斯山脈、大高加索山脈到裡海與鹹海之間的沙漠地帶的天然地理屏障所限定,南部邊界由印度洋約束,西至大西洋,東到印度河。

地理對古代帝國命運的塑造:促成與抑制

地理大發現以後,隨著航海等技術的發展,地理作為天然屏障的作用越來越小,地理環境對邊界的限制作用也越來越弱,對大國發展的塑造作用也隨之減弱。西方海洋強國可以通過強大的船隊抵達到幾乎全球任何角落。全球化時代的來臨,大國的利益邊界變的更加模糊,甚至向太空、深海和網絡空間延伸,今天大國的命運又將會被什麼力量左右和塑造?歡迎關注@地緣觀天下後續文章,共同探討大國命運的未來之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