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如深海捉鱉,“聽書”如流雲逐雁

文|鶴霖

“讀書”如深海捉鱉,“聽書”如流雲逐雁


在人類文明發展歷程中,書大概算是最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發明。在只有口頭語言文化的遠古時代,人類耗費無數年月,也未能實現文明的大進步。直到後來文字的出現,人類才掌握了積累、傳遞知識的技巧,繼而後面出現絢麗多彩的文化形式,促成人類文明飛速的發展。

但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和網絡的發展,人類對獲取知識的方式,閱讀的習慣和閱讀的方式正在發生深刻的變化。傳統的紙質閱讀率普遍下降,但多媒體閱讀,甚至多媒體聽書的方式有直線上升的趨勢。在這百花爭鳴,百花齊放的社會文明大家庭中,新的習讀方式真的可以成為膜拜的一種學習方式嗎?

“讀書”如深海捉鱉,“聽書”如流雲逐雁

伏案閱讀,可以領略字裡行間的邏輯思維、真摯情感、文辭秀美的意境,有如深海捉鱉,真正能夠夯實我們的知識功底,奠定我們的專業基底;而最近流行的聽書僅僅是行雲流水,風雨飄曳的快餐文化,那種隨意性、跳躍性,娛樂性甚至碎片性的聽讀特點將會深深影響我們的知識積累。

如果想隨意聽聽一些知識,或者他人對某個問題的看法,"聽書"未免也算一種獲取知識的渠道,但如果你想在你的專業中深入探求,那麼互聯網的"聽書"這樣的方式未必合適我們的需求。

“讀書”如深海捉鱉,“聽書”如流雲逐雁


為什麼社會上會出現"聽書"的方式?

在互聯網迅猛發展的今天,互聯網幾乎滲透所有行業,在極速推進的思維中,也影響我們獲取知識渠道的變化。那麼為什麼社會上很多人比較膜拜"聽書"這樣的方式?筆者認為:一,社會本身閱讀氛圍不夠,無法大眾性探討學習的方法,缺乏學習氛圍,缺乏深入的溝通交流;二,即使部分群體想去學習知識,苦於時間不夠,精力欠佳,所以想通過快餐的"聽讀"方式來獲取知識,更好滿足自己學習虛榮心需要。這樣就應生出最近比較流行的"聽書"會,用碎片的時間去聽一些片段的文章和他人咀嚼過的知識,以此想增添一些知識。有市場需求才有市場供給,"聽書"學習的方式才會應運而生。

“讀書”如深海捉鱉,“聽書”如流雲逐雁


"聽書"的方式真的是一種有效的學習方式嗎?

學習專業知識有如建設高塔,需求一步一步遞進的增加,靠的是耐力和持續學習力,方可對你工作和學習有針對性幫助。而採用"聽書"方式學習,是對時間的最大浪費。一,我們本身就沒有系統學習的思維,利用碎片化時間只是聽到一些皮毛,對我們的專業作用不大;二,我們本身缺乏系統學習的內容,東一頭,西一錘,我們的學習內容不成邏輯,也就讓我們的時間效率大大降低;三,我們本身缺乏深入學習的習慣,靠浮於水面那樣蜻蜓點水式的學習,無法探求到專業的真正意理規律。

"聽書"的方式僅僅能獲取眾多信息的一種方式,但很多信息對我們的專業是否有所幫助,需要我們自己辨識;"聽書"是聽取他人對某個問題的看法,也是知識的另外一種咀嚼,另外一種的傳遞,對我們的專業深入是否有所助推作用,那就看我們的理解程度;"聽書"最大的問題不是在這裡,而是我們缺乏真正深入閱讀的習慣,讓我們喪失深入思考思維,其實這樣的快餐式、隨意性、跳躍性、碎片性、無價值性的信息傳遞對我們的時間效率是另外一種摧殘。

"時間就是生命。無端的空耗別人的時間,其實是無異於謀財害命。"浪費自己的時間,無異於浪費自己的生命。

“讀書”如深海捉鱉,“聽書”如流雲逐雁


"聽書"的學習方式更會讓我們遠離思考。

古往今來,凡是能夠著書立說的文學巨匠,哲學名家們無不都是深度思考,深度探求其專業,他們才能給我們留下沁人心脾,流芳百世的名言名句。陸宗達三遍深讀,三遍標點《說文解字》,成為一代名家。書一定要深度閱讀,深入思考,才能學到真本領。

"聽書"的學習方式永遠不能領略文字的情感和雋永。

"霜風悽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柳永在暮秋傍晚雨霽、風緊悲涼的景色中思念的家鄉的情感;"蒼山如海,殘陽如血"通過對景物的描寫反應內心情感的感受;"寂寞披衣起坐數寒星",通過數個動作,毛澤東深夜對愛妻的思念情感等等。這些情感的表達,內心的感受無法用"聽書"這樣快餐式的輸入能夠感受到的。所以"聽書"僅僅停留在學習層的表面,真正的內涵一定靠青燈黃卷、書香墨痕、伏案深耕的方式才能獲得。

“讀書”如深海捉鱉,“聽書”如流雲逐雁


深入閱讀是追求"心靈富足"的最佳手段。

尼采有這樣一句:"逃去孤獨裡吧,任強勁的風吹吧"。這句話非常合適讀書的含義。所謂的"強勁的風",就是一流人物的思想和精神,我們只有進入僻靜的孤獨世界中,才能靜心領略大師們的真實含義,真實的思想和境界。我們才能感知到閱讀對我們的影響可謂孜孜不倦,潤物細無聲。

“讀書”如深海捉鱉,“聽書”如流雲逐雁


在知識如此氾濫的今天,從另外一種角度看我們也許生活在一個"信息匱乏"而非"信息過剩"世界裡。最近大眾不閱讀,少量讀書,所以我們懂得的東西越來越少,對自己的專業知識懂得的越來越少。倘若不能有意識地將讀書列為利用時間的首要對象,恐怕我們都會變成"信息的弱者"。

好閱讀,深入閱讀,閱讀有用的書籍,閱讀高品質的書籍,才是我們有效的學習方法,"聽書"僅僅是這個互聯網時代的一種工具,不能代替幾千年下來的最重要的學習方法。如果我們以"聽書"作為我們的學習方法,那麼我們必然是捨本逐末,南轅北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