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時代,用經典滋養閱讀,用渠道創新拓展閱讀

圖片2.jpg

還記得方艙醫院走紅的“讀書哥”和“讀書會”嗎?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人們意識到,書籍所帶來的,是面對危機的知識力量與思想引領;而閱讀本身,所收穫的心靈安寧與積極心態,更是其他娛樂活動所無法比擬的。而這也是為什麼,在“4·23世界讀書日”到來前夕,不管是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在線發佈第十七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以下簡稱“閱讀調查”)結果,還是包括亞馬遜中國在內多個商業平臺機構發佈的“閱讀報告”,都通過多維度數據模型和調查結果印證著一個樂觀的判斷——全民閱讀的書香社會氛圍持續向好,而數字化閱讀正帶來全民素質整體提升的同時,也在重新定義“閱讀”、拓寬場景,提供衍生服務,不斷創新文化消費的新業態、新模式。

“變”與“不變”的更迭之間,經典價值仍無可取代

2019年我國成年人各媒介綜合閱讀率保持增長勢頭,達到81.1%,較2018年提升了0.3個百分點,而各類數字化閱讀方式的接觸率也有所增長,達到79.3%,較2018年上升3.1個百分點。

“閱讀調查”分析認為,數字化閱讀的發展,提升了大眾綜合閱讀率和數字化閱讀方式接觸率,整體閱讀人群持續增加。這一論斷與亞馬遜中國的閱讀報告(以下簡稱“閱讀報告”)不謀而合——過去一年,六成受訪者將閱讀列入了自己的年度計劃,更有四分之一認為閱讀已經成為日常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另有超七成受訪者認為數字閱讀幫助自己提升了閱讀總量。由此可見,數字時代非但沒有擠壓“閱讀”的市場空間,反而帶動閱讀總量的增長,並抵達更廣闊的人群。

而在各項數據的浮動之中,經典價值仍然是不可撼動的部分。“閱讀報告”顯示,經典名著仍是最受讀者青睞的圖書類目。而此次疫情期間,經典的力量更是不彰自顯,一大批與疫情和傳染病相關的經典書目受到廣泛關注,如《血疫:埃博拉的故事》《鼠疫》《霍亂時期的愛情》等。而在網絡發起的一項“疫情期間你最想讀什麼書”的調查中發現,網友票選排名靠前的,繞不開《紅樓夢》《平凡的世界》《百年孤獨》等作品。正如加繆在《鼠疫》中所說:“如果沒有真知灼見,也就沒有真正的善良和崇高的仁愛。”而經典正是啟迪心智,讓人們追求理性與真知的擺渡之船。

“聽書”“直播”“知識付費”興起,閱讀內涵被重新定義

當然,不可否認的是,“閱讀調查”顯示,較前一年,我國2019年人均紙質圖書和電子圖書的閱讀量分別有0.02本和0.48本的下降。減少的這部分一定被碎片化的娛樂所“搶奪”了嗎?恐怕也未必。“閱讀調查”的另一個數據有跡可循——去年有“聽書”習慣的人已經達到31.2%,成年人和未成年人有聲閱讀繼續較快增長,正成為閱讀新的增長點。此外,“短視頻”和“直播”風口之下,各個視頻網站的讀書類內容同樣收穫一批擁躉。更多出版社、書店也在疫情期間,“上雲”直播……以上種種無不印證——數字時代,“閱讀”兩個字,正在被重新定義。

通過聽音頻、看視頻直播等產品功能,“閱讀”適用的場景正在進一步拓寬。某研究機構的閱讀App調查分析也佐證“聽書”正在成為閱讀人群的“剛需”:應用商店圖書免費榜前100名的App中超過64%設有聽書功能,甚至有產品將“聽書”功能設為付費會員專享。人們不僅可以通過手機閱讀App實現通勤、午休等碎片時間的“升值”;也可以通過“聽書”把“閱讀”延伸至開車、做飯等場景,在消遣類讀物中獲得放鬆,也能讓《平凡的世界》《百年孤獨》這樣難啃的“大部頭”有了相對輕鬆的打開方式,進而走向閱讀的“深水區”。眼下,長音頻巨頭“喜馬拉雅”即將推出“423聽書節”,在推出《全球精英的5分鐘成長學院》《博爾赫斯精選集》等內容同時,還將與社會各界共建“有聲圖書館”,打造面向盲人群體的免費有聲文化資源平臺。

“直播薦書”“短視頻導讀”在淨化、豐富娛樂平臺的同時,帶給“閱讀”更豐富的視聽體驗和社交功能。在網友的重新整合梳理下,諸如弗洛伊德《夢的解析》這樣原本抽象的文字,通過具象的影視剪輯,變得更容易被大眾理解,進而產生深度閱讀的興趣。彈幕評論所產生的討論與爭鳴,也能即時激發網友的思考。騰訊還上線互動閱讀的App產品。在其中,小說App不僅可以看、可以聽,還可以有漫畫般的立繪人物和場景,甚至是聲優配音念臺詞,豐富閱讀體驗。

如今,大眾已不再滿足於讓“閱讀”停留在私人體驗層面,而是通過網絡平臺變成一種涵蓋更廣的交互行為。因而過去印在圖書腰封上的一句話“名人推薦”已不能刺激閱讀興趣,相反,社交網站的另類推薦往往為品質閱讀締造新的增量。去年,由於偶像明星易烊千璽的推薦,文壇新秀班宇的小說集《冬泳》意外在粉絲中走紅,一度成為脫銷的“網紅”產品。流量藝人與嚴肅文學碰撞所帶來的話題度和“帶貨效應”,甚至超過專業文學榜單。此外“閱讀報告”顯示,熱點人物及事件、熱播影視劇等網絡流行話題也是促進讀者購書的重要因素。

互聯網“互動”“即時”的特點,讓行業人士嗅到潛在市場,通過創新閱讀產品形態,進一步培養用戶長時間閱讀、深度閱讀的習慣。比如咪咕就聯手中信書店等出版社,將品質圖書與知識付費課程打包為“知識福袋”。在這裡,“閱讀”所指向的內容,正從單一的書本文字,演變成更為綜合性的服務型產品,其中甚至可以包含文創、視頻導讀、名家領讀等各類衍生服務,進而打造高附加值的閱讀產品。

閱讀的力量 4·23世界讀書日特別活動(部分)

4月23日閱讀點亮城市:上海圖書館“4·23世界讀書日”特別直播(17:00-20:00)/嘉賓:樊錦詩、何建明、陳超等解讀《長恨歌圖》及其背後的故事(19:00-20:00)/嘉賓:金靖之

4月24日雲遊思南:文學閱讀重塑城市生活(20:00-21:00)/嘉賓:李偉長 黃德海 王若虛 張定浩等

4月26日王陽明是神還是人?(20:00-21:00)/嘉賓:束景南 傅傑

4月27日漢武帝時代:理解中國歷史的一把鑰匙(20:00-21:00)/嘉賓:姜鵬

4月28日萬國建築裡的歷史風煙:走入上海老洋房,聆聽名人故事(20:00-21:00)/嘉賓:沈飛德 石夢潔

4月29日書店靈魂之問(20:00-21:00)/參與方:新華書店及相關人員

4月30日數字密碼:福州路品牌書店的故事(20:00-21:00)/參與方:UP主 古籍書店、藝術書坊、外文書店等(播出平臺:B站、喜馬拉雅、今日頭條等)

作者:黃啟哲編輯:汪荔誠責任編輯:李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