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娃要上網課,二娃離不開人,疫情期間的媽媽太難了!

《媽寶園》,一群智慧媽媽陪著寶長大,沒有華麗的句子,和你分享生活中育兒的故事!歡迎大家一起探討!當媽那些事兒


大娃要上網課,二娃離不開人,疫情期間的媽媽太難了!

一場疫情改變了很多人的生活。聽到居家隔離的那一刻,生活就像啟動了一個暫停鍵,讓你不得不停下腳步,靜下心來感受柴米油鹽醬醋茶的日子。

在宅家的日子裡,不同的人過著不同的生活。停工休息者,享受清閒的同時也為沉重的房貸、車貸、信用卡貸而煩惱著;防疫一線工作者,在義無反顧的同時也擔心著自己的健康情況;居家小孩兒們,在家大腦天宮,作息時間和過度觀看電子產品成了媽媽們最頭疼的事情;停課不停學的學生們,第一次體驗了在家上學的滋味。

大娃要上網課,二娃離不開人,疫情期間的媽媽太難了!

在疫情期間,老師們是身份轉變最大的一群工作者,有的成了網紅、有的成了主播。不斷得錄課、上交、檢查作業……如果你看到你的老師頂著一雙熊貓眼在上課,請不要驚訝!因為錄課為了不被周圍的環境和噪音影響,很多老師都得在夜深人靜時進行。

我的朋友是一位高二的英語老師,她跟我說:“昨晚好不容易等孩子跟家人都睡著,以為終於可以安靜錄我的課了。誰知錄到一半剛好十一點半了,家裡的老式時鐘發出‘咚’的一聲,我差點笑場。邊錄課邊想,幸好不是十二點,要是連敲12下,那我真的得從頭開始”!我聽完哈哈大笑,笑的同時感受到了他們的不容易。

遇到積極向上、好學的學生,那錄的課還是有價值的。但有些學生就是不自覺,但你隔著屏幕也很難像在課堂上那樣叮囑和教育!聽到一個老師說,他帶兩個班,錄到凌晨三點多,兩個班一百多個學生,播放率只有30幾人,他瞬間灰心了。

當我對朋友深表同情時,她連忙擺手“不不不!最難的並不是老師,我最近在家陪娃,當媽可比當老師累多了!”這句話可說出了很多媽媽的心聲,最近總能看到媽媽們發牢騷“我太難了”、“這屆媽媽是最難的媽媽”、“我體驗過很多種職業,發現當媽的職業最難”!而且現在很多家庭都是二胎家庭,大娃、二娃的需求各不相同,媽媽常會顧此失彼。

大娃要上網課,二娃離不開人,疫情期間的媽媽太難了!

一、大娃要上網課,媽媽得使出十八般武藝來陪讀

當家裡有個小學生要上網課時,媽媽就坐在旁邊陪讀就好嗎?不!遠遠不止這些。他們的作業形式豐富多樣,媽媽們甚至得設上好幾個鬧鐘,提醒自己什麼時間上交什麼作業,生怕一不小心就給忘了。

1、從起床到入睡,行程滿滿

以前孩子上學時,只需做好早餐、將孩子送到學校;晚上接回家輔導作業,就這兩項大任務,媽媽們就心感疲憊。但是現在,一大早就得叫醒孩子起床晨讀,接著是上課、老師佈置作業;下午是寫作業、複習階段、晚上老師準時準點在線上進行作業輔導、疑問解答。

一整天下來,媽媽和孩子的行程都安排得滿滿的。陪著孩子寫作業、拍照、打印試題、上傳到各種群、打卡……不僅主科作業,每週還有手工作業、體能練習等任務,每項任務媽媽們都跟得緊緊的,生怕孩子落下哪門的功課。

2、各種節日都要過上,儀式感十足

孩子們除了完成作業,還有其他各種活動,在家也要有儀式感。

三八婦女節是媽媽們的節日,很多學校的老師們都發動學生們為媽媽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做菜、做家務、按摩等等,媽媽可不是隻要享受!做一道菜的背後同時有著媽媽們的準備工作、拍照工作、上傳工作。

大娃要上網課,二娃離不開人,疫情期間的媽媽太難了!

四月份是讀書月,孩子們得加強閱讀量,媽媽們又開始選書、購書;還增多了睡前閱讀、古詩詞朗誦、故事表演等各種形式。雖說忙得暈頭轉向,但付出與收穫是成正比的,看著孩子一步步提升了自己的能力,再辛苦也是值得的!

3、業餘愛好也不能放鬆

現在的家長都注重孩子的全能發展,在課堂之餘還培養孩子的各種興趣愛好,報讀各種興趣班。因為疫情原因,各種培訓機構也相應轉成線上教學,宅家生活時業務愛好也不能放棄。於是,孩子們得在家裡自開了各種班,練習基本功和舞蹈、線上學習鋼琴、線上圍棋等,不會下圍棋的家長還得先學習,才能與孩子對弈。一場疫情下來,媽媽們也掌握了十八般武藝。

當孩子在上網課時,如果家裡有個不大不小的二娃,媽媽還能全心全意地陪讀嗎?看媽媽那一頭凌亂的頭髮,足以證明她有多“難”。

二、二娃離不開人,媽媽大小兩難全

我表姐近期為兩娃的平衡問題所困擾,不大不小的二娃,總得屁顛屁顛地跟在她後面,整天“媽媽、媽媽”地叫,表姐每天都盼著能快快讓神獸歸籠,迴歸幼兒園的生活。

大娃要上網課,二娃離不開人,疫情期間的媽媽太難了!

1、陪寫作業時二娃搗亂

哥哥每天作業量很大,表姐絲毫不敢鬆懈。可哥哥寫作業時,弟弟時不時進來“問候”幾聲,上網課時還強勢加入。如果把門關上呢?敲門聲比“問候”聲更猛。表姐試著跟弟弟講道理,溝通陪哥哥寫作業的重要性。這小傢伙,馬上覺得“媽媽不愛我了,只愛哥哥”。

2、一天叫你五百遍,只問你敢不敢應

表姐問我:“你猜球球一天在家,哪個詞語說得最多?是媽媽!”

在孩子牙牙學語時,覺得“媽媽”兩個字是世界上最好聽的詞語,而現在他一天可以喊你五百遍。在你忙得轉不過來時,他跟著旁邊叫你;當你終於忙完坐下來時,他為了刷存在感,還得繼續叫你!

“媽媽,我要吃糖果。”

“媽媽,我要喝水。”

“媽媽,帶我出去。”

“媽媽,陪我看書。”

“媽媽,陪我玩玩具。”

媽媽:“……”

3、日常照料一樣不差

幼兒園時期的娃娃,自理能力尚未完全養成。媽媽還得照顧著二娃的日常生活,做飯、餵飯;洗澡、更衣;陪玩、哄睡等。等到兩娃一起入睡的那一刻,才能擁有片刻的安寧。

大娃要上網課,二娃離不開人,疫情期間的媽媽太難了!

二胎之間該如何平衡,一直是很多人都存在的難題,分身乏術、顧此失彼是常態。要麼因為照料二娃的生活而忽略大娃的陪伴,要麼因為抓緊大娃的學習,而忽略二娃的成長。

媽媽該如何平衡二胎之間的關係?

1、與爸爸一同作戰,分工帶娃

現在是非常時期,孩子在家的時間很長,而兩個孩子都有自己的需求,單單媽媽一人,是很難做到平等對待的。這時,就更加體現爸爸的重要性了,建議爸爸能與媽媽分工合作,各自發揮自己所長。

如果爸爸在輔導作業方面的能力比媽媽強,就可以把大娃的學習任務交給爸爸主要負責,這樣媽媽就能有更多的精力來陪伴二娃。如果爸爸白天要上班,就可以把晚上的時間交給爸爸,讓爸爸幫忙輔導作業、或者陪伴二娃玩耍。

分工時也應有彈性空間,不必硬性規定“誰負責誰”,如果爸爸輔導大娃理科的作業,手工類的活動就可以交由媽媽負責;另一人就可以陪伴二娃,這樣交叉進行,兩娃都能享受到爸爸媽媽的陪伴!

2、重視與倆娃的溝通,理解他們的爭寵心理

孩子們爭寵、爭搶的背後,實際是為了獲取大人的關注。本來自己是家中的小太陽,突然多了一個小弟弟或小妹妹,爸媽的愛勢必會分走一些,這會讓大寶們心理感覺到受冷落,會不喜歡小寶寶。

因此,當二娃出生的時候,家人切不能在冷落大娃,應多給他關愛和安撫,不能減少對大娃的關注與呵護。同時,在成長的過程中,可以創造一些讓大娃幫助二娃的機會,比如教妹妹穿襪子、吃飯、收拾玩具等,大娃感受到被妹妹需要著,責任感也油然而生。

大娃要上網課,二娃離不開人,疫情期間的媽媽太難了!

3、發生爭吵時,要用對解決方法

家中有兩個小孩,幾乎每天都會上演爭吵、矛盾、搶玩具的現象。這個時候家長的立場就很重要。爸爸媽媽最好不好跟大娃說:“你是哥哥/姐姐,你要讓著弟弟/妹妹”。這個時候,即使大娃願意謙讓,心理也是不樂意的,東西明明是我的,為什麼還要我讓出去?長大後與別人發生矛盾時只會一味地謙讓,不懂得爭取自己想要的東西。

在不傷害彼此的前提下,應儘量讓他們自己去解決矛盾,爸爸媽媽只需在旁邊觀察並適當提醒,久而久之,倆娃都會學著商量和退讓。

每一個孩子都是父母手心裡的寶。二胎的意義也正是讓倆娃相互信任、相互陪伴,在漫長的一生中相互依賴、被彼此需要著。兄弟姐妹是爸爸媽媽留給孩子最珍貴的禮物,做好平衡才能讓他們更健康,更快樂的成長,這樣的家庭才能更加和諧、幸福。

互動話題:在疫情期間,你是如何平衡二胎之間的關係?二胎之後,你的生活發生什麼變化?

本文中的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歡迎分享收藏!謝絕抄襲!

本文章《媽寶園》原創,歡迎關注或者點贊點評轉發文章。歡迎大家一起在下方多多留言交流育兒經驗!


分享到:


相關文章: